4月28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華盛頓白宮玫瑰園向美國2009年度全國優秀教師安東尼 馬倫(前左)頒獎後發表講話。安東尼 馬倫在康涅狄格州格林尼治從事特殊教育工作。新華社記者張岩攝
4月30日,奧巴馬迎來執政百日。3個多月中他勵精圖治,內外兼“修”(修補),在美國內外政策上颳起了一股革故鼎新之風。最新的民調表明,認為美國在其領導下走上了正確方向的比率達64%,評價相當之高。
奧巴馬對美國對外政策的變革最搶眼之點,就是他在一系列重要問題上與前政府分道揚鑣,甚或是反其道而行之:如宣佈關閉關塔那摩和中央情報局海外黑獄並禁止酷刑;支持並積極參與氣候變化議程;願意全面參與“五加一”與伊朗對話;對古巴採取某些鬆綁措施;作出了從伊拉克撤軍的決定;公佈了增兵阿富汗的“新戰略”。這些多與前政府的立場背道而馳。
消除前政府反恐戰爭造成的穆斯林反美情緒是奧巴馬外交的另一著重點。他主動向全世界穆斯林伸出橄欖枝:先是接受了阿拉伯衛視採訪,宣稱“美國不是伊斯蘭世界的敵人”;其後是親往土耳其,申明美國並不是在同伊斯蘭世界開戰,而是要建立“平等的夥伴關係”。
奧巴馬政府在安撫東歐盟國的同時,重啟了近乎“死機”的同俄羅斯的僵冷關係,並開始了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談判。
奧巴馬的變革,首先表現在對某些原則作出調整:拋開了前任的單邊主義,而更注重多邊協商,強調遵從國際法並與國際組織合作;其次是擯棄了前任以武力威脅為特點的“剛性外交”,而採納以協商對話為主的“柔性外交”,表示願以“尊重的態度”與敵對國家對話。在個人風格上,與前任的唯我獨尊的作派成對照的是他的謙恭態度與自省精神:無論是在歐洲還是在拉美,奧巴馬都承認美國“有過錯”,並非“十全十美”;更表示,他不是來發號施令要求建立“主從關係”的,而想結成“基於相互尊重的夥伴關係”。
淡化意識形態色彩而走向務實外交,是奧巴馬不同於其前任的另一亮點。他的外交班子不再使用諸如“邪惡軸心”、“伊斯蘭法西斯主義”、“民主改造”、“自由議程”、“政權更迭”、“顏色革命”等充滿意識形態色彩的字眼,而代之以強調務實合作,共度時艱的“夥伴關係”。
奧巴馬建立平等夥伴關係的主張,他的謙恭自省與務實合作態度贏得了普遍讚譽,並開始改善美國的國際形象與對外關係。為此,布熱津斯基將奧巴馬對美國外交傳統的變革譽為是對“美國外交政策的一場革命”。
其實,奧巴馬對外交政策的變革基於這樣兩點認識:一是他看到了前政府單邊主義對外政策給美國威望帶來的嚴重損害;二是在全球性挑戰和這場金融風暴中,他看到了美國力量的局限性與國際合作的必要性。應該指出的是,儘管美國的外交戰略與策略有了很大轉變,但其戰略目標卻如終如一,那就是希拉裏所説的:維護美國的國家安全和全球利益,保持美國在世界上的領導地位。
不過,儘管奧巴馬的這場“外交革命”初見成效,但嚴峻考驗還在後面:近來的暴力升級讓能否從伊按期撤軍增添了懸念,而阿富汗戰爭依然看不到盡頭;伊核問題對話有望,但成果難期;制裁則讓朝核問題再添變數,更為棘手;巴以和談也因以色列右翼上臺而難以樂觀。展望未來,奧巴馬的外交之途仍山重水復,前路漫漫。(作者為本報駐美國首席記者 李學江)
責編:陳昌娥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