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專家:面對災害,日本人少有怨氣

 

CCTV.com  2008年02月22日 07:29  來源:環球時報  

  筆者客居日本多年,身處災害頻仍、環境惡劣、資源匱乏的異鄉,卻有著對災害的不同感受。日本也有“春運”甚至“夏運”,8月盂蘭盆節返鄉及其他“黃金周”都會出現客運高峰,且上班族每天平均需要乘電車3個小時左右,每天都在上演“國民大遷徙”的劇目,而且日本台風、海嘯、地震等時有發生,電車運行也偶爾會有大故障。

  每次遇到這樣的情況,日本的對應是“軟硬兼施,無微不至”。包括各類機器在內的應急機制硬體,馬上運作起來。各類日本式溫情服務的工作人員,也會像自家著火一樣,急火火地進行檢修、排除故障或災害影響,車站廣播反復向大家致歉,詳細説明事故原委及現有處理方法、進度等,或者指引大家如何換乘、辦理故障證明及車票補償等服務手續。久而久之,遇到災害、大事故,民眾也像是早就估計到似的,極少有人吵鬧、擁擠,也沒有人把別處積攢的怨氣撒在這裡。筆者在一次盛夏夜高峰時遇到事故,親眼看到眾多旅客在炎熱的車站內肅立等候,只有那些大汗淋漓的修理工跑來跑去。

  日本為什麼能這樣?據筆者粗略觀察,至少有三大意識。一是從小養成的危機承受意識。日本從幼兒園、小學教育就重視災害及憂患意識的教育灌輸。防災教育、“避難訓練”都是必修課,諸如列島沉沒論、資源匱乏論、生存危機論等,在日本可以説是家喻戶曉,深入人心。這就是日本常説的“國民心理準備”。日本媒體好像專門就是報道災害等“陰暗面”的,對於基礎設施建設的“光輝業績”等少有宣傳。這就是為什麼在日前《讀賣新聞》的民調中,只有43.4%的日本人對本國國土與自然自豪,而93%為自己是日本人而驕傲的原因。

  二是面對災害時的全民同在意識。受災的通常是少數人,但日本只要一有災害或事故,就將其視為“全民災難”,電視廣播馬上停播現有節目,電視畫面上全是實況報道的災害消息,如同轟炸機一樣的狂轟濫炸,逼得你不能不身臨其境。一位日本朋友曾在神戶地震時對我説;今天的神戶可能就是明天的日本,關注災害就是關注自己。過去有人説“不患寡而患不均”,今天在日本應該改成:不患“災”而患不均。“同舟共濟”,便是全民同在意識的基石。

  三是自主防範的社會組織意識。日本有3000多個市、區、町、村,其自主防災組織率高達6成,多數家庭加入其中。中國似乎只有“國”與“家”,最高行政當局往往要直接面對一家一戶的訴求。而日本介於“國”與“家”之間有一個強大的“社會”,負責“防患未然”,也承擔災時“衝鋒陷陣”及災後“恢復重建”。日本最重要的防災組織“消防團”,民眾的參與度非常高,有的人下班後,都要趕著回家參加“消防團”活動。

  在災害面前,日本人很少見到怨天尤人的。這背後體現的是一個國家不為人知的一面。對同樣是自然災害頻發、人口多的中國來説,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責編:李秀偉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