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國造航母只是時間問題 外媒猜測先建中小噸位

 

CCTV.com  2009年03月26日 10:56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新網  

  造船能力強大增添底氣 仍有關鍵技術需要攻關

  “你怎樣看待中國造航母? ”面對這個問題,在北京一家大型國企上班的小蓋第一反應是“當然有必要啦!”

  他和其他8萬多名網友參加了有關這個話題的一項網絡調查。這項由《國際先驅導報》自3月23日發起的調查顯示,多數參與者都相信“中國不能永遠沒有航母”這句話絕不僅僅是説説而已(詳見本報第16版)。

  20日,日本防衛大臣濱田靖一訪問北京時,據《日本經濟新聞》、共同社等多家日本主流媒體報道,會見他的中國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梁光烈表示,中國是惟一沒有航母的大國,中國不能永遠沒有航母。

  這個消息令海內外關心中國航母話題的人士眼前一亮。新加坡《聯合早報》強調,“梁光烈是迄今公開表示中國將擁有航母的解放軍最高領導人。”《日本經濟新聞》甚至將這段表述視為“中國政府首次公開宣佈航母建造計劃”。台灣《中國時報》評價稱,“梁光烈以中共中央軍委委員、國防部長身份,表達中國發展航空母艦的意願,已可掃開中國是否發展航空母艦的20年迷霧……”

  防長表態在“情理之中”

  自去年年底以來,中國軍方多次釋出有關航空母艦的訊息。比如2008年12月23日,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黃雪平大校在一次新聞發佈會上,透露“中國政府將會綜合各方面的因素認真研究考慮有關問題。”

  而在今年3月上旬兩會期間,面對境內外媒體的“圍追堵截”,多位與會的代表也回答了有關航母的問題。全國人大代表、海軍前政委胡彥林在3月5日接受《中國日報》採訪時稱,建造航母是中國幾代海軍人的夢想,是大國的象徵,很有必要。而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海軍副政委鄔華揚在3月9日在接受中新社採訪時,則表示“建航母既需要經濟實力,又有技術方面的要求,中國的經濟和技術發展到今天,已經具備了這樣的實力”。

  有了之前的“鋪墊”,當“中國國防部長明確表示中國將造航母”的報道出現時,輿論普遍感覺在“情理之中”。

  邁向強國海軍的必經臺階

  在《國際先驅導報》進行的網絡調查中,對於“你覺得中國為什麼要建航母?”這個問題,選擇“不知道”的人不到1%。這似乎説明,即使是普通的中國人,也對中國建造航母的必要性有一定的認識。

  兩年前,李傑曾在中央電視臺的節目中駁斥所謂中國“航母威脅論”,這位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的研究員告訴《國際先驅導報》,“我國是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中唯一國家統一問題沒有解決的;我國周邊海域和島嶼被侵佔、被瓜分的情況,也是五大常任理事國中所沒有的;海洋權益拓展尤其海上石油、鐵礦石等戰略物資的運輸量越來越大,關乎到中國的生存發展;海上安全利益,周邊也是越來越重視;加上經濟和技術基礎都有了很大提高……基於這些方面,按照梁部長的説法,建航母實際上是早晚的事。”

  但不少中國人未必完全清楚擁有這麼一個龐然大物對於一個國家到底意味著什麼。

  李傑曾深入研究世界各國航母發展,他認為,“航母實際是一個國家從大國海軍邁向強國海軍時不可逾越的一個臺階。”他説,如果説得更直白點,航母其實就是一個能夠航行的、艦載機的作戰平臺,如果其他任何艦艇失去空中掩護的話,在多數情況下,尤其靠近對方近岸海域,只有被動挨打。

  當然,航母也可以執行多種“非戰爭軍事行動任務”。李傑認為,比如在反海盜、撤僑等問題上,航母都大有“用武之地”。

  造船能力強航母不是夢

  如今,國際社會對中國發展航母的意願已不存懷疑,問題是,中國的信心從何而來?

  2008年底的一天,韓國現代重工業工會委員長吳鐘瑣在參觀位於中國上海的一家造船廠之後,給韓國一家知名報紙——《朝鮮日報》寫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説:“……仍然難以抑制激動的心情。中國造船業的發展速度超乎我們的想像。……在中國造船業突飛猛進的情況下,(韓國)造船業將如何應對。”在國際造船業,韓國一直被認為是世界第一造船大國。

  恰恰是令韓國同行如坐針氈的中國造船業,給了中國人建造航母的底氣。李傑説,“如果造船能力不強,航母建造就將大受影響。”《艦船知識》網絡版主編宋曉軍也十分肯定地向《國際先驅導報》指出:“説中國有能力製造航母一點都不稀奇,中國造船行業在所有國內工業行業中是工業化率是最高的。”

  航母技術複雜舉世公認

  當然,建造航母和建造一般的艦船畢竟還有很多不同,建造者必須要解決很多航母所特有的技術問題。

  艦載機就是目前世界各國公認的航母發展起步階段的最大課題之一。“這是一個很關鍵的技術,比如像美國最大的航母甲板上,給艦載機提供的實際跑道也只有200米左右,要在這麼短的距離內飛起來,不僅需要飛機性能好,緊接著牽涉到必須有一個加力,就是彈射器,現在美國解決得最好。”李傑説。

  再比如像攔阻技術。“一般艦載機尾部有個鉤子,像美國航母甲板上有4根鋼索(現在是3根),著艦時鉤住一根就行。”李傑分析説,“這對艦載機有個要求,如果飛機本身質量不好,後頭猛拽也許就散了,飛機結構需要比較牢固。另外,艦載機起落架和底部必須結實,技術要求比較高。”

  到底造一艘航母需要解決多少個相關的技術課題呢?宋曉軍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美國海軍正在發展的下一代核動力航空母艦CVN21(首艦為“福特”號,已經開建),即便在航母技術上這麼成熟的一個國家,還要有16項關鍵技術要解決,“那麼對於中國,很多東西都是第一次,可能幾十項、甚至可能上百項技術有待突破。”

  宋曉軍指出,一些造航母所需要的技術也是在建造過程中逐漸完善的,“有一些東西都是要摸索的,需要攻關、投入。”

  可能先建中小型航母?

  外界關心的,可不僅是中國造航母的能力、技術或意願,正如一家台灣媒體所説,“目前的問題可能在於中共企圖發展何種規模的航空母艦,以及其戰略企圖為何”。

  其實早在去年11月份一次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過程中,中國國防部外事辦公室主任錢利華就曾表示,“即便有一天,我們擁有了一艘航空母艦,與別的國家不同,我們不會將其用於推行全球部署或全球影響力。”很多“心細”的境外媒體由此推想出,“中國發展的航母將不會是美國‘尼米茲’號那樣的巨無霸,而將是以‘近海防禦’為目標的中小型航母。”

  對於中小型航母,國際上有一個大致標準。據李傑介紹,小型航母一般在3萬噸以下;中型航母則屬於3萬噸到6萬噸。國際上通常都是先造噸位比較小的,再造噸位比較大的。

  至於外界的種種“擔憂”,李傑這樣説道:“美國發展一艘又一艘航母的時候,誰説三道四過?沒有。現在很多國家包括像泰國這樣的地區性國家都有航母,世界的確沒有理由對中國説三道四。”(記者董曉賓)

責編:王玉西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