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今日關注):當今世界上最大的軍事同盟北約,也就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這個最大的軍事同盟首腦峰會閉幕。這次首腦會議上美國提出要把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作為北約新的“全球夥伴”,為什麼美國要拉攏東亞國家,為什麼美國又不斷增加北約夥伴國的數量?美國是在拼湊“全球北約”嗎?北約這種全球角色的加重會對東亞以及世界政治格局産生什麼樣影響?
嘉賓:
中國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的副所長 王寶付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問題研究所所長 馮仲平
其實説到美國所提出的這個提議,就是要把日、韓、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發展成全球夥伴關係,我們就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和北約目前有這種聯絡和合作的國家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關係,都分為哪些層次?
目前北約是有26個成員國,同時還有這樣一些聯絡和合作方面,就是和烏克蘭、俄羅斯有一個雙邊理事會的機制。另外還有20個東歐和中亞國家目前是北約的和平夥伴關係,還有7個地中海的對話國,另外就是日、韓、澳、新等一些北大西洋區域外的國家,以前定位是“聯絡國家”,這一次美國就提出來要把這幾個“聯絡國家”作為全球合作夥伴這樣一個關係。這樣的一個變化有什麼不同呢?
馮仲平(中國現代國家關係研究院歐洲問題研究所所長):這裡面實際上還有一個國家,潛在的可能下一步要候選的一些國家,這裡面也可能應該包括進去。從這裡面可以看出來一個問題,北約實際上在冷戰結束以後,過去那些傳統職能消失以後,實際上是在拼命的與時俱進,要適應新的形勢,只有他能夠生存才能夠就發展。這一次他實際上要把這些區域外的國家,原來必須在北大西洋地區之內的,區外的國家要拉進來,這也是整個冷戰結束以後,調整發展變化的一個組成部分。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可能是兩個原因,一個是與整個美國和整個北約在冷戰結束之後,近年來的安全戰略有關係,他們現在對北約的看法是經歷了一個從不重視到重視的程度,他現在發現,特別是美國,發現盟國還是很重要的,特別是轉型以後的北約。像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為什麼要加進來呢?這裡面又與他最近的形勢所迫有關係。這些國家儘管不是北約的成員國,但是都派兵去阿富汗了,美國現在又找不到成員國來派中國的部隊,所以他就看上了這些“聯絡國家”,想把這些國家正式拉進來不可能,他就提了一個叫“全球夥伴關係”,是這樣來的。
主持人:但是他這樣範圍的一個擴大,內涵不是要發生變化嗎?因為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王寶付:從地緣關繫上説應該是發生變化。
主持人:跟北大西洋已經沒什麼關係了。
王寶付:應該説它超出了這個範圍,過去我們講他建立各種所謂的“聯絡國家”,基本上地緣是有聯絡的,現在一下跳到亞太地區,特別在東亞地區,這就超出了原來地緣之間有聯絡的範圍。從冷戰結束以後,北約實際上完成了兩輪東擴了,這兩輪東擴過程當中,他還建立了各種各樣的關係,這個關係就像剛才馮教授講的,在當前的情況下,美國非常需要利用同盟的資源來解決當前的困難。
主持人:
而且確實在發生冷戰之後,北約一直在擴大,不僅僅是北約成員國數量的增加,北約東擴,而且包括外圍的一些有聯絡、有合作的國家數量也在在增加。我們通過一個短片可以來了解一下北約擴大的情況。
新聞背景: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12個國家在1949年組成的一個軍事集團。最初,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的目的是要和二戰後的蘇聯對抗。當時的條約規定,締約國實行“集體防禦”,任何締約國同它國發生戰爭時,成員國必須給予幫助,包括使用武力。
在過去的50多年裏,北約共經歷了五次擴充,成員國由成立時的12個發展到現在的26個。希臘和土耳其于1952年,聯邦德國和西班牙分別於1955年和1982年加入該組織。1999年3月12號,原華沙條約成員國波蘭、匈牙利和捷克也加入了北約,其前沿地區向俄羅斯邊境推進了650至750公里。到2002年11月,北約布拉格首腦會議決定接納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7個國家加入北約。這是北約自1949年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擴充,北約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軍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