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國際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麻生訪華前接受專訪 稱日中已“迎來春天”

 

CCTV.com  2009年04月30日 05:27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環球時報  
專題:日本首相麻生太郎訪問中國

  日本首相麻生太郎應邀于4月29日至30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啟程前,麻生首相接受了《環球時報》的獨家書面專訪,對中日關係、中日兩國共同應對經濟危機、中日青年交流等問題表明了看法。他表示,中日兩國雖然偶爾會有摩擦,國民感情有脆弱一面,但他對日中關係的將來非常樂觀,並認為日中關係“已經迎來春天”。以下是《環球時報》獨家專訪麻生的內容。

  環球時報:您去年首次以首相身份訪華時,説2009年的中日關係可能就是秋天了。秋天是收穫的季節。實際情況您認為是這樣嗎?

  麻生太郎:自去年胡主席訪日後的一年裏,日中間包括政治、經濟在內所有領域及層次的合作正在切實地開展。我認為,對於已經迎來了春天,今後也將繼續發展的日中關係來講,或許不再需要用季節來比喻了。

  自從我去年就任首相以來到此次訪華為止的大約半年時間內,與胡錦濤主席、溫家寶總理進行了多達6次的首腦會談,就廣泛領域交換了意見。日中兩國保持良好關係將對亞洲及整個國際社會有益。為落實和強化“戰略互惠關係”,我希望今後繼續通過日中間緊密溝通而大力開展合作。

  然而,在國民感情方面,日中關係有著脆弱的一面也是事實。重要的是,要在各層次不斷積累對話和交流,將兩國國民間的相互理解擴大至社會更廣泛的層面。特別是,進一步推進以青年一代為主的兩國國民間的交流,加強相互理解、相互信賴,對日中關係穩定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環球時報:按照您此前“共贏互利”的思路,中日有無可能攜手走出金融危機?

  麻生太郎:在4月2日召開的G20倫敦金融峰會上,為恢復經濟發展和就業,各國就將在宏觀經濟政策及金融限制改革兩方面採取行動一事進行了確認,同時表示出強烈的反對保護主義意向。

  作為世界第二、第三經濟大國的日中兩國,為實現世界經濟恢復,必須切實實施這一共識。

  基於這一觀點,我國在4月10日新制定了國家出資約15.4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1萬億元)及項目資金約56.8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萬億元)的“經濟危機對策”。此外,宣佈了針對IMF的10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800億元)融資計劃,為了把亞洲作為“開放的成長中心”,對世界經濟恢復做出貢獻,還宣佈了包括提供最大規模為2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60億元)的ODA(政府開發援助)和貿易金融追加援助在內的針對亞洲的貢獻計劃。

  中國也在去年11月發表了總額為4萬億元人民幣的擴大內需政策,到目前為止該政策得到切實落實。對此,我方給予積極評價。

  在今年秋天召開的下次G20峰會及亞洲區域內的應對上,我國將繼續與中國等各國緊密合作,為實現世界經濟恢復做出盡可能的貢獻。

  環球時報:您提出過“日本的底力-創造明朗的日本”的執政理念,在生活中遇到巨大困難時,您用什麼方法去應對,底力從哪來?

  麻生太郎:首先,我認為,面對困難時最重要的首先是“不要迷失自己”。也就是説,作為國家而言,冷靜地思考“日本的優勢是什麼?”

  其次,在此基礎上,“充滿自信”地發揮優勢來迎接困難,我認為這一姿態十分重要。也就是説,不要過多地悲觀,為了盡可能保持樂觀的態度而努力。

  比如,日本至今為止依靠“製造産業”的能力發展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另外,我們還有“額頭上流著汗工作”這一價值觀以及作為整個團隊獲得好成果的組織力。這些是日本“製造産業”的傳統,也是優勢。

  到目前為止,日本能夠克服20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等困難也是發揮了這些優勢的成果,我認為,日本人可以更加對此有自信。

  去年雷曼破産危機爆發以來,世界經濟的確進入了摸索新的增長模式的“大調整”時代。但是,我希望,即使是在這種情況下,日本也不要迷失這些“優勢”,並以此為基礎,滿懷信心地去開拓新的時代。

  環球時報:您喜歡看漫畫,擔任首相後還有時間看嗎?看過中國的漫畫書嗎?另外,您認為中國文化和日本文化有哪些共同點和差異?

  麻生太郎:在我任外務大臣的時候設立了國際漫畫獎,也有許多來自中國的作品應徵,第一屆和第二屆都有來自中國的作品獲獎,中國漫畫的水平之高令我感到驚訝。中國漫畫的畫風與日本漫畫很相似,與漢字文化相同,左右兩頁也是同樣的從右向左看。我還曾見過第一屆的最優秀作品《孫子兵法》(香港)的作者李志清。該作品也在日本出版,我認為它發揮了漫畫的獨特優勢,即超越國界和年齡受到喜愛。我十分高興地期待,漫畫自然不用多説,今後還能通過動漫、電影、時尚等流行文化進一步促進兩國友好。自就任首相以來,每天工作繁忙,很少有機會接觸漫畫,很遺憾。

  日中間擁有世界上罕見的悠久的交流歷史,眾所週知,在文化方面有著眾多的共通點。漢字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存在,此外,如儒教文化和佛教文化對日本人的思維方式也産生了不小的影響。中國的李白和杜甫等文人的作品、《三國演義》和《西遊記》等故事,在日本也膾炙人口。

  此外,在日本,正如茶道所代表的那樣,古代通過與中國的交流傳到日本之後,與日本社會本土文化相融合,並作為日本的傳統文化而紮根下來的文化也為數不少。J-POP(指受西方影響的日本流行音樂---編者注)、時尚、漫畫、動漫等流行文化已經成為代表日本的具有新的魅力的文化,不用説中國的年輕人,還吸引著整個世界的年輕人。具有魅力的文化是一個國家固有的文化,同時也具有普遍性。正是因為如此,文化才會傳播。將這些具有新的魅力的日本文化推廣到世界,也是我的工作。

  環球時報:聽説麻生首相在年輕時參加JC(日本青年會議所)的活動,與中國青年有過交流的經歷,對此交流印象如何?另外,對日中青年交流有何期待?

  麻生太郎:距今30年前的1979年,我作為日本青年會議所的代表訪問了中國,想起與中國青年深入交流、熱烈討論有關日中未來的事情,好像昨天才發生的一樣。至今已經30年過去了。日中兩國在廣泛領域積累了交流與合作。我再次深刻地認識到,現在良好的日中關係是與日中兩國眾多人士的交流和努力分不開的。

  從中長期的觀點來看,考慮日中關係發展時要認識到,承擔兩國關係未來的兩國青少年間的相互理解、相互信賴極為重要。我認為培養這種感情的形成,無論對於日本的年輕人還是中國的年輕人,直接面對面地了解真正的對方是最重要的。

  日中政府就自2008年起的4年間,每年進行4000人規模的青少年交流達成共識,去年進行了5000人規模的交流。日本政府今年也將邀請2000名中國高中生和1000名中國青年訪問日本。我希望,開創國家未來的年輕人能夠超越語言和文化的不同,彼此激勵、互相學習。

  環球時報:最後請您對《環球時報》的讀者説幾句話。

  麻生太郎:日中兩國的政治、社會制度有所不同。而且,兩國根據各自的國家利益開展外交。所以,日中間偶爾會産生摩擦。

  但是,我對日中關係的將來非常樂觀。因為通過此前與中方首腦頻繁地交換意見,雙方一致認為發展兩國關係將為兩國國民帶來幸福和繁榮。

  我確信,日中兩國的國民了解彼此不同的制度、文化間的差異,對對方懷有敬意、體恤之情,也就是説,對兩國來講,在“相互理解”的心境下深化協調合作是唯一的道路。中國的朋友們,我願與各位一起共同去建設日中兩國、國際社會的光輝未來。

責編:李二慶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