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從貝布托被刺看亞洲時局

CCTV.com  2007年12月29日 08:34  來源:廣州日報  
專題:巴前總理貝布托在競選集會上遇襲身亡

    本報記者 毛玉西

    即將過去的一年中,亞洲地區的政治、經濟形勢都發生了重大變化。一個具有“多重性格”的亞洲展現在世人面前。雖然發生了貝布托遇刺這樣影響亞洲穩定的突發事件,但從整體看,亞洲在2007年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這種“穩定”與“動蕩”並存的局面,正是亞洲“多重性格”的體現。

    從三重緯度看亞洲

    1.亞洲力量開始崛起。2007年新年伊始,兩大事件讓世界為之矚目——1月1日,韓國人潘基文就任聯合國第八任秘書長;1月4日,中國人陳馮富珍就任世衛組織總幹事。這兩大事件標誌著亞洲力量的崛起,顯示了亞洲人開始登上世界政治舞臺,世界政壇上有了更多反映亞洲聲音的機會。為此,《廣州日報》于2007年初組織了大型的“行走亞洲”採訪活動,親身感受亞洲鄰國的發展與進步。

    2.經濟繼續保持高速增長。過去的一年,亞洲經濟發展強勁,經濟增長率有望達到8.3%,亞洲經濟繼續發揮著引領世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作用。

    3.社會或政局的穩定與動蕩並存。過去的一年中,亞洲政局分野明顯:從中東的伊拉克、巴勒斯坦,到南亞的巴基斯坦、泰國、菲律賓、阿富汗,再到東亞的日本,都出現了程度不等的政局動蕩;而以印度、中國為代表的國家,則保持著社會與政治的穩定發展。

    從“動蕩”到“穩定”

    在2007年,亞洲地區的“動蕩”主要集中在南亞和西亞地區。貝布托的遇襲身亡,更使得巴基斯坦局勢陷入極度緊張。同樣,阿富汗、伊拉克、巴勒斯坦內部紛爭不斷,圍繞伊朗核問題的鬥爭更是此起彼伏、懸念重重。

    但與上述“動蕩”地區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東亞地區在2007年出現了政治緩和、熱點降溫的局面,呈現向“穩定”發展的態勢。

    在東北亞,朝鮮“棄核”問題正沿著既定路線前進,這既是中國積極參與六方會談的結果,也是朝美逐步互建信任的結果。朝鮮核問題的突破,為建立朝鮮半島和平機制帶來了希望,更為朝美正常化建交奠定了基石。

    在東南亞,除經濟一體化加速發展外,東盟最終“四十年磨一劍”,東盟10國在11月簽署《東盟憲章》,體現了東盟正走向機制化和法制化,是東盟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此外,包括中國、新加坡在內的很多亞洲國家,都堅持了自己的發展道路,成為亞洲穩定與發展的樣板,這是亞洲之幸,更是世界和平之福。

責編:尹薇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