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望》文章:新階段的中國外交

CCTV.com  2007年10月22日 14:05  來源::《?望新聞週刊》   

    “一條道路、兩個和諧”,構成了二十一世紀中國發展的戰略和內外政策的支柱

    新世紀新階段,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妥善應對紛繁複雜的國際形勢,積極參與國際事務,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為我國營造了良好國際環境和有利外部條件,也為推動建設和諧世界作出了貢獻。

    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劉江永教授在接受《?望》新聞週刊採訪時表示,近些年來中國外交在維護國家利益、推動世界和平發展方面頗有建樹,可以説抓住了機遇。在適應和塑造外部環境方面,最重要的有兩件事,一是2005年12月國務院新聞辦發表《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白皮書,二是胡錦濤主席在聯合國大會上闡述了建立和諧世界的新理念。

    他將此歸結為八個字:“一條道路、兩個和諧”,即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在國內建立和諧社會與在國際上謀求建立和諧世界。這些構成了21世紀中國發展的戰略和內外政策的支柱。

    和諧世界新理念

    2005年9月15日,胡錦濤主席在聯合國成立60週年首腦會議上發表了題為《努力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的講話,提出只有世界所有國家緊密團結起來,共同把握機遇、應對挑戰,才能真正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胡主席的演講成為會議一大亮點,和諧世界理念開始被更廣泛地傳播到世界,並逐漸被外界所接受。

    接受《?望》新聞週刊採訪的專家指出,和諧世界是一個重要的戰略構想,它與黨的三代領導集體積極倡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一脈相承,並在新的形勢和條件下有了大的發展。和平共處原則確立了正確處理國家與國家之間關係的政治原則基礎,而和諧世界的內涵進一步豐富,不僅包含國與國,而且包含社會與人、人與人以及人與自然關係的和諧,蘊含科學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深刻內涵。

    中國國際戰略學會高級顧問薩本望説,致力於建立和諧世界的理念和倡議,體現出中國領導人高屋建瓴的戰略思維。一個和諧的中國需要一個和諧的世界,二者是相互支撐的。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南振中認為,“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國家要發展、社會要進步”,是建設和諧世界的主要“驅動因素”。同世界各國一道共同推動建設和諧世界,充分反映了世界各國人民“要和平、促發展、謀合作”這一時代主旋律。在他看來,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這兩大主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大國霸權、貧富差距、局部戰爭、地區衝突、恐怖活動,都是世界的“不和諧因素”。

    薩本望説,和諧世界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理念的體現,中國的發展不會導致霸權,而是謀求合作、共贏。可以説,和諧世界是對中國新世界觀的深刻表達。其背景則是,一個和平崛起的大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廣度融入世界,同時也影響著世界。和諧世界,體現了一個愛好和平、講求正義、尊重秩序的大國的責任意識,表明中國要完全成為國際社會的成員,做一個負責任的大國,與世界融合。

    和諧世界是中國外交理論的重大發展,也為中國外交搭建了一個新的理論平臺。如何建設一個持久和平、繁榮發展的和諧世界?曾慶紅同志在今年“兩會”期間撰文指出,推動建設和諧世界,“最根本的是把對內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同對外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結合起來,即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來發展自己,又以中國的發展促進世界和平,在我國快速發展進程中,向世界展示中國和平文明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劉江永認為,沿著和諧世界的思路,應主張一種新的地緣政治理論。他説,傳統的地緣政治理論認為,海洋國家和大陸國家是對抗關係,並以此制定國家的戰略。而現在隨著全球化,這種理論已經難以適應新情況。按照和諧世界的理念,其根基應當是和平與合作。《管子》説,“和合而諧”,只有和平還不行,還要有合作。依此,傳統的地緣政治理論應當由“海陸和合論”取代,以減少海洋國家和大陸國家在戰略層面的摩擦和對抗。

    和平發展下的外交佈局

    歷史上的大國崛起往往伴隨著掠奪資源、對外擴張,甚至戰爭。崛起中的中國將以何種姿態融入世界,事關中國的國家發展戰略,同時為外部世界所普遍高度關注。

    進入新世紀後的幾年,學界使用“和平崛起”的概念曾比較頻繁。但中國決策層最終選擇了“和平發展”這個語義上更加溫和也更容易被人接受的提法。2005年3月,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完整闡述了“和平發展”的思想,標誌“和平發展”正式成為中國的國家戰略。

    2005年底,國務院新聞辦發表《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白皮書。這是對中國走何種道路的全面宣示。

    2006年4月,溫家寶總理訪問澳大利亞,在霍華德總理舉行的歡迎宴會上發表了《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促進世界和平與繁榮》的演講,將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所承擔的責任具體歸納為十個方面。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理論和實踐不斷完善和進步。

    在和平發展思想指導下,中國繼續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根據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確定自己的立場;堅定維護世界和平,做國際體系的參與者、維護者和建設者;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做周邊國家的好鄰居、好夥伴;主張和平解決爭端,在處理熱點問題上發揮關鍵性作用。

    受訪的專家指出,中國外交工作堅持“大國是關鍵、周邊是首要,發展中國家是基礎,多邊外交是重要舞臺”的外交佈局,5年來在實踐中成績斐然。

    中國同主要大國關係穩定發展,不同內涵的戰略合作繼續深化。

    中美關係經歷了從“戰略夥伴”到“戰略競爭對手”再到“利益攸關方”的變化,儘管有問題和難點,但建設性合作關係總體保持良好發展勢頭。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全方位、多層次推進。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健康穩定發展,在經貿方面發展尤為迅速。中日關係經歷了政治、經濟起伏變化的複雜過程,目前已經重新回到正常軌道並正處於改善和發展的新階段。

    “與鄰為善、以鄰為伴”,中國同周邊國家的關係進一步改善。2003年10月,溫家寶總理率團出席東亞系列峰會,他提出的“睦鄰”、“安鄰”、“富鄰”的政策主張受到歡迎,幾年來中國與東盟經貿聯絡和互信合作日漸增強。去年中國與東盟發展關係15週年紀念峰會首次在中國成功舉行,成為雙方關係史上新的里程碑。與中亞國家,中國積極推動上海合作組織的長期、健康、穩定發展,對維護國際和地區安全穩定、構建和諧地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印關係取得長足進步,兩國建立了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中國與朝鮮、韓國、巴基斯坦、越南等鄰國的關係進一步發展。

    中國堅持加強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團結與合作,中非構建了“政治上平等互信、經濟上合作共贏、文化上交流互鑒”的新型戰略夥伴關係,去年11月召開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堪稱中國外交史和中非關係史上的一大壯舉。2004年中國-阿拉伯合作論壇成立。此外中國同拉美和加勒比各國多領域的合作也更加密切。

    多邊領域,中國努力承擔國際責任和義務,不斷擴大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的規模和領域,積極開展多邊外交和參與多邊安全合作,在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促進國際關係民主化、同國際社會一道共同應對全人類面臨的新威脅新挑戰方面作出了新貢獻。中國還建設性地參與了許多國際熱點問題的解決。

    抓住機遇應對新挑戰

    當今世界正處於大變動、大調整時期,國際形勢繼續發生深刻複雜變化。而國際環境總體上對中國有利,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事業,為外交工作提供了廣闊舞臺,但影響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我們還面臨著許多挑戰。

    綜合分析,有關專家梳理了未來對中國和平發展有利的方面:

    第一,總體判斷,中國仍將處於有利於我們的必須緊緊抓住並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劉江永説,國際形勢使我們有可能爭取到一個加快自身發展的國際和平環境。由於我們現在不是國際矛盾和衝突的焦點,使我們能夠把主要精力放在發展上。

    第二,隨著政治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發展,大國間共同利益面擴大,相互依存和相互借重程度加深,大國關係總體保持穩定。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王在邦研究員説,主要大國聯手應對挑戰,謀求共同發展,為國際戰略框架保持穩定提供了必要條件。

    另一方面,劉江永指出,中國與其他大國的關係處在同步協調、改善發展的階段。中國無論是與美國、俄羅斯、歐盟國家還是日本,沒有出現關係有進就有退,一邊熱另一邊就冷的局面,而是都在向前發展。中國與周邊鄰國關係可以説處在歷史最好的時期。同非洲、拉美及中東地區國家,也都保持了很好的合作關係。

    第三,從各國政局變化來看,今明兩年許多國家都將進入政權交替期。美國明年將舉行大選,有關專家認為從維護美國本身的政治、經濟和安全利益出發,無論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上臺,對中美關係的影響都不會太大。

    俄羅斯今年年底將舉行議會選舉,明年3月份總統選舉。可以預料的是,俄羅斯的壓力主要仍來自西方,包括地緣政治和安全的壓力,因此俄將繼續推行以中國為重要合作夥伴的亞洲政策。中俄無論在雙邊還是多邊領域都將繼續深化合作。

    日本最近政權發生變動,由福田康夫出任首相。輿論普遍認為福田內閣對推動中日繼續改善關係、友好合作更有利。

    面臨的深層次挑戰的方面,首先是在地緣政治上,某些大國對中國抱有很深的懷疑心理,冷戰思維依然時隱時現,主要是美國和日本。金燦榮説,未來相當長時間內,兩國從地緣政治的角度會防範中國,儘管可能不會有很明顯的咄咄逼人的進攻性動作,但防範會繼續加強。同時在解決具體的國際問題上,要求中國協助。

    其次,國際形勢總體將保持穩定、發展的態勢,但民族、宗教、領土、海洋權益之爭等問題導致的矛盾上升,地區熱點此起彼伏。我國雖然不是矛盾的焦點,但做不到置身事外,不能像以前那樣只管埋頭自己發展。特別是存在於周邊地區的“三股分裂勢力”仍對我國家安全構成威脅。

    第三,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帶來的問題。傳統安全解決的是持久和平的問題,非傳統安全解決的是在和平條件下如何發展的問題。如今世界範圍內非傳統安全問題越來越突出,恐怖主義、非法移民、毒品犯罪、核擴散、環境污染、生態災難、疫病流行等全球性問題突出,嚴重威脅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這些問題是各國所共同面臨的難題,必須通過相互合作來解決。

    第四,隨著中國綜合實力增強,國際地位提高,國際上要求中國承擔更大責任的呼聲更高。劉江永説,世界是我們發展的重要空間,同時也是一面鏡子。外部世界對我們的要求上升,使我們政策調整的壓力比以前更大了。這種壓力不僅來自發達國家,也來自同為發展中的各國。

    第五,未來幾年中國與外部世界的貿易摩擦會上升。外貿依存度高是現在中國經濟的一大特徵,在世界經濟增長整體放緩的背景下,中國高速增長的對外出口往往容易成為眾矢之的。(記者劉延棠)

責編:李秀偉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