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世界週刊]視線:春天的啟航

 

CCTV.com  2008年03月16日 23:08  來源:CCTV.com  
進入[世界週刊]>>

    CCTV.com消息(世界週刊3月16日播出):歡迎收看《世界週刊》,大家週末好!

    過去兩周,在北京暖意融融的早春裏,“兩會”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

    而最令世界關注的,是中國新一屆政府將如何把握這艘巨輪未來的方向。因為,中國的一舉一動無不牽動世界的神經。

    3月12號,人民大會堂。

    楊潔篪出任外長後的首次中外記者會吸引了大批海內外媒體。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很多媒介評價您是儒雅不失睿智,沉穩又不失幽默,我們想知道這是您的性格使然 還是多年外交工作形成的風格,您認為您是什麼風格的外交官, 謝謝。

    外交部長 楊潔篪:現在要充實自己, 更好地做好工作 ,所以晚上還是想擠點時間多看點書。我本人也喜歡練練毛筆字, 打打乒乓球, 聽聽南腔北調 ,特別是京劇和評彈。不過現在這種機會不是越來越多 ,是越來越少了。

    楊外長的親切隨和拉近了與中外媒體的關係。

    不過記者們從外長個人特質入手旁敲側擊想了解的,更多的是中國外交的新風格和新變化。

    外交部長 楊潔篪:關於新時期中國外交的新思想、新理念。胡錦濤主席在中共十七大的報告裏面已經作了全面的闡述,溫家寶總理在本屆人大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予以強調,我想就和平發展、 交流溝通 、互利共贏、 合作和諧,對中國外交思想的重要性談幾點看法。

    社科院世經政所副所長 王逸舟:從未來這段時期的外交總體佈局來看,我想還是一種全方位的 多層面的一個不樹敵的 ,互利共贏的這麼一個特點。比如説我們一方面會保持大國之間的這種對話, 戰略協作,同時會加強發展同發展中世界的這種聯絡,比如像非洲, 像拉美, 像周邊一些國家。這種全方位的外交在新的時期我覺得會推向一個新的層次,會有新的, 更多的這樣一個作為。

    2008年對於中國外交來説註定將是非常重要的一年。

    博鰲論壇、北京奧運會、第七屆亞歐首腦會議等,都將使中國成為國際外交舞臺的焦點。

    而與此同時,2008年的國際政治環境也在醞釀發生著新的變化。

    “奧巴馬再度拉開領先希拉裏差距”。

    3月14號,蓋洛普民意測驗中心公佈的最新民調,讓這場民主黨的世紀之爭再次引人注目。

    “美國將迎來第一位黑人總統,還是第一位女總統?”。這將成為2008年的一大懸念。

    不過,彼此都刻意強調與對方不同的希拉裏和奧巴馬在競選策略上卻有一點不謀而合:拿中國,尤其是中美貿易説事。

    而這,同樣是共和黨候選人麥凱恩在競選中常常提及的話題。

    “事實證明,中國已成為候選人的可靠攻擊目標和潛在拉票工具。”

    ——美聯社

    激烈的大選,加大了未來美國對華政策和中美關係的不確定性。

    但美國太平洋論壇主席科薩卻認為:

    “不論候選人説些什麼,布什的繼任者將會尋找途徑改善對華關係。”

    外交學院院長 吳健民:美國大選,非常激烈 ,不管誰上臺 ,要同美國新的一屆政府談。對中國, 面臨著如何同美國新一屆政府保持和發展良好關係,使得中美關係能夠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繼續地穩定地向前發展,這也是我們外交上面一個重要的課題,我想我們政府在中央領導下很好地應對這樣一些問題的。

    “大選”,不僅僅是美國,也是2008年許多國家的政治關鍵詞。

    今年以來,俄羅斯、巴基斯坦、古巴、西班牙、泰國等都實現了換屆和選舉。

    3月13號晚,胡錦濤主席應約同俄羅斯總統普京通電話。

    “希望兩國領導人繼續保持密切交往”,即將卸任的普京此時説出這句話,十分耐人尋味。

    次日,中俄兩國國防部正式建立直通電話,這被輿論視為體現了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高水平。

    與美國大選選情的撲朔迷離不同,後普京時代俄羅斯的執政方針已經明朗化。,“普規梅隨”(字幕)這是外界對俄新政府外交方向的普遍猜測。

    社科院世經政所副所長 王逸舟:今年總體來看, 大國關係處在一個相對微妙的調整階段。

    像美國、 俄羅斯都要有新的總統 ,新的面孔。

    像日本、 像英國、 像法國、 德國這幾年也都陸續換了新的領導人。

    應當説新面孔的出現當然可能帶來一些新的氣象 ,帶來一些調整。

    不過我總的感覺是就是基本的國家利益的格局不會有變化,

    我覺得從近期來看 大國關係還能夠保持一個相對穩定,

    對話 協作相對這種合作的關係還有望繼續延續。

    對不斷變化的國際環境做出調整與適應,這是中國外交的明顯特點。

    然而,對於新政府的外交來説,這樣做還遠遠不夠。

    10號,武大偉副外長在兩會間隙説了句意味深長的話:中國需要給自己的外交增添新內容。

    這種“新內容”立即被香港《南華早報》解讀為與以往“低調外交政策”不同的積極的外交政策。

    3月13號,伊拉克戰爭5週年前1周。美國《麥卡錫新聞報》甩出了一個大新聞:

    即將公佈的美國國防部解密備忘錄認定:薩達姆和基地組織並無關係。

    對此美國廣播公司感嘆道:

    儘管時至今日已沒多少人相信薩達姆和基地有關,但結論從五角大樓説出來還是非同一般。因為這等同於官方自我推翻了發動伊戰的最重要依據之一!

    令人遺憾的是,這一消息並不能平息已在伊拉克持續了5年的動蕩。

    同一天,美國助理國務卿希爾和朝鮮副外相金桂冠在日內瓦會談,美方特地強調,這是六方會談的一部分。

    幾年的談判下來,六方會談成為促進朝鮮半島無核化的重要機制。上個月,美國紐約愛樂樂團在平壤奏響了兩國國歌,實現了美朝60年來最大規模的文化交往。

    伊拉克戰爭和六方會談,兩件看似不相關的事,它們的轉捩點都出現在五年前。

    外交學院院長 吳健民:

    在2003年的時候 伊拉克問題很突出,

    説美國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全世界兩種意見。

    美國主打 ,全世界很多國家反對它。

    我們中國也不贊成它 打的結果如何?

    朝核問題是(2003年)另外一個熱點。

    美國人要多邊談 ,朝鮮説要雙邊談。

    中國人想了一個辦法 ,三方(會談)。

    開會的時候中國人出去洗手了, 變成雙方了。

    三方演變為六方, 現在朝核問題 ,這個談判大家都看到取得了進展。

    這個就是為解決熱點問題, 中國人發揮了自身的作用。

    在諸如朝核等問題上採取的積極外交政策,為中國樹立了“負責任大國”的形象。

    不過,“負責任”一詞,有時也容易被外界誤讀。

    2月28號,首次訪華的英國外交大臣米利班德在北京大學的演講中,提到了溫室氣體排放:

    “希望中國能以更建設性的態度積極參與國際問題的解決並承擔起新的責任”。

    環境責任,這已經成為歐洲國家對中國的又一關注點。對此,中國的應對有理有節。

    外交部長 楊潔篪:中國之所以排放總量大,主要原因是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但是中國的人均排放量是很低的。三個中國人的排放量,還抵不上發達國家一個人的排放量,好比咱們吃一頓早飯,一個人吃三片麵包,另外三個人每人只能吃一片麵包,誰應該節食呢。

    楊潔篪的比喻生動有力,而另一組來自德國媒體的數據同樣具有説服力。

    3月13號,德國《黑斯在線》雜誌算了一筆帳:中國氣體排放量為人年均5噸,不僅低於德國的10噸和美國的20噸。而且,過去27年中國植樹面積甚至超過了德國國土。

    達爾富爾,這是西方國家所謂“主權責任”論中的另一個關鍵詞。

    2月12號,好萊塢大導演斯皮爾伯格突然表示,“辭去”北京奧運會藝術顧問職務。

    用他自己的話來説,原因是中國在蘇丹達爾富爾問題上沒有做出足夠的努力。

    隨著2008年奧運年的到來,一排排西方政治的探照燈又開始聚焦北京,對此,中國政府並不感到意外或緊張。

    外交學院院長 吳健民:有人説要抵制奧運會, 絕對不是世界的主流。

    達爾富爾問題不是中國人製造出來的,

    但是中國人對解決這個問題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胡錦濤主席去年訪問蘇丹 把中國人的立場向蘇丹的領導人做了説明,

    所以現在你看看他就接受了,就是為(部署)維和部隊,

    所以我們對有些東西不必過於重視,因為國際社會主流是承認中國發揮的作用。

    社科院世經政所副所長 王逸舟:我想是今後一段時期(是)中國在承擔國際義務。

    面對國際要求和壓力的時候一個重大的一個抉擇。

    有我們自己的議程 有我們自己的時間表 有我們自己參與的方式。

    不會是隨著某些外部的這種壓力 ,或者某些要求而被左右。

    我覺得這個關係是要處理好的。

    就像楊潔篪説的,既要做國際社會負責任的一員,又不能承擔超過自身能力的責任。這是中國外交應有的積極態度。

    因為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國早就是世界的中國;而從另一方面講,積極地參與國際事務,既是履行責任,也是保護我們的利益。

    3月12號,紐約商品交易所,首次突破110美元大關的油價讓人看得目瞪口呆。

    14號,國際金價首破每盎司1000美元關口,國內金價也全線上漲。

    幾乎就在同時,美聯儲等西方5家央行採取聯手行動,向金融系統大規模注資。

    去年以來橫掃大半個地球的美國次貸危機震蕩波仍未消除。

    如此背景之下,被國際觀察家視為有能力拉動世界經濟的引擎之一,中國的經濟發展態勢格外引人注目。

    “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預期目標是: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國內生産總值增長8%左右;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4.8%左右;”

    的確,在目前世界經濟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的發展既面臨挑戰也充滿機遇

    有人計算過,如果美國經濟增長率減少1%,中國對美國出口的增長將減少4%。

    社科院世經政所副所長 王逸舟:我覺得全球化時代帶來了,一種特殊的效益, 就是所謂雙刃劍效益。它一方面帶來更多的機遇,但另一方面講。它也可能造成一些原先。條件下不可能出現的一些問題, 一些危機。比如説像金融危機 ,它所摧毀的那種力度是傳統的那种經濟週期所不具有的。

    我覺得從危機的應對對複雜性,對這種特殊戰略意外的防範。

    應該成為我們新時期外交工作 ,外交研究一個重大的課題。

    規避風險,捕捉機遇。中國在國際經濟舞臺上同樣體現出越來越積極主動的姿態。

    2007年9月,中國第一家主權財富基金“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挾2000億美元註冊資本橫空出世,國際投資界人士驚嘆:

    “這是世界主權財富基金中的一個超級大嬰兒!它的成長將對全球金融業板塊構成巨大衝擊。”

    主權財富基金,是掌握在一國政府手中用於對外積極進行市場化投資的資金。

    據美林集團估計,截至2008年初,世界上約40個國家有主權財富基金,資産累計達到約2萬億至3萬億美元,超過對衝基金和私人股權投資基金。

    去年,當美國次貸危機席捲全球,市場陷入多年未見的嚴重流動性緊縮,主權財富基金異軍突起,成為市場最重要的終極資金提供者。

    2007年12個月,成立僅三個月的中投公司以50億美元入股受次貸危機之累的摩根士丹利,揮出令世界矚目的大手筆。

    但是, 在被歡呼為“救市主”的同時,主權財富基金影響力的膨脹,加上它與一國政府之間的天然聯絡,也引發被投資國的諸多疑慮。

    因此,12號,楊潔篪在記者見面會上的一番表態引起外界關注。輿論認為,這顯示了中國政府在主權財富基金問題上靈活且開放的立場。

    外交部長 楊潔篪:主權財富基金存在非始於今日,

    現在世界上幾十個國家都有主權財富基金,

    我認為根據國際遊戲規則利用好主權財富基金。

    對有關各方都是有利的 ,遊戲規則當然應該大家來制定。

    春天,孕育著希望和夢想。 在這個迎來兩會的春天,中國巨輪將從新起點揚帆起航。

    維護和平、促進世界共同繁榮、進步與和諧,這是中國向世界展現的大國形象。我們相信,在新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下,中國巨輪未來航行的方向和速度,將更加舉足輕重,令世界矚目。

責編:石光輝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