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莫斯科3月18日電(記者王作葵)“俄中互辦‘國家年’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將為新世紀新型俄中關係的發展奠定基礎。”俄羅斯-中國友好協會主席、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所長季塔連科在俄羅斯“中國年”開幕前夕對新華社記者説。
走進季塔連科的辦公室,墻上、茶几上、辦公桌上或立或挂的各種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裝飾品琳瑯滿目。墻壁上懸挂的“中俄友誼源遠流長”的書法條幅更是格外引人注目。
這位73歲的俄羅斯科學院院士早在十四、五歲的少年時代就開始對孔子、墨子以及《道德經》等著迷。進入莫斯科大學後他還曾專門致信素昧平生的郭沫若,請教中國古代哲學之道。
“當時我並不知道郭老的通信地址,只好如同契訶夫小説《凡卡》中的小主人公一樣,在信封上寫下了‘中國、北京、中國科學院、郭沫若收’。幸運的是,郭老真的給我發來了回信,”季塔連科説。
1957年,季塔連科進入北京大學專修班學習中文,這也是他第一次來到中國。50年來一共來過中國多少次,老人自己也數不清了。
“中國實現了真正巨大的飛躍。從飛機上俯瞰下面的建築,你會感到北京、上海毫不遜色于其他世界名城。中國人衣著漂亮、氣色健康、表情自信。”
回首往事,季塔連科説:“過去半個世紀,兩國關係既有過兄弟般的親密無間,也有過痛苦的回憶。現在,俄中之間已建立起一種前所未有的新型關係,這種新型關係的基礎源自兩國在許多國際問題上有一致或相近的立場和對鞏固國家安全的需求,源自兩國戰略利益和戰略目標的契合。”
季塔連科認為,目前的俄羅斯和中國作為兩個大國,相互尊重、平等交往,雙邊關係很好。他説:“近年來,俄羅斯人對中國的興趣日益濃厚,幾乎所有城市都有年輕人學習漢語。中國的繪畫、武術、氣功和太極拳很受歡迎。當然,也有一些俄羅斯人對俄中友誼的牢固性心存疑慮,這主要是由於缺乏了解以及兩國關係低谷時留下的烙印。”
季塔連科認為,俄中兩國領導人互辦“國家年”的決定“正確、英明”。去年舉辦的中國“俄羅斯年”非常成功,使數以百萬計的中國人了解到俄羅斯發生的變化。今年在俄舉辦“中國年”將使中國是友好鄰邦的理念在俄羅斯深入人心,為兩國關係奠定廣泛、牢固的社會基礎。
“俄羅斯與中國比鄰而居。這種地理位置註定了兩國關係的走向不可逆轉。歷史證明,我們兩國只有和睦相處、攜手向前才能克服所遇到的一切困難,”季塔連科説。
責編:孫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