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科齊(資料圖)
默克爾害羞得都不知道往哪看 詳細<<<
“法國總統薩科齊將帶著他精心準備的、寫滿5頁紙的發言提綱,信心十足地飛往華盛頓20國峰會會場。顯然,他的胃口不小。”法國西南廣播電臺7日用上面的話報道了一則消息:為了在15日的20國集團金融峰會(以下簡稱華盛頓峰會)召開前協調歐洲國家的立場,作為歐盟輪值主席國的總統,薩科齊當天召集歐盟27國領導人在布魯塞爾舉行了一次峰會,通過了由他提議的改革國際金融體系的草案。對於這場布魯塞爾峰會,法國媒體給予了極大關注,因為它被看做是薩科齊繼續挑頭代表歐洲向美國“發起伏擊”的預備會議。法國西南廣播電臺説,“薩科齊的胃口”是改變美元一家獨大的世界貨幣體系,力圖撼動美國的金融霸權,報道稱,薩科齊在會上用不容置疑的口氣説:“問題必須‘在100天內’得到妥善解決。”然而,對於薩科齊自金融危機以來不斷流露的“雄心”,美國人表現出了不屑,其歐洲盟友則抱以某種懷疑。
薩科齊擺出了“非美經濟體代言人”的高姿態
“這已經是法國自7月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以來召開的第五次特別峰會了,歐盟有望創下峰會召開次數的最高紀錄,”德國《焦點》週刊8日在報道布魯塞爾峰會時稱,金融危機給薩科齊提供了啟動自己政治動議的有利平臺,“薩科齊希望扮演世界的領導者角色,他儼然已經代替了美國總統布什”。一些德國媒體還因為薩科齊的“雄心”而稱他為“小拿破侖”,儘管幾個月前,薩科齊還因其濃厚的“親美”色彩而被德國媒體嘲笑為“布什的哈巴狗”。
在距華盛頓峰會召開僅剩一週的時候,歐盟領導人對國際金融體制改革的方向取得了“共同立場”。據法新社報道,在布魯塞爾峰會上,歐盟領導人一致認為,華盛頓峰會必須改革現有的國際金融體系,為此他們達成了包括新的金融體系必須強化監管、風險評定、危機預防以及改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在內的四點共識。薩科齊稱,歐盟將建議在華盛頓峰會召開後的第100天舉行第二次國際金融峰會,屆時,美國新總統奧巴馬已走馬上任。法國《世界報》7日報道稱,薩科齊在布魯塞爾表示:“歐洲懷著捍衛自己立場的決心去華盛頓,這個立場就是金融體制的透明和重建。”美國《華盛頓郵報》引述薩科齊的話説,“歐洲的聲音一定要被聽見,我可不想參加一個有太多禮貌式交談的峰會”。
對於15日將召開的華盛頓峰會,法國媒體一致將功勞記在了薩科齊的頭上。《世界報》7日另一篇報道的題目就是“薩科齊取得了世紀性勝利”。文章稱,上個月薩科齊在戴維營結束了與布什的會晤後,儘管疲憊萬分,卻喜形於色,他情不自禁地對部長們宣佈,自己取得了世紀性的勝利,“因為他成功説服或者説是迫使布什同意召開華盛頓峰會。同日,《解放報》報道説,華盛頓峰會得以召開,薩科齊功不可沒,而由於歐盟輪值主席的身份,法國可以派出兩名代表與會,這將大大增加法國的發言分量。文章説,薩科齊甚至直言,“歐盟在華盛頓峰會上人多嘴雜未必是好事,這可能分散自己的力量”,顯然,“薩科齊希望將力量集中在自己手中”,因為“這是改革全球金融體系的最佳機會”,他不想放過。
華爾街金融危機爆發後,在上個月的三場峰會———歐盟4國巴黎小型峰會,薩科齊、巴羅佐與布什的戴維營會談以及亞歐峰會上,人們都可以看到薩科齊活躍的身影,他聲稱要對這場危機的肇事者“追究責任,繩之以法”,並高呼徹底改革現有國際金融秩序,推動建立“有序資本主義”體系。據歐洲電視1台報道,6日晚間,薩科齊在與美國當選總統奧巴馬通電話時表示,希望歐盟與美國“並肩前進”,該報道以“薩科齊説,這就是歐洲對奧巴馬的要求”開篇,稱薩科齊的意思是歐盟不想再當美國的小夥伴了。報道説,薩科齊還呼籲奧巴馬,發達國家救市不應犧牲發展中國家的利益,“顯然,薩科齊正以歐洲代言人、甚至‘非美經濟體代言人’的高姿態,與美國未來總統對話”。由於這一系列表現,薩科齊告別了外界對其名人做派、患有“外交幼稚病”等指摘,在過去一個月中,他的支持率上升到了47%。
美媒稱,薩科齊在追逐沒有必要的“法國夢”
對於薩科齊發起的挑戰,美國人似乎有點不屑。“如果你像我一樣了解法國人,你就不會對他們的做法感到奇怪了。”雷金納德 戴爾是美國著名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歐美部的主任,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戴爾毫不掩飾自己對薩科齊的嘲笑。他説:“法國人往往始於宏偉的概念或主義,而後則沒有具體的步驟,在很多時候,法國式的概念和現實是脫節的。就像他們愛畫油畫一樣,構思很好,但落實到畫布上,你還有許多的活兒要幹。”戴爾説,薩科齊在金融危機後,手持馬克思的畫像,聲稱“自由放任的市場終結了”時,有點可笑。他認為,法國人歷來就不喜歡美國式的資本主義,法國的保守派甚至依然認為市場應該由法律來規範化,“悠久的歷史使法國固守他們的論調,但事實上,過去50多年的實踐已經證明了美國體系的先進性”。
與戴爾一樣“看不上”薩科齊主張的美國人大有人在。《紐約時報》近日的文章大篇幅地對“薩科齊大肆攻擊金融危機”予以回應。文章稱,在最初由於領導能力和應對危機的快速反應獲得好評之後,薩科齊的“極度活躍”正在出現反作用,在歐洲經濟出現衰退跡象的背景下,“被認為是魔術師的薩科齊,越來越難以從他那頂破爛帽子中變出有意義的野兔了”。報道稱,法國國內普遍對經濟比較謹慎,汽車銷量減少,甚至瓶裝水銷量都開始減少,反對黨因此批評每隔兩天就推出一個新計劃的薩科齊出現了“信任問題”;在歐盟內部,德國等國家也質疑薩科齊提出“歐元制度化建設”,只是想借此大幅度增加法國的預算赤字,防止本國進入衰退。文章稱,“儘管現在外界對薩科齊的印象很好,但總有一天人們會問,牛肉在哪?”該報道援引倫敦經濟學家、歐洲改革中心副主任卡蒂娜 巴裏什的話説:“對薩科齊而言,這是一個狡猾的戰略。在極度缺乏信心的時候,政治家需要給世人留下負責任、有能力的印象,但薩科齊一次次召集峰會,提出的卻是一個個不可能實現的建議。”
彭博新聞社7日將薩科齊提出的要建立歐洲主權基金,購買歐洲公司股票,以防這些公司落入外國捕食者口中的建議稱為是“一個恥辱”,稱一個大國的領導人不應該用這種恐嚇手段來喚起狹隘的民族主義。上個月,彭博社還稱薩科齊在金融危機中扛起了“反美大旗”,追逐著一種在其他人看來沒有必要的“法國夢”。美國《新聞週刊》則認為,與法國前總統希拉克相比,薩科齊是一名“對美國友善”的總統,因此他一手持反美大旗,另一隻手還是會伸出來表示老友式的禮貌。
相關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