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1月8日報道 中國人印象中的加沙,是戰爭與衝突、難民和鮮血,而以色列則是一個始終籠罩在炸彈襲擊陰影之下的國家。但現實中,它們位於地中海濱,有著溫暖的地中海式氣候和燦爛的陽光,在和平時期,都是適合生活的地方。
從加沙到以色列特拉維夫再到以色列北部城市海法,一群中國人生活在巴以衝突的狹長地帶,有勞工,有生意人,也有在當地工作生活的白領。當加沙戰事日趨緊張的時候,他們的境況如何?這場戰事對他們有什麼樣的影響?他們眼中的當地人,對這場戰爭是什麼樣的態度?
2009年1月5日,以色列對加沙地帶發動的軍事行動進入第10天。
楊陽:加沙唯一的中國人
北京人楊陽(化名)和她的三個孩子,住在加沙城區中心一個400平方米的大房子裏。她可能是現在加沙唯一的中國人。只有她一人與中國使館保持著聯絡。
她是2008年12月2日從北京回到加沙的。之前她和巴勒斯坦丈夫在中國做生意,三個孩子住在加沙。因為想念孩子了,她一個人回了加沙。
加沙地區陽光充足,冬天天氣也很好,楊陽在電話中感嘆,如果不是戰亂,真是一個生活的好地方。
空襲改變了這一切。12月27日,她孩子正在學校考試。“大約11點半的時候,孩子剛考完,就聽到飛機掠過空中和炸彈爆炸的聲音。”隨後全城學校宣佈放假。
以軍的戰機主要轟炸加沙海邊地帶,那邊是政府新建的新區,哈馬斯的許多政府機關都在那邊,所以損毀嚴重。楊陽家在加沙城中心,基本上沒有影響。
轟炸導致加沙全城停電停水,手機信號中斷。楊陽事先儲備了一些汽油,用家中的自備發電機,每天可以用上幾小時電,她同時用電把水抽到樓頂的水箱,這樣可以保證家裏冷熱水供應。
因為冰箱沒法用,食物和蔬菜也儲備不了太多。不過楊陽對食品並不擔心,外麵食品店還是有一些開的,雖然價錢高了不少,供應暫時倒也沒有問題。
雖然煤氣供應還沒出現問題。但她已經沒有心情做飯了,“麵包奶酪和香腸對付一下就行了”。
白天她和孩子們都不出去,一直呆在家裏。最難過的是晚上,沒有電,只能點煤氣燈或者蠟燭。“漫漫長夜,怎麼也睡不著,非常難熬。”楊陽説。
空襲是否會加重巴勒斯坦人的反以情緒?楊陽認為這很複雜。“這裡有很多聲音。有些人很痛恨以色列——你把我房子炸了,無家可歸了。但當地也有一些開明人士,希望和平相處。總體來説,目前看不到太多的敵對情緒。”
事實上,以色列和哈馬斯之間的激烈對峙,遮蔽了普通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之間複雜的感情。幾十年來以色列數度佔領加沙,如今加沙的水電供應等,主要依靠以色列。加沙居民用的是以色列的貨幣,而加沙的海關,用的也是以色列的制度。
在以色列封鎖之前,每天有幾萬巴勒斯坦人到以色列上班,封鎖後他們過不去以色列了,那邊的僱主就給僱員家裏寄錢。以色列也有不少非政府組織,專門聘請律師幫助巴勒斯坦人打官司。
在中國人眼裏,在加沙地帶,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勢力活動非常厲害,但楊陽卻覺得加沙是一個很開放的地方,雖然沒有有效政府,但有包括聯合國在內的許多國際組織在當地設有辦事處,開展扶貧和發展工作,也有許多當地人拿歐美大學獎學金出去唸書。
楊陽的朋友中,有許多來自美國、巴西等地。他們在這裡生活,一些外國人和當地人通婚,“許多婦女在加沙也不&&巾”。
以色列軍隊發動地面進攻後,每次進攻前都會用直升機散發傳單,要求當地居民撤離。不過楊陽對戰爭並沒有特別恐慌,“以色列軍隊執行的是定點清除戰略。”她只是擔心的是炮彈進攻可能産生的誤差,“只要差上一二十米,就可以擊中別的房子了”。“很幸運,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接到以軍要求撤離的通知。”楊陽在電話裏説。
責編:馮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