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速覽]本週,每個地方的人都把目光放到了全球氣候上,整個世界也第一次把全球氣候變化當成一個重大課題,這個局面是來自於德國的八國峰會。 在氣候變化上,中國也成了很多國家關注的國家。且關於溫室氣體排放問題,中國被屢屢點名。我們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面對呢? |
CCTV.com消息(新聞週刊6月9日播出):
美國總統布什和德國總理默克爾 |
本週,每個地方的人都把目光放到了全球氣候上,整個世界也第一次把全球氣候變化當成一個重大課題,這個局面是來自於德國的八國峰會。
在氣候變化上,中國也成了很多國家關注的國家。且關於溫室氣體排放問題,中國被屢屢點名。我們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面對呢?
本週為您報道“氣候背後的氣候”。
詳細內容
主持人:在本週,每一個人身在不同地方,也自然像往常一樣關注著氣候的變化,關注著大自然的陰晴冷暖,然而除去個體的習慣性的關注,整個世界好像第一次把全球氣候變化當成一個巨大的課題,這種局面的産生來自於在德國舉行的八國峰會,加之中國領導人代表中國,以及其他四個發展中國家的參會,重要國家的巨頭雲集德國海邊城市,把天氣變成了排在了第一位的話題。然而,如同大自然的氣候有冷有暖一樣,這次八國峰會針對共同主題卻絕對不是共同的態度,而對於中國來説,也成為了一些人談到氣候變化時一個重點談到的國家,那麼在本週,在德國的海邊小城,氣候為什麼成了焦點,而中國又因何被重點關注,同時對於中國自身,又用怎樣的態度來面對這種關注以及自身的責任,新聞週刊本週視點,關注天氣以及天氣背後的天氣。
短片一 耐人尋味的風向標
不管會議成果如何,每一次的八國峰會總是熱鬧非凡,本週,在德國北部一個叫做海利根達姆的海濱小城,同樣在延續著這樣的風格,場內有八國首腦的高談闊論,場外有上萬名的抗議者與警察週旋,而奔波在場內場外的,則是4000多名各國的記者。
2007年6月6日
德國總理 默克爾:在眾多議題中有兩個是最重要的,它也是成為本次峰會首要議題,那就是氣候變化和非洲減貧。我們將就此展開細緻的討論,我相信只要繼續下去我們將很可能達成共識。
此次峰會,會議主辦國德國還特別邀請了中國、印度、巴西、南非和墨西哥五個國家的領導人,來參加八國集團與發展中國家的對話會議,這也是胡錦濤主席第四次受邀參加這樣的會議。
“增長與責任”,這是德國為本屆八國峰會設定的主題詞,德國表示,所謂“責任”,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迅速崛起的一些發展中大國在解決世界政治經濟問題過程中應承擔的責任,顯然,這也包括中國在內,而眼下最迫切的,就是全球氣候變化。
德國總理默克爾希望,通過此次八國峰會,八國可以通過一個協議,那就是到2020年,要減少初級能源消耗20%,到2050年,溫室氣體的排放在1990年基礎上減少50%的目標,並將全球氣溫升高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而要想實現這個目標,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就需要大幅度的減少本國的溫室氣體排放。此前,對於大幅度削減溫室氣體排放,主要是美國與歐盟之間存在分歧。但是,本週的這次會議,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這個問題上,包括默克爾以及布什在內的多個西方政要,卻是一次又一次的提到了中國的責任。
中國現代國家關係研究院 世界經濟研究所 陳鳳英 研究員:我想國際上有這麼一個,比如説中國威脅論,有的説中國能源威脅論,現在是氣候變化,或者是環境威脅論,我想這個要闡明我們中國的立場消除國際上對中國不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擔憂。
對於中國來説,此次參加八國與發展中國家的對話會,與前三次似乎有些不同,如果説G8最初的邀請只是表明了一種“不能忽視中國”的態度,那麼今年的這次邀請,卻有了些不同尋常的味道。
在會議結束的總結發言中,默克爾就特別強調,在創建防止全球變暖的機制上,將要求中國和印度等國參加。而美國總統布什也多次表示,除非中國和印度參與,否則大幅度減排是無法成事的,在這樣的表態背後,此次的八國峰會,似乎更像一個風向標,表明了八國集團在一些重大議題上對中國態度的變化。那麼,對於中國來説,這種變化究竟意味著什麼呢?
主持人:三年前的八國峰會上,在最後的總結裏氣候變化的字眼根本就沒有出現過,然而本次峰會,全球氣候變化卻搖身一變成了主題,有人説道理很簡單,三年前峰會在美國辦,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才不會搭這個茬呢,而今年峰會在歐洲辦,在溫室氣體排放的控制上,歐洲人做得不錯,它自然願意用此來説事。還有人分析説,三年前歐洲與美國之間伊拉克問題是大分歧,而現在呢,溫室排放才是。可是如果把這個問題只看作是美國與歐洲之間的分歧那就錯了,在這次峰會召開之前,美國總統布什突然把中國拉了進來,事情變得更加複雜了。
短片二:兩難的舞步
作為本屆的歐盟輪值主席,在默克爾的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計劃中,美國、中國和印度被列為了重點減排國。就在此次八國峰會之前,一直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不感興趣的美國,卻突然同意為削減溫室氣體排放確定一個寬泛的國際目標,但條件是中國、印度等能源消耗大國也必須加入到這一框架中。
5月31日 華盛頓
布什:明年年底,美國將和其他國家一起,設定一個全球長期減排目標。為了完成這個目標,美國將在今年秋天召開系列會議,參加者是那些溫室氣體排放最多的國家,包括經濟快速增長的國家,印度和中國。(《中國議題成八國峰會焦點》、《美歐氣候論戰扯上中國》)
無論是默克爾的具體指標,還是布什所謂的長期戰略,中國都成為了“重點目標”,這就意味著,新興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將被要求為全球氣候變暖這個主要由發達國家造成的歷史問題買單。
6月5日 國務院新聞發佈會
馬凱:我們認為如果不顧歷史事實、歷史責任,不考慮不同國家的不同發展階段,借氣候變化問題不適當地,也就是説過早、過激、過高地要求發展中國家同發達國家一樣承擔量化的減排義務,從而限制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限制發展中國家實現工業化、現代化,顯然是不客觀的,也是有失公允的。
此次對話會議上,胡錦濤主席就指出:氣候變化歸根到底是發展問題,只有各方不斷提高技術水平,積極建立適應可持續發展要求的生産和消費模式,才能從根本上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中國堅持《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所確立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根據這一原則,發達國家應該首先完成《京都議定書》確定的減排目標,並向發展中國家提供幫助,並在2012年後繼續率先承擔減排義務。
馬凱: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沒有人説那些歷史排放量多,人均排放量高,排放彈性系數大的那些國家是氣候變化的主要威脅,反而説歷史排放量少,人均排放量低,排放彈性系數小的中國構成了主要威脅,這顯然是不客觀的,也是不公正的。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執行秘書長:挑戰在於,如何找到一條途徑,既能讓更多的發展中國家參與減排,同時又能保障他們發展經濟和減貧的首要目標。
事實上,對於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而言,環保問題當然重要,但是工業化進程卻剛剛開始,需要通過經濟發展解決現實的經濟和社會問題,不切實際的減排指標會導致巨大的經濟成本,甚至有可能導致經濟停滯。所以“共同但是有區別的責任”,這是中國必須堅持的原則。
布什:我們有了一個好的機會,與發展中國家分享我們的科技,來確保我們都是環境的捍衛者。
事實上,除了要求發展中國家承擔本應由發達國家承擔的歷史責任,歐美之間也展開了全球應對氣候變暖政策主導權的爭奪。對於他們來説,不僅是關心地球有沒有變熱,更是在為自身經濟尋找增長點。
目前,德國的環保科技世界領先,促進減排的國際合作,自然會對德國經濟帶來巨大的好處;此外,德國的《明鏡》週刊也報道説,布什在減排問題上之所以拖後退,實際上是在為美國企業在全球環保高科技市場上取得統治地位爭取時間,幾個月來,布什政府為發展環保高科技産業投入了大量的政府補貼。看來,圍繞著世界溫室氣體的減排,事實上還大有深意。
主持人:毫無疑問,這些年中國的經濟快速發展,一個強大的中國除去在歷史的課本書裏頭,在現如今人們的眼前是從來沒有見過的,於是伴隨著中國的發展,各種各樣的論調也有此起彼伏,比如中國人口威脅論、中國糧食匱乏威脅論、中國威脅論、中國軍事威脅論、中國能源威脅論,現如今又多了一個中國環境威脅論。當然,我們自己必須承認,中國目前的溫室氣體排放的總量已經成為世界第二,甚至有追趕上美國的跡象,為此中國也在努力改善,並且願意承擔自己的責任。但是,如果像有些人希望的那樣,中國該和美國一樣,而中國應該作為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一樣承擔相應的責任,或許新的不公平就出現了,那麼中國該怎麼辦呢?
短片三 中國原則
圍繞著氣候變暖,事實上,國際間的政治角力和市場爭奪已經展開,作為發展中國家同時也是溫室氣體排放大國,中國顯然不能被動接受德國邏輯或者美國邏輯,而要在量化的指標分配等問題上爭取更多的發言權,承擔自己相應的責任。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 潘家華 研究員:所謂揠苗助長,所謂欲速而不達,氣候變化必須要在可持續發展的框架下面來應對,不可能為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而去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因為所有的(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要受制于社會的、經濟的、自然環境等方方面面的約束。這個承諾現在對中國來講時機尚不成熟,因為我們現在還沒達到這種程度的時候,要做出這樣一種承諾的話,你必須考慮這個承諾對我們的發展,對我們今後溫室氣體減排,對於我們今後適應氣候變化究竟是有一些什麼影響。
國家發改委 馬凱主任:發改委根據國務院的部署,會同17個部門,組織了數十位各個領域的專家,歷時兩年編制了《中國應對氣侯變化國家方案》。
事實上,對於環境保護,中國政府最大的壓力恰恰來自於國內。本週,一份長達58頁的《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正式發佈。在這份國家方案中,雖然並沒有對溫室氣體的排放提出數量指標,但明確提出了2010年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具體目標、基本原則、重點領域及其政策措施,這是中國第一部應對氣侯變化的全面的政策性文件,也是發展中國家頒布的第一部應對氣侯變化的國家方案。
國家發改委國家氣候變化對策協調小組辦公室 高廣生 主任:(出臺這份方案)我們是負責任的,不是純粹為了展現形象而做。既然對國際上有承諾,我們就要認真履行,更主要的是(著眼于)我們國家自身的國情和我們自身的發展。這個國家方案的落實,不是單純就靠我們負責氣候變化的人去落實,而是和整個的國務院最近頒布的節能減排的工作方案要結合起來,和整個的能源的開發利用的一些戰略結合起來,比如説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國家發改委 馬凱主任:中國不承諾量化的減排目標,並不等於中國不承擔應對氣候變化的責任。因為保護環境減緩氣候變化和適應氣候變化是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以人為本的內在要求。我們要自加壓力。
播報:國務院辦公廳日前發出關於嚴格執行公共建築空調溫度控制標準的通知。通知指出,夏季室內空調溫度設置不得低於26攝氏度,
播報:國務院日前公佈《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對全國十三個高能耗行業落後生産能力的淘汰列出了具體的時間表。(6月4日)
播報:山西省今天在全省範圍內開展環境集中整治行動,共關閉污染企業320余家,拆除污染設施509套。(6月5日)
播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今天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6月7日)
僅僅在本週,我們就可以看到一系列“節能減排”的措施密集出臺,這也是目前各級地方政府最重要的工作。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 潘家華 研究員:中國現在的節能減排應該是與溫室氣體減排總體目標是相一致的,中國現在通過這個節能減排,通過植樹造林,通過農業 林業方方面面的一些行業政策,總體上來講,有非常大量的溫室氣體減排。
既要最大限度地保證應對氣候變化不會對本國的發展造成過度的影響,同時又要作為世界上負責任的大國切實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毫無疑問,這對於中國來説,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同時,也是必須作出的選擇。
主持人:不管針對歐美之間的分歧有多大,也不管美國不承擔責任,並把中國硬拉下水出於何種目的,你必須首先承認,人類能夠坐下來共同討論自己的命運,以及與大自然之間的關係,它總是一個好事。而同時,也不管我們該如何面對壓力,有理有力有節,或者針對某些不良企圖我們應當針鋒相對,但也該必須承認的是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為自己,為人類,為子孫,改變生産生活方式,原本也正是我們該幹的事。最近的無錫市民鬧水荒,太湖顯得一點都不美了就證明了這一點,為了我們的生存空間,是該做得更好。
責編:張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