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布什8年全球博弈得與失:借反恐之名行獨霸之實

 

CCTV.com  2009年01月14日 14:10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瞭望  

1月12日,美國現任總統布什在白宮舉行告別記者會。

  8年前,布什帶著強烈的保守主義思想開始執政,他毫不留情地批評克林頓時期的美國對外政策,對俄、對華甚至對歐政策十分強硬和傲慢。

  “‘911’事件成為布什政府對外政策的轉捩點,”國際關係學院院長助理、國際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員孫志明在接受採訪時分析認為,“911”事件之後,布什政府對大國崛起的防範讓位於全球反恐戰略,不僅在政治上以反恐劃線,而且不惜代價地推進軍事行動,借反恐之名,行獨霸之實,“新帝國論”應運而生。然而,布什政府在執政後期真正遇到了嚴冬——阿富汗、伊拉克戰場的膠著,中東局勢的不穩定,拉美日漸離心,朝核和伊核問題不斷挑戰美國,大國關係出現新的變化,前所未有的金融風暴更是動搖著美國的經濟基礎乃至國際地位。

  在孫志明看來,布什政府8年的對外戰略也並非一團糟。憑藉反恐戰爭,美國不僅在中亞、西亞、中東實現了軍事存在,還基本完成了在全球的軍事力量調整,特別是在關島、非洲的軍事佈局,對於美國長遠的戰略利益具有重要作用。其次,布什的東亞政策成效明顯,美國與盟國關係保持穩定;東亞地區的安全形勢始終處於可控狀態,朝鮮半島、臺海等熱點問題沒有惡化。

  “應該説,布什執政8年,對於美國、對於國際關係的許多方面都産生了重大影響,而且這種影響還將繼續下去,有的影響可能會在今後才逐漸顯露出來”,孫志明説。

  美國與歐洲:裂痕難補

  冷戰結束後,歐洲覺得美國的保護不再重要,依賴性也有所減少。在新的形勢下,雙方對一些新問題的看法發生分歧,固有的分歧加上新的分歧,美國和歐洲的關係開始鬆散。

  “布什執政8年,是冷戰結束後美歐關係鬆散化加速發展的8年”,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馮仲平對《瞭望》新聞週刊説,布什這8年的歐洲政策失大於得。第一任期是失敗的,讓歐洲人對美國的看法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第二任期之後,布什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所以連任後第一件事就是要改善與歐洲的關係,第一次出訪的也是歐洲,此時的外交重點是要重新恢復“跨大西洋”關係。

  布什執政後,美歐之間在處理國際問題上的分歧明顯,不同的外交理念在一系列重大問題上表現了出來。最典型的是,美國在國際事務中奉行單邊主義,而歐洲則謀求美歐平等,主張依靠國際機制解決國際問題;美國動輒用軍事手段來解決爭端,歐洲則主張用政治的途徑、外交的手段來化解爭議。2003年美國出兵伊拉克,美國的單邊主義與歐洲的外交理念發生了最直接、最激烈的交鋒,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法德等國第一次同美國翻臉,美歐關係出現了冷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裂痕。

  馮仲平説,布什第二任期後,由於單邊主義行不通,美國對歐洲的政策作了調整,於是出現了美國和歐洲關係緩和的局面。這種緩和的背後仍然是歐洲對布什政府的不信任、不認同,這種情緒在民間尤為明顯。歐洲媒體幾乎沒有一刻停止嘲笑布什、反對布什政府。

  “所謂‘跨大西洋聯盟’已經發展得沒有目標了,處在一種漂流狀態。北約受到的最大傷害就是2003年,北約內部裂痕很大,布什的第二任期一直在修補,但很難恢復原狀了。這是美歐關係受到很大消極影響的8年”,馮仲平總結認為。

  美國與俄羅斯:道不同不相為謀

  布什執政的8年,差不多也是普京執政的8年,頗具戲劇性。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所長邢廣程對《瞭望》新聞週刊説,這8年美俄關係有一個變化的曲線,起伏很大。布什上臺伊始,給俄羅斯的見面禮就是批評普京,美俄關係比較緊張。兩人最開始的交鋒就是雙方互相大規模地驅逐外交官,美國一次就驅逐了近50名俄羅斯外交官,而這樣的情形只有冷戰對抗最尖銳的時候才有可能出現。

  2001年6月,布什與普京首次會晤,美俄關係進入回暖階段。

  “911”事件使美俄關係達到一個峰值。俄羅斯在“911”事件後,希望與美國建立一種戰略關係,所以在反恐問題上非常支持美國。

  “從俄羅斯領導人的言行來看,支持美國的力度是很大的。超過了俄羅斯問題專家的預判,美俄幾乎成了盟國的關係”,邢廣程回顧説,美國攻打阿富汗時,之所以能很快打垮塔利班,得益於俄羅斯的大力支持。俄羅斯提供情報,支持北方聯盟,開放了自己的領空,允許在中亞地區的吉爾吉斯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建立軍事基地,等等。

  阿富汗戰爭之中和之後這一段時間美俄關係是比較好的。當時普京希望美國能給予一定的回報,但美國並沒有實質性的回報,反而批評俄羅斯的政治、民主。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調整了自己的外交政策。布什當時列出了朝鮮、伊朗等4個“邪惡國家”,而俄羅斯則大範圍大力度地與這幾個國家發展關係。對伊拉克戰爭,俄羅斯也是站在德法之後反對美國,此後,美俄關係一直疙疙瘩瘩。美國在格魯吉亞和烏克蘭策動了“顏色革命”,使得俄美關係越來越差,這種疙疙瘩瘩的關係一直到2008年8月。格魯吉亞戰爭是一個分界點,美俄關係降到谷底。

  “我認為,美俄衝突的主要根源是結構上的問題,兩國在利益結構上摩擦面大於合作面,這是由國家利益決定的。”邢廣程説,俄羅斯想崛起、想發展,希望融入國際社會,同美國搞好關係。而美國不願意看到俄羅斯強大,還是把俄羅斯看作現實的潛在對手。

1/3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