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奧巴馬:美國神話 永遠像一尊挺立的石雕(圖)

 

CCTV.com  2008年12月26日 08:56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專題:圖片頻道

  在“一個哀傷者的國家”,人們需要的,正是一座供仰望、供依靠、供懺悔的神像

戴著“拯救者”的光環,奧巴馬依然難得地務實嚴謹。 路透社

  奧巴馬夢圓白宮 鏡頭下的奧巴馬 新內閣美國大選

  公元2000年前的某一天,喬治W布什對競選總統仍然猶豫。他的母親、前第一夫人芭芭拉同他上教堂,牧師布道講起先知摩西帶領猶太人,排除萬難走出埃及。芭芭拉用手肘碰碰小布什:“這是在説你呢。”小布什如受天啟,決意參選。

  如果説,8年前小布什抓住上帝的袍子,出現在美國人面前,那麼對於2008年的美國而言,貝拉克侯賽因奧巴馬,就是上帝。

  神像

  在華盛頓坐地鐵,好幾次看到一頂用亮石拼出“Obama”(奧巴馬)字樣的黑色編織帽一閃而過,帽子下面大多是黑人臉孔。後來讀到,《時尚》主編安德烈利昂托利最近也一直戴著這樣一頂售價20美元的帽子,四處標榜他的“時尚宣言”。

  2008年8月28日晚,奧巴馬參加民主黨代表大會,正式接受黨內總統候選人提名併發表演説。會議召開前,奧巴馬決定將演説地點從黨代表大會現場轉移到當地一個足球場,以便容納更多聽者。足球場容量為75000人,而他本人,也得以被450盞聚光燈同時打亮。這是民主黨歷史上第一次為了一場講演,更改大會地點。

  “如果有人説,奧巴馬獲勝是因為正值金融危機,那麼他只説對了一半。他贏了,因為他展現了如何面對危機。”專欄作家喬克萊因寫道。

  不止一次,聽美國人談論奧巴馬時,更多不是關於他的政策,而是在任何場合、任何時候,他表現出超人的自控力。如果沒有電視辯論,肯尼迪當年不一定贏得了尼克松。而在電視的時代,奧巴馬註定成就王道。

  看不到他有一絲慌亂,他永遠像一尊挺立的石雕。兩年多漫長的選舉之路,明槍暗箭,未能在他臉上留下壓力,至多是《時代》雜誌女攝影師拍到過,他在一所大學穿著深色西服做引體向上的背影。

  伊戰泥潭、金融海嘯,“美國正變為一個哀傷者的國家”。他們需要的,正是一座供仰望、供依靠、供懺悔的神像。

  世界人

  美國作家比科萊爾利兩年前帶著孩子去夏威夷度假,巧遇奧巴馬——當時後者已宣佈兩周後競逐總統。同樣在度假的奧巴馬全然不覺被打擾,與他大談當地的漢堡包、玩樂的地點、正在閱讀的書籍……

  “並不意外,他的生計就是關於‘贏得好感’。”萊爾利受寵未驚,“但意外的是,我突然感到,他就像我們在巴黎,在香港,在中東碰到的那種人,很難馬上説出他來自哪,但又似乎跟哪都沾邊……他自己也談到全球化、地球村。”

  説實在的,一路選來,自然願意看到奧巴馬睥睨群雄、光芒四射,但當他優勢明顯的時候,我卻對自己説,他還是做明星吧,不是總統。這場選舉,越來越像加長版“美國偶像”。

  然而,11月4日的那個晚上,當不分膚色的聽眾,隨奧巴馬發表勝選感言而淚流滿面,如癡如醉,我開始理解,奧巴馬所代表的“變革”是如何正中美國人心坎。

  7年前,“911”發生的第二天。一個在北京做導遊的朋友告訴我,他接待的美國團落地,一個老太太哭喊著跟他擁抱:“一切都變了!”7年中所發生的,所改變的,不僅僅是幾次戰場上的勝負。美國被改變了——為了更多安全,孤立了自己。

  托馬斯弗裏德曼曾經寫過,美國駐土耳其大使館從與周邊社區融為一體的便利之地,遷入遠離鬧市銅墻鐵壁的城堡,“連只鳥都飛不過”,隔絕了所有可能。

  美國擁有了更多安全,卻失去了與世界的交流與創新,更無從帶來希望。美國需要重新融入世界。而奧巴馬本人,正濃縮了美國所面對的矛盾:如何令黑膚色與白人血統共處?如何安撫非洲老鄉,又不令本土親戚難堪?如何把印尼穆斯林學校同哈佛大學聯絡起來?

  奧巴馬一輩子為自己尋求的答案,正是今日美國所面臨的問題。“不再是非洲裔的美國,不再分亞洲裔的美國,我們是美利堅合眾國……”他的勝選證明,對於今日美國,今日世界,重要的,不是他來自哪,而是他去向何方——將帶領一個國家去向何方。

  競選機器

  奧巴馬擁有一支競選“軍團”,已經不再是秘密。選舉團隊一般是即興組合,如小型爵士樂隊,而奧巴馬則建立起一支合作無間的交響樂團。他們高效而低調,務實而節約,杜絕內訌,對外嚴謹,榮譽全歸奧巴馬。

  這同樣惹來猜疑:奧巴馬會不會只是完美的競選機器,而對領導國家一無所知?

  “希望政治”的主題,是由曾經為克林頓撰寫名言“通往21世紀的橋梁”的大衛阿克塞爾羅德一手包辦;講演稿中的感性小故事,常常由瓦萊麗賈勒特在飛機上提供;科技投資公司幫助他們用維基百科的方式更新選民資料庫……甚至有了“奧巴馬管理學”一詞。

  不過,隨著競選團隊功成身退,奧巴馬揭曉的“安全團隊”、“經濟團隊”、“能源團隊”等,仍然凸顯務實與專業的原則。

  沒有什麼不可能。希望與風險同在。而美國人選擇的勇氣證明,立國兩百年之後,這個國家仍在自我完善之中。(國際先驅導報特約撰稿周軼君發自香港)

責編:王玉西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