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少數民族西方處境艱難 專家讚中國民族政策

 

CCTV.com  2009年03月06日 09:48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記者幾天前剛從西藏結束採訪,近一個月的藏區經歷,讓記者對達賴集團鼓吹的所謂“西藏文化滅絕”論調頗覺可笑。回京後,記者就此問題與著名藏學家仲布進行交流。他説,現在西藏人80%説藏語,吃住都是傳統方式;“兩會”期間,藏族代表在所住賓館可以方便地吃到糌粑,喝到酥油茶———“這難道叫對西藏進行文化滅絕嗎?!”而多位本報駐外記者通過實地感受,更發現不少西方所謂文明國家對少數民族的保護不容樂觀。一位瑞典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説,“無論從歷史還是現實來看,歐美這些所謂的文明國家,才是對土著文化破壞最為兇殘的劊子手。現在不是他們指責中國的時候,恰恰相反,他們要麼應該認真反思自己的歷史,要麼就該去向中國人學習。”

  “西藏文化滅絕”論根本站不住腳

  中國藏學出版社總編輯、知名作家馬麗華在西藏工作生活了27年。談到國家對西藏文化的保護,她深有感觸地對《環球時報》記者説:“20年前,我看過一部西方人拍的紀錄片———《天葬之國木斯塘》,講的是尼泊爾北部藏人的生活習俗。片頭的解説詞稱:‘你將要看到的是世界上僅存的藏人文化,在中國的西藏,這些傳統文化已消失殆盡。’我當時就忍不住笑起來了,這顯然是拍攝者為推銷片子故意説的聳人聽聞之言。之所以這麼説,是因為我是西藏傳統文化復興的親歷者、見證者和記錄者。”

  馬麗華是1976年進藏工作的。受“文革”影響,當時她在西藏農村聽到的民歌是填了新詞的,一些宗教活動也只能悄悄進行。但幾年後,隨著宗教政策的落實,寺院的修復,幾乎所有的西藏傳統習俗都以前所未有的熱情復活了。馬麗華説,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國家動用行政力量,投入鉅資,在全國範圍內推動搶救性質的巨大文化工程。她所在的西藏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承擔的是付諸文字的西藏民間故事、民歌、諺語“三套集成”;西藏自治區文化廳承擔了以音像手段落實的民間舞蹈、戲劇、曲藝、説唱藝術等集成工作;各地整理出的藏文資料,文字上數以億計,錄音錄像一大批。

  《環球時報》記者日前在西藏採訪時,到處可以看到磕長頭、轉經、朝佛的信教群眾。在拉薩,商店招牌基本都是既有漢字也有藏文。當地的新建築色彩和樣式非常“藏風”,在藍天白雲下和莊重的布達拉宮、怡人的羅布林卡濕地渾然融于一城。在西藏,藏語偶像劇、藏語新聞、藏語廣播、藏文報紙一應俱全。藏族人在學校裏可以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三一直學習藏語。記者採訪的藏族老阿媽曲珍今年70多歲了,她説她是農奴出身,以前連飯都吃不飽,根本沒機會學習本民族的文字,她的藏文書寫還是民主改革後在陜西咸陽學的。

  “達賴關於中國對西藏進行文化滅絕的説法是根本站不住腳的。”西藏社會科學院當代研究所所長仲佈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西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中至少有七八位是活佛;政府和人大的一些重要職務也由活佛擔任,這足以説明中國對西藏宗教與文化的重視。仲布説,中國對西藏文化的保護是很成功的,相反,不少西方國家的情況卻不儘然。“西藏在吐蕃時期有四五十座寺廟,現在的寺廟已達1700多座。而我在英國的牛津和劍橋訪問時,卻看到原來的兩個宗教場所已變成了大學。那裏的建築不少都是原來的教堂,而且當時多大現在還是多大。現在西藏人口是280萬到290萬之間,有僧人等宗教人員4.6萬人,職業宗教人員約佔總人口的2%。這在世界其他地區是找不到的”。仲布説。

  “歐洲最後的土著”不見了

  不少《環球時報》駐外記者都有與仲布同樣的感受。駐瑞典多年,記者早就知道在瑞典北部以及挪威、芬蘭,生存著一個被稱為“歐洲最後的土著”的民族———薩米人。今年1月,記者前往瑞典北部城市基律納,尋訪這個據説已經生存了1萬年的民族。《瑞典指南》上寫道:“基律納是體驗薩米文化最好的地方。”但行前,一位瑞典朋友卻説,你到了後一定會很失望,因為那裏已經和其他瑞典村莊沒有任何區別了。即使有了這樣的心理準備,記者還是沒想到,探訪薩米人的願望最終竟然只能在一家面積不足100平方米的博物館內實現。

  到基律納後,市政府的新聞官薩拉就對記者説,要想了解薩米人的文化只有兩個選擇,要麼到博物館,要麼參加旅遊團。“現在很少有人知道瑞典到底有多少薩米人,估計在一兩萬人之間,因為70%以上的薩米人都住在斯德哥爾摩,如果他們自己不説,沒人能看出來”。薩拉説,剩下的30%薩米人分佈在瑞典北部,也基本上住在城鎮裏,生活方式跟普通瑞典人毫無區別。薩拉推薦記者報個旅行團,因為有一些薩米人專吃“旅遊飯”,他們只有在旅行團到來時,才會在薩米人傳統的圓錐形小木屋裏點起篝火,穿上民族服裝,表演飼養馴鹿。資料顯示,目前世界上有大約7萬薩米人,主要在北極圈一帶居住,直到上世紀初,他們還過著放牧、狩獵的生活。但隨後,瑞典、挪威、芬蘭等國的墾荒者進入薩米人居住的區域,在那裏伐木、開礦、興修水利。不僅如此,他們規定薩米人只能在夏季放牧,後來甚至要求馴鹿必須圈養。就這樣,薩米文化逐漸消失,越來越多的薩米人轉而搬到城鎮居住。如今,不要説薩米族的年輕人,就是老人都幾乎不會講薩米族語了。一位瑞典學者説,僅僅70年,薩米文化就在不為外界知曉的情況下被野蠻滅絕了。

  記者堅持沒有參加旅行團,而是幾經週折找到了一個據稱全部為薩米人居住的小鎮。一到鎮上,就發現這裡真是與普通的瑞典小鎮毫無差別。有幾個居民出現,並聲稱自己是薩米人,可沒有一個會講薩米語。一位叫奧羅斯的小鎮居民告訴記者,鎮上幾乎所有人都在瑞典人的公司、企業裏工作,只有兩個專業導遊,其中一人帶團遠足了,還有一個人正陪著英國廣播公司的記者了解薩米文化。在奧羅斯的指引下,記者迅速找到了那個薩米族導遊。遺憾的是,那幾名英國記者也是報了旅行團才受到薩米導遊接待的,而本報記者不被允許進入薩米人的小木屋和其他生活區域,只能遠遠地看一下被圈養的馴鹿。最終,記者只得在一家面積不足100平方米的薩米博物館裏了解薩米人歷史,而那已是基律納市最大的薩米博物館了。

1/2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