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如棋。今年以來,伊核、朝核問題利害相傾、推判謀勢之爭愈烈,強弱厚薄之勢多變無定。
位於伊朗伊斯法罕省的納坦茲今年格外引人注目。隨著在那裏運轉的離心機數目越來越多,伊朗所面臨的國際壓力越來越大。繼2006年12月23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1737號決議後,今年3月24日,聯合國安理會又通過第1747號決議,加大了對伊朗核計劃相關領域的制裁。10月25日,美國又宣佈對包括伊朗國防部在內的20多個政府機構、銀行和個人實施制裁。
面對壓力,伊朗爭便求利,不甘示弱。2月22日,國際原子能機構報告説伊朗並未在安理會規定的60天限期內停止鈾濃縮活動。4月9日,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宣佈,伊朗已有能力進行“工業規模”核燃料生産,此後又于9月2日説伊朗已將3000多臺用於鈾濃縮的離心機投入運行。縱橫捭闔之間,攻守之勢漸有變化。12月3日,美國國家情報部門宣佈伊朗早于2003年即中止核武計劃。博弈之道,貴乎謹嚴。儘管美國總統布什于12月4日堅稱伊朗仍是威脅,但其立論的公信程度難免打了折扣。
較之伊核,朝核問題歷經一波三折之後,更具破題之勢。2月13日,第五輪六方會談第三階段會議通過《落實共同聲明起步行動》文件。3月19日第六輪六方會談如期舉行,孰料涉朝資金問題突顯,原定部分起步行動落實時間延宕。在有關各方共同努力下,涉朝資金問題于6月最終解決,朝鮮隨之於7月14日關閉寧邊核設施。10月3日,第六輪六方會談第二階段會議通過《落實共同聲明第二階段行動》共同文件。在經過實地調查後,寧邊核設施去功能化工作被認為“總體進展順利”。12月1日,布什擔任美國總統以來首次致信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之舉更加耐人尋味。
目凝一局者,其思周;心役他事者,其慮散。無奈在整個世界這盤大棋局中,美國所慮極多。在當今情勢下,美國國內政壇的躁動和“外交遺産”的思慮成為牽制伊核、朝核問題走向的重要因素。虛虛實實之間,核問題仍是國際社會一盤沒有下完的棋。(溫憲)
專訪
邁克爾 愛默生(歐洲政策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美國情報部門日前發表的伊朗停止研製核武器的報告,可謂“一流水平的混淆視聽”。他們之所以發表這一報告,是因為他們覺得不得不發表,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地位,不致再犯像伊拉克戰爭那樣的錯誤,而並未顧及美國總統與副總統的感受。在伊朗核問題上,俄羅斯、中國的作用都很重要。要想真正解決伊朗核危機,應成立由美國、歐盟、俄羅斯、中國與印度等各方代表組成的談判小組,共同協商努力。朝核問題所取得的重大進展表明,六方會談機制非常有效,它為解決國際危機提供了絕佳的範例。伊朗核危機完全可以照此模式來加以解決。(章念生)
責編:李秀偉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