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推行新海上戰略 美軍近海艦隊浮出水面

 

CCTV.com  2008年02月21日 08:59  來源:國際在線——世界新聞報  

  

  美國海軍LCS戰鬥艦首艦“自由”號下水 (資料圖片)

  雖然美國海軍著力打造的近海戰鬥艦項目此前遭遇諸多挫折,但美海軍並未放棄。日前,美海軍作戰部長拉伕黑德海軍上將指出,近海戰鬥艦能夠填補當前美國海軍力量與新海上戰略之間所存在的“空白”。

  拉伕黑德上將 力挺近海戰鬥艦

  據美國防部網站報道,12日,拉伕黑德海軍上將召開記者會,再次對外説明美國海軍在近海區域展開行動的必要性。他指出,在上任後的4個月時間裏,他已多次前往中央總部所管轄的戰區視察。他發現,美國海軍人員主要在近海區域巡邏,甚至在陸地上的工作時間要多於海上。他認為,美海軍在波斯灣海域的行動代表了未來海軍行動的特點,反映了海上新戰略的基本內容。

  拉伕黑德所説的海上新戰略是指去年10月由美國海軍、海軍陸戰隊和海岸警衛隊統一簽發的“21世紀海權合作戰略”。該戰略文件規定,美國海上力量的建設從保持前沿存在、威懾、海上控制和力量投送,擴展到了包括維護海上安全、實施人道主義援助和對災難做出反應等內容。其中維持海上安全的範圍很廣,主要指降低非戰爭的威脅,包括打擊海盜、恐怖主義、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擴散、毒品運輸和其他非法行動。這需要對美國海上力量建設進行重新調整,尤其要注重提升近海行動能力。

  拉伕黑德認為,美國海軍方面所著力推進的近海戰鬥艦能夠填補當前美國海軍力量與新海上戰略之間所存在的“空白”。他還強調,作為海軍作戰部長,他的主要任務就是在維持現在海軍戰備能力的同時,打造未來的海軍力量。這也就意味著近海戰鬥艦的發展得到了拉伕黑德的強力支持。此前他曾去多家造船廠視察。

  美海軍戰略轉型 催生近海戰鬥艦

  美國海軍從二戰以來到冷戰結束前一直是一支遠離本土、橫跨大洋進行作戰的遠洋攻擊海軍,追求在全球海洋中部署大型戰艦,以擁有海洋控制權。但隨著冷戰結束,蘇聯解體,美海軍認為,美國已是當今世界海上實力最強國家,具備了名副其實的制海權。在未來15年內,美海軍大規模的海上作戰將越來越少。遠洋作戰已不再是美海軍的重點。美軍今後面臨的主要威脅是局部地區衝突對美國利益構成的損害以及針對美國本土與海外盟國的恐怖襲擊等,作戰區域也主要集中在許多國家的近海海域。

  從上世紀90年代海灣戰爭開始,美國艦隊開始在敵對方海岸水域進行軍事行動。所有的作戰都是近海,危險日益增多。美國海軍艦船在最近30年損壞5艘,都發生在近海水域。美海軍戰略開始從過去的“遠洋作戰”逐步過渡到“由海向陸”。這意味著未來在控制遠海制海權的同時,重視近海區域的爭奪,並伺機從近海對陸地發起攻擊。美軍艦艇的主要作戰範圍將在近海而非遠洋。

  近海戰鬥艦 建設一波三折

  為了響應戰略轉型,美國海軍在21世紀初開始設計並製造近海戰鬥艦,以完成傳統的大型水面艦隻所不能完成的一些作戰任務。當然“近海戰鬥艦”並不意味僅僅“近海”作戰,它還擔負著保障美軍順利進入近海地區的任務。

  2006年夏,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設計並製造的第一艘近海戰鬥艦“自由”號下水,並在2007年夏天駛入加利福尼亞州的聖迭戈軍港,正式加入美海軍太平洋艦隊服役。第二艘“獨立”號也由通用動力公司在製造中。

  近海戰鬥艦突出的特點是小型、快速、機動、吃水淺、火力強,能根據任務需要靈活組裝、搭配不同的武器模塊系統,使其在反潛艇、反水雷和反水面作戰的技戰術性能方面有質的提升。它能對面臨的各種威脅做出反應:能攻擊和躲避水面艦艇特別是高速密集小艇;能切斷潛艇接近的途徑;避開水雷從容地進行反水雷作戰。此外,近海戰鬥艦還具有良好的雷達探測規避能力和通信指揮能力,能秘密行駛至敵方海岸線附近協助特種部隊執行秘密任務。因此,近海戰鬥艦不僅可用於傳統的作戰模式,還將具備對付敵方“非對稱作戰”的能力,是未來的“全能戰艦”。

  新聞鏈結:近海戰鬥艦每艘數億元

  近海戰鬥艦性能強大也意味著費用的高漲。目前,近海戰鬥艦的建造單價已經達到4.6億美元,超過最初預算的100%,這讓美國海軍難以承受。此外,洛馬公司與通用動力公司分別採用各自的船體設計,也令外界詬病不斷。在這種局面下,美國海軍已在去年被迫取消了洛馬公司製造第三艘和通用動力公司建造第四艘的合同。

  但12日拉伕黑德表示,這並沒有改變我們對這些艦船的需求。現在要解決的問題是降低成本,進行資源整合及做出精確的成本估算,以有利於海軍和船廠間建立長期穩定的生産線。據悉,美海軍將堅持採購此前計劃的55艘近海戰鬥艦。預計今年美海軍方面將重新審議兩個公司的設計,最終確定惟一的版本進行建造。(杜克)

責編:王玉西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