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國青年報:G20峰會生育一個新世界

 

CCTV.com  2008年11月21日 10:25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專題:胡錦濤出席國際金融峰會和第16次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不是所有的“變革”都一定會像奧巴馬的演講那樣張揚,那樣氣勢如虹,有些“轉折”和“改變”,卻是悄然發生,又氣定神閒。只需要一次會議,或者一張照片,就能表達出“變化”的全部意義。比如G20峰會,比如G20峰會上各國元首的那張闔影,就是變革的象徵。

  “德國之聲”解讀那張闔影“象徵著世界格局的轉折”。其評述認為,一些媒體以為東道主布什坐在中間,其實,從現場照片看,坐在中間的是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布什坐在胡主席右邊。德國《每日鏡報》解析這張照片,體現G20峰會是“全球村莊的家庭聚會”,創造了一個新秩序。幾十年來,西方是增長引擎和穩定之錨,貨幣危機總是發生在其他地方,然後由西方控制的機構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來拯救。而現在,“角色對換了”。西方成了病人,成了被拯救者。《明星週刊》則斷言,G20峰會終結了G8峰會,顯示了新的同盟,新的權力分配。

  G20峰會生育了一個新世界。意大利《共和國報》星期天版評論道,在這個世界裏,力量對比將比危機前的世界來得更快。在全球力量的角逐裏,必須給予新興強國以更大勢力。事實上,“G20峰會啟動了G8峰會的死亡過程。”瑞士《星期天新蘇黎世報》認為,中國將更強大地走上國際舞臺。

  上周,我提到經濟史學家尼爾弗格森的“中美國(Chimerica)”概念,這個術語譯成“中美經濟共生體”或許更能傳達其本意。似乎“心有靈犀”,17日的《華盛頓郵報》就發表他的專欄文章《Chimerica團隊》。文章説,杠桿時代(age of leverage)已經結束,“Chimerica”才是關鍵。作者在文章結尾處給美國新總統奧巴馬提供了一份“備忘錄”:不要等到下次G20峰會才行動,在你就職第二天就舉行Chimerican G2會議,不要等到中國在北京召開自己的新G1會議才行動。

  《今日美國》社論提醒美國“必須要變”。這篇社論盡力掩飾失落感,説將來某一天,G20峰會也許被認為是美國對世界經濟的主導開始結束的時刻,美國已經無法像過去那樣發號施令了。美國必須以身作則,改變習慣,擺脫可以靠借錢獲得繁榮的幻想。

  與歐洲的驚悸和美國的惶恐不同,亞洲對G20峰會大多寄予更高期待。新加坡《聯合早報》發表社論,認為峰會召開本身就已經是歷史性的。以往代表“全球經濟峰會”的,是作為發達國傢俱樂部的七國集團或八國集團,這回不只是20國的首腦濟濟一堂,大家還平起平坐。G20金融峰會給了世界一線希望。

  韓國從G20峰會領到了一份差事,即同英國、巴西等國一道,以“2009年G20共同主席國”的身份主導制定中短期改革課題和履行計劃。這是韓國首次在國際金融領域執行如此重大的任務,感到無比光榮。其主流大報《朝鮮日報》的社論説,此次G20峰會制定了國際金融市場改革的“大框架”,具有特殊意義。但如果不出臺“大框架”的具體化及實際履行等後續方案,G20峰會將只是一個空殼。所以,韓國一定要好好完成峰會佈置的課題。

  日本媒體總是習慣於以中國為參照,即便觀察G20峰會時也是如此。共同社評述稱,中國成功避免了“廣場協議”重演。當年的“廣場協議”修正日元兌美元匯率,日元升值讓日本飽嘗泡沫經濟之苦。中國現在的處境和日本當年相似,但中國先發制人,在峰會召開之前就與新興國家聯手,成功地避開了貨幣匯率問題。共同社這番感慨,不知是後悔當年自己屈服於美國強權,還是一邊撫摸自己的傷疤,一邊躲在暗處期待別人摔跟頭。(李鴻文)

責編:趙旋璇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