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美國競選專家講述大選趣事

 

CCTV.com  2008年10月20日 07:26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專題:2008美國總統大選

  中國古代先哲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此語不僅適用於中國,而且放之四海皆準。喧囂熱鬧的美國大選,也需借天時、憑地利、佔人和。

  康艾黎,美國艾金崗波律師事務所駐北京代表處執行合夥人。1968年至1984年期間,他曾在5屆美國總統大選過程中擔任競選班子的高級成員。他向本報記者講述了美國大選的諸多趣事,其中許多涉及天時地利人和。

  經濟走勢是最重要的“天時”

  美國大選的天時,既包括競選期間宏觀面的情況,也包括微觀面的變化。

  所謂宏觀情況,就是説大選年內政外交整體走勢,如果整個國家深陷經濟危機,對執政黨來説絕對是災難。1929年宣誓就職的胡佛總統被譽為理財天才,可經濟大蕭條後他採取的政策並未改變老百姓的生活狀況。於是,1932年大選,老百姓用自己手裏的選票把他趕下臺,成就了美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總統之一羅斯福。其實,那一年的大選民主黨獲勝與其説是因羅斯福的魅力,還不如説是經濟大蕭條毀了共和黨。

  不過,美國歷史上像1929年那樣來勢洶洶的危機並不多見,因而更多時候大選在宏觀面上對執政黨和在野黨來説都有機會。如果非得找一個像1929年的年份,則非2008年莫屬:不僅有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動蕩,還有美軍深陷伊拉克的無可奈何。

  從這個意義上説,民主黨的奧巴馬在大選之路上更加佔據天時,而麥凱恩則要承擔布什政府留下的“負面遺産”。如果麥凱恩過分堅持共和黨的一貫政策,會被貼上“布什三世”的標簽遭選民遺棄;如果他推翻前任的所作所為,又會被黨內的鐵桿人士所唾棄。

  微觀面的變化更加難以把握。大選期間,看似偶發的經濟、外交事件,都會對結果産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因為任何一起事件都會被媒體放大而上綱上線。在美國歷史上,1968年大選可以説是一個經典案例。

  對美國來説,1968年是個不同尋常的年份。到這一年的4月19日,美國在越南的兵力已經增至54.9萬人,陣亡人數達到22951人;這一年,偉大的非暴力主義者馬丁路德金遇刺,隨之而來的縱火毀壞了168個城鎮,僅在首都華盛頓,縱火事件就有711起。

  無論如何,總統大選都要進行,但這一年在初選階段就出現了意外,在芝加哥的民主黨候選人提名大會上,反戰的民主黨人大鬧會場,在越戰問題上民主黨分裂,給了共和黨人反戈一擊的良機。

  1968年8月,民主黨看上去全然無望獲勝,民意調查中民主黨候選人漢弗萊落後共和黨候選人尼克松兩位數。不久,尼克松競選團隊傳出醜聞——他派特使勸説南越總統阮文紹不要和美國政府簽署和平條約,而是等他就任後再簽。此事一曝光,尼克松支持率下降,漢弗萊支持率上升。10月底,幾位重量級人物宣佈支持漢弗萊,更使得選舉懸念迭出。

  11月5日,大選結果揭曉,尼克松僅以0.7%的微弱優勢領先。“民意調查的曲線説明,選舉前夕漢弗萊支持率迅速攀升,如果大選推遲一個月舉行,獲勝的就可能是漢弗萊。”康艾黎説。

  被天時所捉弄的,又何止漢弗萊一人。1980年大選時,經濟並沒有像1929年那樣糟糕,但突如其來的伊朗門事件弄得卡特灰頭土臉,在武力解救被伊朗扣押美國人質的努力失敗後,這位美國歷史上“智商最高”、“最誠實的”總統只好下野。

  地利:得搖擺州者得天下

  1968年大選,加利福尼亞、俄亥俄和伊利諾伊成了決定勝負的關鍵州。在這3個州,尼克松均以不到3%的優勢獲勝。

  美國大選講的是“勝者通吃”,也就是説,在某個州哪怕是比對手多一張票,也將獲得該州的所有選舉人票。這就決定了熱熱鬧鬧的大選其實只是在幾個搖擺不定的州展開,因此,佔據這些州的地利,便可距離總統寶座近些。

  搖擺州中,最為著名的當屬密蘇裏州。自1904年至今的美國總統選舉中,除了1956年的選舉外,贏得密蘇裏州的候選人都當上了總統。唯一一次例外的是艾森豪威爾,1956年,他在密蘇裏州僅以0.22個百分點的劣勢輸給了民主黨候選人史蒂文森。

  歷次選舉中,兩黨候選人在密蘇裏州的得票率和他們在全美國的總得票率相差不多。因此,密蘇裏州一向被政治學專家視為美國總統選舉中最具指標性的關鍵搖擺州之一。密蘇裏州選舉的投票結果也可以大致反映全美國的民意傾向。這個現象被稱為“密蘇裏前導者現象”。用中國老百姓的通俗説法就是,密蘇裏州有龍脈,這裡能出真命天子。

  另一個搖擺州是俄亥俄。

  二戰後,贏得俄亥俄州的候選人,絕大多數贏得了當年的大選,唯一的例外是1960年,當時肯尼迪在俄亥俄州失敗,但最終仍擊敗尼克松當選總統。因此,美國人也常説,得俄亥俄者得天下。

  1976年,康艾黎先生再次進入民主黨的競選團隊,負責安排副總統候選人蒙代爾的行程。“我覺得俄亥俄最重要,因此讓蒙代爾競選期間三分之二的時間待在這個州,四處演講,參加各種活動。”他説。

  當時,康艾黎的決策遭到不少人反對,蒙代爾本人也質問:“你瘋了嗎?”但是,康艾黎堅持自己的判斷,告訴蒙代爾“你應該相信我”,並以辭職相威脅。

  當年大選,卡特戰勝福特。在俄亥俄州,民主黨險勝。

  “美國經濟形勢好的時候,俄亥俄經濟就好,反之亦然,因此,俄亥俄是美國經濟的鏡子,大選期間選民的態度最能體現美國的經濟走勢。”康艾黎分析説。

  以此來看,判斷美國2008年大選結果不要被那些全國性的民意測驗衝昏了頭腦,看看在俄亥俄州和密蘇裏州究竟誰領先,就能看出誰當選的希望大。當然,佛羅裏達、明尼蘇達等也是搖擺州,也不可忽視。

  10月1日,CNN和《時代》雜誌的聯合民意調查顯示,奧巴馬在諸多搖擺州領先。不過,和以前的數據對比可以發現,在關鍵的密蘇裏州,奧巴馬處於上升曲線,因為20天前,他還落後麥凱恩5個百分點。

  人和:知名度不等於支持度

  “麥凱恩選副手不負責任。”康艾黎説這句話時毫不猶豫。他的觀點是,麥凱恩選莎拉佩林當副手是失策之舉。麥凱恩如果當選,將是除裏根第二任之外最老的總統,這位在越南戰爭受盡折磨、4次傳出患有癌症的鬥士一旦在總統任期內意外去世,繼任者將是一個匱乏重要政治經驗的女子。

  “佩林當一個小州的州長才18個月,她所管理的人口還不如中國安徽蕪湖的人口,怎麼能認為這個人已經做好了當總統的準備?你能想象中國讓安徽蕪湖的書記當副主席嗎?”康艾黎説。

  政治經驗匱乏是佩林的劣勢,而她的性別更是劣勢。有人猜測,麥凱恩選佩林當副手,是看到希拉裏和奧巴馬打了個旗鼓相當,希望佩林能拉過那一部分支持希拉裏的女性選民,此舉看起來不甚理想。民調結果顯示,超過半數的女性選民(52%)説他們會投票給民主黨候選人奧巴馬及其副手拜登,投給麥凱恩和佩林的只佔41%。

  雖然從長遠看麥凱恩選錯了副手,但佩林的火爆短期內會給麥凱恩的競選加分。《今日美國報》與蓋洛普民意調查公司協作進行的最新民調結果顯示,麥凱恩的民意支持度在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落幕後,由落後民主黨對手奧巴馬7個百分點,一舉變成領先4個百分點。

  “選佩林做副手,是因為麥凱恩想利用她獲得黨內右翼勢力更高的支持率,加強自己的人氣。”康艾黎分析説。他認為,麥凱恩雖然知名度高,但支持度匱乏。也就是説,大家都知道你這個人,但沒幾個人肯為你賣命。

  對此,康艾黎先生有著切身體會。1972年,他在選舉期間幫助大名鼎鼎的埃德蒙馬斯基,可惜在民主黨初選階段就敗給了初出茅廬的喬治麥戈文。

  1968年大選馬斯基作為副總統候選人,輔佐漢弗萊,雖然最終敗北,但馬斯基的精彩表現使得他成了全美知名人物。康艾黎回憶説,有一次,馬斯基在賓州發表演講,下面有一大幫人吵嚷、起鬨,馬斯基沒有拂袖而去,而是直接走到示威的負責人面前説,我給你10分鐘,在這個講臺上發表你的觀點,然後請你和你的同伴們給與我同樣的時間來發表我的看法,你們不能起鬨,讓我們互相尊重彼此的發言權,好不好?此舉果然有效,他放下身段和示威者平等對話的形象很快通過媒體為選民所知曉,名聲大震。

  1972年馬斯基捲土重來,結果慘敗。康艾黎認為,主要原因是他的支持度不夠,“這是因為知名度不會變成信任度,大家知道你並非意味著一定投票選你”。

  “另外,選舉就像是長途賽跑,身邊必須要有一班對你有著強烈感情的人,幫你組織,幫你策劃,幫你籌錢。”康艾黎説。

  所謂支持度,所謂強烈感情,就是説有人願意在沒有任何報酬的情況下每天為你工作20個小時而無怨無悔。這,也就是“人和”。

責編:張仁和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