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胡錦濤出席八國集團同發展中國家領導人對話會並訪瑞典
新華網德國海利根達姆6月6日電(記者時翔 班瑋 潘革平) 八國峰會數字花絮
6對18
德語、英語、法語、意大利語、俄語和日語是本次八國峰會的6種工作語言。峰會主辦方為此安排了18名同聲傳譯人員,也就是説每一種工作語言都有3名同傳。由於本次峰會會場面積有限,18名同聲傳譯人員不能在會場裏,主辦方為此特別準備了視頻同步直播設備,幫助同傳們“察言觀色”,做好翻譯工作。
1對7
德國總理默克爾的丈夫紹爾一向被德國媒體認為“比較羞澀”,他甚至沒有出席默克爾2005年的總理就職儀式。但在本次峰會期間,他將獨自承擔招待7位第一夫人的“重任”。他將在7日率領7位第一夫人訪問位於羅斯托克的德國古城堡,並在那裏與她們討論世界人口增長問題。
19.5對1
氣候變化問題是本次八國峰會的一個重點議題,本次峰會主席國德國在決議草案中提出了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等方面的標準,卻遭到了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美國的“根本性反對”。據最新一期德國《明鏡》週刊報道,美國人均二氧化碳年排放量為19.5噸,而印度的人均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僅為1噸。
開支過億 保安上萬
最近幾年八國峰會的總花費均在上億美元:2003年法國峰會2億歐元,2004年美國峰會1億多美元,2006年俄羅斯峰會約3億美元,而此次德國峰會的總耗資超過1億歐元。
在安全保衛方面,主辦國也是各顯其能。法國動用2.4萬名警察、軍人等安保人員,美國動用了大約2萬名國民警衛隊員等安保人員,俄羅斯動用2萬名警察和5000名軍人,德國動用1.6萬名警察及1100名軍人。從媒體採訪方便程度來看,法國、俄羅斯兩次峰會的新聞中心都設在峰會會址附近,而德國把本次峰會的新聞中心設在離海利根達姆8公里的屈隆斯博恩小鎮,只有美國把會議新聞中心設到了離會場120公里遠的薩凡納。
責編:毛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