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9日電 美國《僑報》7月8日發表社論説,今天(7月8日)的中國,剛好距離北京奧運會倒計時一個月整,北京進入了奧運籌備階段的衝刺期。而在本報看來,用更長遠的歷史發展眼光觀察,對於中國這個前所未有的龐大國家的成長,八國峰會遲早該選擇一種新的姿勢去面對,而不是無動於衷。
社論摘錄如下:
隨著八國峰會(G8)在日本北海道首府札幌開幕,世界輿論的鏡頭再度對準全球富國俱樂部這場一年一度的政治秀。而在今年石油危機、糧食危機、金融危機的陰霾之下,向來對於這類實質性的議題束手無策的“盟主大會”,照例形成了諸多看點。
過去兩周,沙特召集的全球石油大會和在西班牙舉行的第19屆世界石油大會先後落幕,各國紛紛攘攘之間,幾乎都是無果而終,國際油價繼續由140美元向上攀登。
到了八國集團峰會7日開幕第一天,意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提議以提高原油期貨保證金以遏止投機炒作,加上美元上漲與伊朗核問題有緩解跡象,紐約油價每桶大跌逾五美元……即便如此,這也只是聰明的投機客向八國峰會的“脫帽致意”,當這場豪華的表演落幕之後,誰能相信石油危機就此解除?誰又能相信各懷心腹事的一場派對?
這個場景倒是令人想起33年前八國集團的那個歷史起點。20世紀70年代,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形勢一度惡化,接連發生的“美元危機”、“石油危機”、“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和1973—1975年的嚴重經濟危機嚴重打擊了西方國家。為解決世界經濟和貨幣危機,協調經濟政策、重振西方經濟,法國于1975年的這個時候首先倡議召開由法國、美國、日本、英國和西德5國參加的最高級首腦會議,後隨意大利、加拿大、俄羅斯分別加入而于1998年成為八國——至今每年一會,越來越像是只管務虛的清議沙龍。
儘管此次峰會的主題定在了“討論非洲發展、氣候變化、世界經濟、能源和糧食安全及國際安全領域的一些熱點問題”,但國際輿論開列出的清單卻讓人看不到任何國際化焦點:美國關心朝核進展、日本關心加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前景、英國向法國示好、俄羅斯則關於領土問題、中印能否加入G8案擴大了美日與其它列強的分歧……
在最近三十多年的全球化進程中,佔全球國民生産總值60%的八國集團雖然肩負特殊責任,但它無意取代任何國際組織,且尚未證明是一個有效的協調機構。這種情況由新世紀以來歷次峰會主題可見一斑,防止地區衝突、全球經濟減緩、反對恐怖主義、中東國家改革、援助非洲計劃、能源安全問題、大氣污染減排等均成焦點,但峰會後便擺在一邊,效果不彰,反而是每一個議題都越來越局勢嚴重和複雜,豈能給人希望。
無意加入這個富國俱樂部的中國,並非每一次都受到邀請而與會。這一方面取決於峰會主題和成員國對中國的態度,另一方面也取決於中國國內潛在的民意壓力(八國集團的英文簡稱與漢語中的一個不雅詞彙諧音,民間也有很多人將八國集團聯想到清朝時期入侵中國的“八國聯軍”)。但中國官方的態度卻十分從容:按照既定的發展中國家定位行事,又不受到西方議定的責任條款約束,如此也更有利於專注國內經濟和社會事務。
或許是北京奧運會的火炬在傳遞過程中受到的干擾,使中國意外成為本屆峰會的看點,中國元首胡錦濤此次赴日出席八國峰會更受國際社會關注:八國領導人會有幾位前往北京出席奧運會開幕禮?中國對於加入八國集團究竟是何態度?中國如何構建多邊外交平衡以便“一心一意謀發展”?中國如何看待和應對當前的全球高油價時代?如此等等。
今天的中國,剛好距離北京奧運會倒計時一個月整,北京進入了奧運籌備階段的衝刺期。而在本報看來,用更長遠的歷史發展眼光觀察,對於中國這個前所未有的龐大國家的成長,八國峰會遲早該選擇一種新的姿勢去面對,而不是無動於衷。
責編:李秀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