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日本人嚮往中華文化 快速發展給中國增添魅力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06日 11:19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專稿:最近幾年,在中國出現了“韓流”,在韓國出現了“漢潮”,而在日本既出現了“韓流”也出現了“漢潮”,不過在日本把“漢潮”叫作“華流”。“華流”的基本表現是關心快速發展的中國,而最突出的是很多人都在熱心學習中國的文字和語言。

    2005年春,我以國際交流員的身份被派到日本,在鳥取縣米子市從事文化交流工作,其中主要的一項任務是教當地居民學中文,在這過程中我經歷了不少有趣的故事。

    介紹中國 

    和中國的城市相比,米子只能算是個小城市。它位於日本的西南部沿海,總人口15萬,相當於中國的一個地級城市。這裡山清水秀,風光如畫,街道清潔,民風樸素。大學時代,我的同學中有很多日本留學生,那時他們給我留下的印像是,日本年輕人學習漢語是為了就業和未來的事業發展。到了米子後才知道,日本人對中國文化還有另一種更單純的情感。

    米子雖然地處偏僻,但這裡的人和其它地方的日本人一樣重視國際交流。居民的國際意識教育是從青少年抓起的,從小學到高中的社會科學課程中都設有“國際理解”內容,學生們要通過書本和網絡等查找自己感興趣的外國資料,並寫出報告。我經常被邀請到中小學做嘉賓講師,教給孩子們簡單的中文會話和介紹中國文化。校方的目的是讓孩子們從小接觸外國人,消除對外國人的陌生感,並了解外國的語言文化和風俗習慣。

    我給孩子們看有關中國的各種圖片,如中國的地圖、國旗、國徽,各地的美味、名勝、熊貓和旗袍,還有中國孩子上課的樣子,中國城鄉的街道和民居等。我希望孩子們通過這些圖片了解,在離他們國家不遠的大海那邊,有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她的名字叫“中國”。那裏有引人入勝的風光、文化和親切友好的“中國人”,那裏的人們每天都使用“複雜”的漢字,吃味道鮮美的中華料理,那裏是他們熟知的孔子、諸葛亮、關羽、張飛以及孫悟空的故鄉。每當講到這些,孩子們純真的眼神裏都會閃出新奇的目光。

    吟唱古詩

    米子市役所(市政府機關)的工作有一項是“促進地方國際化事業”,我的中文講座就是這項事業的一部分。市役所設有固定的教室,所有市民都可以報名免費聽課。我的講座從最基礎的入門內容開始,半年一期,一期20次課。每到報名開始的那一天,熱線電話從早上開始就響個不停。因為有人數限制,先到先得,通常半個小時之內就滿員了。對那之後打來電話的人們,只能請他們下一期開始的時候再來報名。

    我的學生來自各行各業,各個年齡段的人都有,有20左右的大學生,有六七十歲的老頭和老太太,也有普通的公司職員。他們要麼對中國文化情有獨鍾,要麼與中國有著某種聯絡。或曾經在中國工作,或子女在中國學習,還有的可能與中國人結為兒女親家。

    我的班裏有一位70歲左右的老人,非常喜歡中國古詩,他是當地一個古詩吟唱會的會員,能按古代的音律吟詩。如今真正會古詩吟唱的人,在中國大概也不多見。他説,學習中文就是想能用地道的漢語發音來讀這些中國古詩。雖然他的聽力已經不太好,每次上課都要坐在第一排才能聽清我的講話,但他仍堅持每週來上課,在家裏每天收聽漢語廣播。他的發音與標準的現代漢語差距很大,但是看到他大聲朗讀課文時,那股認真勁真是令人感動不已。

    “老——佐佐木”

    到日本不久後發現,電視上介紹中國的節目,多半是關於中華美食的內容。除此之外,要麼是豪華的消費場所,要麼是深山“希望小學”裏的孩子們。對沒有機會到過中國的絕大多數日本人來説,他們對中國的印像是很片面的。我平時經常被問到關於中國的話題,也大多是中華料理、中國歷史、計劃生育、貧富差距、台灣問題等等。我逐漸覺得,應該盡我所能,告訴他們一個真實和比較全面的中國,讓他們對現代的中國有一個新的立體的印象。

    在課堂上,除了教學生漢語的發音和簡單會話外,我經常介紹一些中國的歷史、文化、社會等各方面的情況,告訴他們普通中國人的現實生活。有時也解答他們對中國的一些疑問。有學生説自己20多年前去過北京,那時的印像是滿大街都是自行車,現在是什麼樣子?我就會給他們看現在北京長安街的照片。有人想去台灣旅遊,懷疑用跟我學的中文能否和那裏的人交流?我告訴他們:台灣是中國的一個省,不管是在台北還是在北京,人們都使用漢字,不少台灣人講的漢語普通話相當標準。在日本當公務員需要學中文,我除了開設中文教室對普通市民授課外,還在市役所內開設專門針對本市公務員的講座。有不少中國人在米子工作、學習和生活,市役所的公務員免不了會跟他們打交道。比如“您需要什麼幫助”,“請在這裡簽字”,“某某課(部門)在幾層樓”,等等。這類的應用會話對許多公務員非常有用。

    有一次,我講中國人之間應該怎樣互相稱呼。日語中不分男女,一概都互稱某某“桑(音)”,中文裏則有“先生”、“女士”、“小姐”等等,但是中國同事之間互稱“先生”“女士”又有點過分客氣。於是我告訴他們,在中國也有不分男女的稱呼,比如跟年輕的王“桑”叫“小王”,跟年紀大的王“桑”叫“老王”。結果,他們一練習起來就把我逗樂了。日本人的姓都是兩三個字的,結果日本味濃厚的“小——田中”、“老——佐佐木”聲充滿課堂,令人忍俊不禁。在中國,直呼熟人、朋友和同事的名字是平常事,而日本人卻要根據上下尊卑的習俗使用“尊敬語”和“謙遜語”,這是人們的語言習慣。

    在日本教中文的兩年時間裏,我交往了很多值得懷念的男女老少“學生”,他們的學習熱情使我感受到了日本人對中華文化的嚮往,也體會到了快速發展的中國在世界上的魅力。(朱遠萌)

責編:石光輝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