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19日 07:02 來源: 成都晚報
美國當地時間16日上午,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發生了一起重大槍擊事件,包括兇手在內33人死亡等,共60多人傷亡。該事件堪稱美國歷史上最惡劣的大學校園槍擊慘案。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向美國總統布什致慰問電,表示深切同情和誠摯慰問,向遇難者表示沉痛哀悼,祝願負傷者早日痊癒。許多國家的首腦也迅速對此悲劇做出了反應。
各國官方的反應,並非純屬外交禮數。這種表示,屬於對大是大非的認定,對基本價值觀的表白。本著人道主義精神和法治公理,譴責這種暴行並哀悼遇害者、同情受害者,應該毫不含糊、毫不遲疑。
但消息開始傳播階段,美國警方對兇手的身份一時難以認定。美國《芝加哥太陽時報》報道,據估計兇手為24歲的中國學生,説:“調查當局懷疑兇手是去年8月份持中國上海簽發的學生簽證入境的中國留學生,並正在對其展開調查。”對這個獨家消息,美國其他媒體並沒有跟進,倒是一些華文媒體跟了那個美國小報的風。這就導致了許多國人的無端推測,網上言論展現的心境各有不同。
確切的消息終於傳來:兇手是名韓國籍學生。曾經擔憂的許多人松了口氣。
有必要提醒:美國大學校園的槍擊慘案,不是任何民族、任何國家幹的;發生在世界各地的個人犯罪,都不能説是罪犯所屬的那個社會、國家、民族的群體行為;罪犯有其行為、心態,不能説明一個國家、民族的其他人,也具備犯罪個性。也就是説,誰的罪就是誰的罪,法律上的認定是這樣,道義上的認定也是這樣。不管發生惡到什麼程度的個人刑事犯罪,都不能據此對一個群體進行有罪、有惡推定。
當然,根據犯罪個案資料進行學術、制度、政策、技術等項研究,和上面所説的群體評價和推定,不是一回事。對任何重要、典型的犯罪個案,全面收集細節資料、背景資料,發現社會因素、教育因素乃至個人家族、生理因素和悲劇事件的關係,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如果由此而生種族歧視和區域偏見,卻違反了科學精神、人道主義和法治原則。
以往美國發生過許多槍擊案,但輿論沒把刑事案件與種族問題聯絡起來。1991年,中國內地留學生盧剛博士,自殺前槍殺了三位對美國、對一個科研領域非常重要的科學家,還有一位大學副校長。此案的受害人親屬卻捐獻發起了“外國留學生心理問題基金”,在追悼日給盧剛親屬的信中寫道“此時比我們更悲痛的是你們”。這是成熟、文明的表現。
中國人對來自外部的歧視很敏感。這次槍擊大案在兇手身份不明時,許多國內網民擔心會有損國家、民族形象。其實這既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現,也是推己及人,擔心他國和有些國人一樣搞“省籍歧視”“等級歧視”。管好自己,自行負責,不必總是擔心他人的惡行將損害自己形象和利益,才具備法治社會成員的心理素質,才是真正的成熟和自信。
黎明(河南 批評家)
責編:石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