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裏、奧巴馬(左小圖)和麥凱恩(右小圖)三人的激烈角逐,讓美國大選如好萊塢電影般精彩。
美國的總統選舉才剛剛到黨內初選階段,就已經透析出美國人的偏好了。一位是女人,一位是黑人.兩位民主黨的強力競爭者希拉裏和奧巴馬能夠脫穎而出,已經説明了美國人當前的“求大變”心理。
不過.相比之下,希拉裏對形勢的判斷.似乎有一些偏差。比如,對於競爭者奧巴馬,她大打“種族牌”,極力把奧巴馬定位成一個只代表黑人利益的人,企圖在白人與黑人之間製造對立,想挑動群眾鬥群眾。這種手法不太好。搞政治固然很難避免下狠手,但要搞鬥爭應該在政治對手之間搞,不應該在廣大人民群眾之間製造對立。
相比之下.奧巴馬要溫和得多。他的口號是變革,基本格調是要團結,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陰謀詭計;要多邊主義,不要單邊主義。於是,奧巴馬的理想感動了許多美國人。選民投票熱情空前高漲,參加投票的選民絡繹不絕.遠超出歷史之最,出乎工作人員意料之外。由於工作人員準備不足,有些投票站居然選票不夠,不得不改用電子投票。奧巴馬首先搞定了三大群體:黑人、年輕人和收入較高的自由派人士(年收入10萬美元以上者)。希拉裏的三大基本力量是婦女、拉美後裔和窮人(年收入5萬美元以下者)。現在三支王力軍中的兩支已經出現倒戈,婦女和窮人紛紛倒向奧巴馬。
顯然.奧巴馬是位很有感召力的領導人。但除了感召力,奧巴馬當前的優勢在於,他本人的判斷力。奧巴馬的判斷是,美國人已經願意選舉一位黑人擔任總統。如果在這點上奧巴馬判斷失誤,那他就輸定了。任憑他如何努力,都無濟於事。如果他的判斷正確,那麼他就多了一層勝算。選民就會爭相投票選舉奧巴馬.因為投他就是在親手創造歷史——這種感覺很好。我們大多數人心裏都有夢,奧巴馬把他自己的夢變成了大家的夢想。有時看到別人夢想成真,我們會以為自己也夢想成真了。有時我們甚至借別人的成功來體驗成功,用心理學的名詞是“共鳴愉悅”。
在這一點上,希拉裏的判斷可能失誤了.以為民眾只希望小改而不是大改。從人類歷史上看,經歷過重大歷史災難之後.人們更會願意痛改前非。今天的美國正是處在這種時刻。布什的伊拉克戰爭打砸了,國內是勞民傷財.國際上美國的道德權威也急劇下降。因為伊拉克戰爭,美國是怨聲載道.人心思變。3/4的美國人認為美國現在是犯了方向路線性的錯誤。人們願意接受變革,包括接受女總統和黑人總統。作為女候選人,希拉裏恰逢其時,很是走運。但希拉裏也很不走運.因為有一黑人候選人,而且是一位強勁的黑人候選人。
這就像剛剛舉行的奧斯卡評獎,如果哪一年優秀影片比較多,那好片與好片之間自然是要撞車的了。
性別歧視和種族歧視都比較邪惡,但比較起來,種族歧視更加邪惡。尤其是在美國.對黑人的種族歧視是造成奴隸制的一個重要原因(當然還有其他原因)。美國出個女總統固然是件好事,但較之於出一個黑人總統.意義要小得多。世界上不少國家,包括西方國家在內。已經出過許多女性國家領導人。美國再出一位只能證明美國趕上來了,並不能夠證明美國的先進。而在少數民族人中産生一位國家最高領導人,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如果奧巴馬當選,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改善美國在國際上的形象。一個沒有任何背景的黑人,能夠憑藉個人奮鬥進入白宮,其本身就是對“美國夢”的一種肯定,部分驗證美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歐洲人已經公開表示,希望看到奧巴馬當選。如今,奧巴馬已經十戰十捷。雖然奧巴馬要想入主白宮,路還很長,還會有不測。但即便奧巴馬最後敗北,透過這陣他“氣勢如虹”的人氣,美國人求“大變”的心,已經表露無疑了。(社科院法學所兼職教授 朱偉一)
責編:李秀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