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胡錦濤出席八國集團同發展中國家領導人對話會並訪瑞典
新華網北京6月6日電 八國集團是由西方七國集團演變而來,其成員包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和俄羅斯。
20世紀70年代初,西方國家經歷了二戰後最嚴重的全球性經濟危機,經濟形勢嚴重惡化。為共同研究世界經濟形勢、協調各國政策及重振西方經濟,在法國倡議下,法、美、德、日、英、意六國領導人1975年11月在法國巴黎郊外的朗布依埃舉行了首次最高級經濟會議。
1976年6月,六國領導人在波多黎各首府聖胡安舉行第二次會議,加拿大應邀與會,形成七國集團。此後,西方發達國家最高級經濟會議就作為一種制度固定下來,每年一次輪流在各成員國召開,也被稱為“西方七國首腦會議”。 1977年起,歐洲共同體(後改名為歐洲聯盟)委員會主席亦應邀參加會議。
隨著國際形勢的發展,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首腦會議除討論經濟問題外,把世界重大的政治問題也列入了議程,諸如核裁軍問題、東西方關係和人權問題等。
1991年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1992年和1993年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先後應邀與七國集團首腦在會後舉行會晤。1994年,俄羅斯作為正式成員參加七國集團首腦會議政治問題的討論,形成“7+1”機制。1997年,七國集團首腦會議在美國丹佛舉行,克林頓總統作為東道主邀請葉利欽以正式與會者的身份“自始至終” 參加會議,並首次與七國集團首腦以八國集團首腦會議的名義共同發表“最後公報”。從此,七國集團首腦會議演化為八國集團首腦會議,“7+1”的模式結束。但在經濟問題上,八國集團首腦會議依然保持七國體制。
2003年6月,八國集團首腦會議在法國的埃維昂舉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應希拉克總統的邀請,出席了八國集團在峰會前與11個發展中國家舉行的南北領導人非正式對話會議。迄今,胡錦濤主席已先後3次出席八國集團同發展中國家領導人對話會。
責編:王壹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