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歐盟輪值主席國葡萄牙總理蘇格拉底(左)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舉行第十次中歐領導人會晤。 新華社記者姚大偉攝
11月28日,第十次中歐領導人會晤在北京召開。此次會晤有幾個特點:第一、會晤前後訪問北京的歐方領導人“陣容空前強大”。第二、經濟議題十分突出,集中表現在歐方希望減少歐洲對中國的貿易逆差。第三、雙方立足長遠,在各個領域全面推進深化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尤其是制度建設方面,均同意加快中歐《夥伴關係與合作協定》談判,為未來的中歐合作確定框架和標準。
近年來,中歐經貿關係發展迅猛。歐盟已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是歐盟的第二大貿易夥伴。貿易的盤子大了之後,必然會有一定的貿易摩擦,歐中貿易逆差問題即成為歐洲一些媒體和政治家的關注焦點。根據歐方估計,目前雙方逆差數額正以每小時1500萬歐元的數字向上遞增。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説:“增長迅速的貿易逆差增添了歐盟公民對全球化的擔心”,“中國的經濟表現有可能被歐洲人視為一種威脅”。現在歐洲有一種流行説法認為,貿易逆差問題是由於人民幣對歐元相對貶值20%-25%造成的,中國商品相對便宜地進入歐洲市場,歐洲商品則由於價格高,很難進入中國。
如果我們站到全球化的高度,看待歐中經貿問題,則會得出不同結論:首先,中歐貿易失衡是全球産業分工的結果。在全球化時代,一些傳統産業必然向中國這樣的勞動成本較低國家轉移,人民幣升值並不能改變這種世界趨勢。其次,中歐貿易額近60%為合資企業創造,也就是説,歐洲企業從貿易中受益極大,考慮到歐洲的投資大多為中長期投資,所以人民幣升值過大會增加它們的成本。再次,歐盟並不像美國有那麼多的貿易赤字,它的貿易狀況總體均衡,對其他主要國家均為順差,而且歐盟出口以高附加值産品為主,説明它的産品還是很有競爭力的。
更多參觀新聞: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