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超法國,位居美國、英國之後
2007年,中國的藝術品拍賣成交額在全球拍賣市場所佔的份額,首次超過了全球排名第三的法國,進入了三甲之列。這是國際知名的專業網站Artprice近日已經證實的消息。
按照國際藝術品拍賣市場的成交額排名,在美國和英國之後,法國長期佔據著第3位的位置。Artprice網站公佈的2006年全球藝術品市場研究報告顯示,按照成交額來計算,美國佔據了全球藝術品拍賣46%的份額,英國位列第二位佔27%,法國佔了6%的份額,中國的市場份額則達到了5%,僅比法國少了一個百分點,在全球市場中佔據了第4的位置。雖然Artprice網站還沒有公佈2007年全球藝術品市場研究報告的一些具體的分析數據,但是近日已經證實在2007年中國所佔的市場份額超過了法國。
那麼,是什麼使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如此迅猛發展的呢?原因有三:
原因一:屢創成交天價
2007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中誕生了一批高價拍品,例如在香港佳士得秋拍“亞洲當代藝術”專場中,中國當代著名藝術家蔡國強的《為APEC景觀焰火表演所做的爆破草圖》(14幅),以7424.7萬港幣(約合940萬美元)成交,創下中國當代藝術品拍賣全球最高價。香港蘇富比春拍推出的油畫大師徐悲鴻的《放下你的鞭子》,以7200萬港幣(約合913.8萬美元)成交,創下中國油畫作品拍賣的全球最高價。這些高價對市場所産生的催化作用,其實是提升整個藝術品交易市場的信心指數。當然,這些高價的産生也説明市場的確對一些藝術家的精品有著強烈的需求。
原因二:中國本土拍賣公司實力增強
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的崛起與拍賣行數量的增加以及拍賣成交量的上漲息息相關,2006年到2007年之間,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拍賣成交總額上漲了78%。Artprice網站分析,就純美術作品拍賣而言,目前中國(香港、北京)完全可以和紐約以及倫敦相競爭。而隨著中國國內拍賣公司實力的增強,藝術品拍賣不再只是蘇富比和佳士得這兩家老牌公司專擅的舞臺了。
目前,中國國內的藝術品拍賣公司與國際藝術品拍賣公司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香港佳士得拍賣公司的“霸主”地位依然無人能夠撼動,他們在2007年的拍賣總額達到了36.9億元人民幣,香港蘇富比以27億元人民幣的成交總額緊隨其後。中國嘉德、北京保利作為中國本土拍賣公司的代表,在2007年的成交總額合計達到了32.68億元人民幣。此外,中國內地的一些中小型拍賣拍賣公司的拍賣業績增長也較為迅速,例如北京誠軒拍賣公司、上海泓盛拍賣公司、北京華辰拍賣公司以及北京匡時國際拍賣公司就是其中的代表。同時,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火爆也吸引了一些西方老牌的拍賣公司進軍中國市場,例如英國的寶龍(Bonhams)拍賣公司在香港設立分部,並於2007年11月26日在香港舉行了首拍,今年1月,法國的艾德拍賣公司與陽光傳媒合作在上海也舉行了首次中國當代藝術品拍賣。
原因三:中國當代火爆拉動份額上漲
更為重要的是,中國當代藝術在全球藝術市場中的火爆成交也拉升了中國藝術品市場整體份額的上升。在Artprice網站的2007年全球100位當代藝術家排行榜上(按照作品的成交量來計算),中國當代藝術家佔據了36席。張曉剛甚至超越了美國最紅的當代藝術家傑夫 昆斯,佔據了第二的位置。而在5年之前中國當代藝術家中只有蔡國強一人入圍這個榜單。中國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價格從2001年以來整體增長了780%。他們之中有一些藝術家作品的價格在短短的幾年之內漲了10倍,張曉剛的作品就是例證。1998年在佳士得他的作品《血緣系列NO54和NO55》僅以5000英鎊成交,2007年11約在紐約他的作品的《家庭肖像》的成交價格達到了440萬美元。2007年其作品全球拍賣總額達到了5700萬美元,其中有15件的成交價格超過百萬美元。岳敏君在這份榜單上排名第4,他的作品《處決》在倫敦蘇富比拍出了530萬美元的高價,曾梵志的排名也比較靠前,其作品《協和醫院三聯畫》在倫敦的菲利普斯拍賣公司以500萬美元成交。
這些中國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已經不僅僅在香港、北京、上海等地受到追捧,他們的作品在紐約和倫敦的佳士得、蘇富比也都成為了不可缺少的“一道菜”,他們的作品價格也開始與安迪 沃霍、達米安 赫斯特、傑夫 昆斯、以及理查德 普林斯處於同一級別。 作者:夏木
責編:李秀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