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專稿:2001年"9 11"事件前,美國訓練非洲國家軍隊的目的是"維和"和"人道援助",提供的裝備也僅限于"不具備殺傷性"的工具。"9 11"後,美對非洲軍隊的訓練不僅規模加大,內容也發生了變化,加入了"攻擊訓練",同時各國部隊也開始配
發美國製造的攻擊武器。日本《選擇》月刊2008年1月號刊登一篇題為《美國深化對非洲的"軍事干預"》的文章,詳細摘要如下:
美國國防部長蓋茨2007年7月10日宣佈,總統布什提名美軍歐洲司令部副司令、黑人陸軍上將威廉 沃德擔任籌建中的非洲司令部司令。 [資料圖片]
去年2月,美國政府宣佈新設"非洲軍"。五角大樓認為,這支將於2008年9月正式啟動的新綜合部隊的主要任務除了包括在非洲展開軍事作戰以外,還應包括蒐集反恐情報和幫助非洲各國進行軍事訓練等,為了制止紛爭、構築和平,把重點放在人道主義援助上。目前,設在德國斯圖加特的駐歐美軍司令部,今後很可能轉移到非洲的親美國家。目前,埃塞俄比亞和尼日利亞已經成為了討論的對象。
2007年12月初,美國國務卿賴斯訪問埃塞俄比亞,與該國總理兼國防軍總司令梅萊斯 澤納維就蘇丹、索馬裏和剛果民主共和國東部這三個地區的紛爭集中交換了意見。大約在那半年前,日本的一位外交官聽白宮的高官説,布什總統關心的非洲問題是索馬裏、蘇丹和艾滋病。總統希望在這些問題的解決上發揮主導權,在任期屆滿之前取得一些成果。其中,蘇丹問題是總統最為關心的。
有關專家認為,美軍在非洲建立司令部是為了掠奪非洲國家資源 [資料圖片]
賴斯國務卿的此次訪問,更説明美國政府和布什總統對穩定包括蘇丹達爾富爾在內的三個"紛爭中心"的強烈慾望。
三個"紛爭中心"分別是包括達爾富爾地區在內的"撒哈拉南部地帶";包括索馬裏、埃塞俄比亞在內的"非洲之角";剛果民主共和國東部。由於各地的紛爭都錯綜複雜,美國政府也深知解決問題和謀求地區穩定絕非一日之功。然而,從三個地區的地緣政治學特性和日本並不十分了解的美國對非洲的軍事干預的狀況看,美國對上述三個區域的穩定可謂是"處心積慮"。
重點是"撒哈拉南部地帶"。"撒哈拉南部地帶"指從塞內加爾到埃塞俄比亞西部這條呈帶狀延伸的撒哈拉沙漠的南部地帶。由於降雨稀少,該地區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最為貧困和饑餓的地帶。 "9 11"事件之後,該地區開始受到全世界的廣泛關注。因為該地區是黑非洲最容易伊斯蘭化的地區。美國政府擔心該地區的不穩定會招致伊斯蘭過激派趁虛而入,似乎嗅出了潛在的危險。
2003年至今衝突不斷的達爾富爾問題,拉開了蘇丹政府壓制民意引起當地居民蜂擁反抗的序幕。政府在鎮壓反政府勢力時,利用了當地農民和遊牧民的傳統對立,向人們發出了這是"部族對立"的錯誤信號。而實際上,達爾富爾紛爭的根本原因歸結于蘇丹歪曲的國內政治。無論是政府還是反政府武裝,都匯聚了伊斯蘭教徒,根本不存在宗教上的對立。
然而,聯合國安理會在2007年7月底決定向達爾富爾地區派遣聯合國維和部隊之後,美國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了。在聯合國作出決議大概2個月之後的9月20日,國際恐怖組織"基地"組織的二號人物艾曼 扎瓦希裏就號召伊斯蘭教徒向達爾富爾地區的聯合國部隊展開"聖戰"。10月23日,"基地"組織領導人烏薩馬 本 拉丹也現身,向他的追隨者發出了同樣的號召。至此,達爾富爾已經成為了伊斯蘭過激派發動"反美和反西方文明戰爭的最前線"。
幾乎所有的非洲國家都有共同的弱點--軍隊混亂、出入境管理存在漏洞。因此,在"9 11"事件發生後,美國政府為預防在"撒哈拉以南"和"非洲之角"發生恐怖戰爭,便開始瘋狂地訓練非洲各國的軍隊。為了避免在非洲發生反恐戰爭時直接派遣美軍,美國政府要通過訓練提高非洲各國軍隊的戰鬥能力,擔負起維和行動甚至反恐戰爭的"代理責任"。
實際上,早在"9 11"事件發生前,美國就對非洲採取了主動應對危機的方法。1997年到2000年,美國訓練了埃塞俄比亞等7個國家,共計8千人。但當時的目的只是"維和"和"人道援助"。美國為他們提供的裝備也僅局限于地雷探測器和監視裝置等"不具備殺傷性"的工具。
以埃塞俄比亞為據點事情在"9 11"恐怖襲擊發生後有了戲劇性的轉變。首先,2002年美國政府對非洲軍隊的訓練內容發生了變化,加入了"攻擊訓練"。各國部隊也開始配發美國製造的攻擊武器。美國在非洲投入了6.6億美元的鉅資,要在2010年前訓練非洲國家4萬兵力。
目前,馬裏、尼日爾、乍得、毛利塔尼亞等國的軍隊都在接受美國的訓練,塞內加爾和岡比亞兩國的軍隊還與美軍舉行過聯合軍事演習。美軍還向"非洲之角"的重要戰略據點埃塞俄比亞派遣了軍事顧問團,幫助曾經在索馬裏抗擊教派武裝"伊斯蘭法院聯盟"的埃塞俄比亞軍隊進行訓練。
據外交人士透露,埃塞俄比亞的美國大使館也正在擴建,將來使館館員將達到數百人,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美國駐外大使館。
美國的基本姿態是,非洲的穩定要由非洲軍隊負責,所以美國才會注視剛果(金)東部。剛果(金)東部土著信仰和基督教佔支配地位,紛爭轉化成"伊斯蘭對非伊斯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剛果(金)的局勢很可能影響到東臨的盧旺達和盧旺達北邊的烏干達這兩個親美國家。美國當心這兩個國家不穩定,會讓非洲喪失反恐戰爭的橋頭堡。
美國讓非洲各國軍隊成為反恐戰爭"代理人"的嘗試,也越來越步入正軌。但是,這條路絕非坦途。"伊斯蘭法院聯盟"的殘黨和達爾富爾地區的"聖戰"都暗示著非洲代理反恐戰爭的前途荊棘密布。
責編:李秀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