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著名間諜“隱面人”與“柏林墻”的一生糾葛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1月21日 10:21 來源:

  

  提要: 前東德國家安全部副部長、冷戰時期國際情報界的馬庫斯沃爾夫是舉世聞名的“隱面人”。在長達34年的諜報生涯中,他領導的東德國外情報局曾是冷戰時代規模最大的情報機構之一,手下指揮著多達3萬名特工。上世紀70年代,他甚至在當時西德總理勃蘭特身邊也安插了一名特工,並最終導致勃蘭特總理下臺,釀成“戰後德國最大間諜醜聞”。
  
2006年11月9日,沃爾夫在睡夢中安然逝世,享年83歲。巧合的是,當天也正好是柏林墻倒塌的17週年紀念日。〔點擊觀看精彩視頻] 〔關於柏林墻〕

一、“隱面人”的“柏林墻”人生
  1961年8月,柏林墻的修建,不僅將柏林這座世界名城一分為二,還劃分出了兩大意識形態和軍事集團,成為戰後歐洲分裂的象徵。與此同時,柏林墻兩側的間諜戰也打得如火如荼。不少東德間諜潛入了西德重要的公司和政府部門,有的甚至晉陞到了很高的位置。所有這些背後,一位神秘人物的時隱時現,引起了西方情報部門的關注。他就是馬庫斯沃爾夫,冷戰時期,他在德國境內外指揮的正式特工多達4000余名, 除此以外,還培訓了無數的情報員、交通員和特工教練。

  “就連我的敵人也不得不承認,我領導下的外國情報局是歐洲大陸上最卓有成效的情報機構。我了解到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秘密比她的總理還要多。”——馬庫斯沃爾夫

  沃爾夫的間諜生涯可謂“業績輝煌”。在自傳《隱面人》裏,沃爾夫這樣寫到:“我個人的一生像是一條長長的弧線。它的起點,無論用任何客觀標準衡量,都可説是一個宏偉的目標。我們這些東德社會主義者試圖建立一個新型的社會,永遠不再重復德國的歷史罪惡。”

二、著名"間諜醜聞"——"紀堯姆"事件
  他説,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基於保護國家和維護和平的信仰。不過他自己也承認,“現實有時會和信仰背道而馳。著名的“紀堯姆”事件,就透著沃爾夫終生難言的迷茫。京特紀堯姆,原在東德國家安全部下屬的一家出版社工作。 20世紀50年代中期,按照沃爾夫的指示,他和妻子潛入西德,並設法加入了社民黨。由於勤奮謹慎善於交際,紀堯姆很快引起了黨內人士的注意。 1964年,紀堯姆成為社民黨法蘭克福區的負責人。 1969年9月,德國社民黨在戰後首次獲得大選勝利。 不久,紀堯姆經過嚴格審查,成功打入西德總理勃蘭特的辦公室,並被提拔為總理首席助理。從此,大量西德和北約的核心機密流入了沃爾夫手中。1974年4月,紀堯姆的間諜活動敗露, 這個事件猶如石破天驚,在西德政壇引起了強烈地震,直接導致西德總理勃蘭特的下臺,成為當時東德陣營間諜活動的成功典範。不過,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勃蘭特是聯邦德國最早推行緩和政策的總理, 這一政策在當時的確緩和了東西方關係。 而沃爾夫所指揮的間諜活動卻使得這位總理被迫辭職, 連沃爾夫自己也承認,勃蘭特的下臺並不符合民主德國當時的國家利益。

  “把京特紀堯姆安插在西德政府首腦身邊,有人認為這是我諜報生涯中最大的成功,我自己一度也這樣認為。但現在想來這也是我最大的失誤。”——沃爾夫

三、“隱面人”第一次浮出水面
  直到1978年,“隱面人”才浮出水面。那一年,瑞典情報人員在斯德哥爾摩街頭偷拍了一位神秘人物和西德某官員會面的照片,事後,一名變節的東德情報人員參加了指認工作。

  至此,馬庫斯沃爾夫, 這位冷戰期間東德間諜活動的靈魂人物,第一次露出廬山真面目。

四、“柏林墻”倒塌後的日子
  17年前的這一天,1989年11月9號晚上,柏林墻轟然倒塌。東德人絡繹不絕地穿過開放的邊境,與西德那邊的同胞和親人熱情擁抱。 當時,這位老人坐在電視機前神情迷惘地目睹了這一幕,幾個月後,老人的命運因柏林墻的倒塌被改變。
  
  在柏林墻倒塌幾個月後,沃爾夫上了西德政府的通緝名單,幾年後以“叛國罪”和“賄賂罪”被判處6年監禁。

  沃爾夫究竟是愛國者還是叛國者?歷史對沃爾夫似乎也無法做出一個蓋棺論斷的評價。不過,沃爾夫本人卻對自己的這段經歷有著更深層次的看法。

  “回顧冷戰期間我親身經歷的這場獨特的交鋒時,我作為其中一員不尋求任何寬恕。我的一方曾為反對法西斯的復活奮鬥過,也曾為社會主義和自由奮鬥過。這一崇高目標最後落空了,但我仍然相信它是可以實現的。我的信仰依然不變。”——馬庫斯沃爾夫

  1993年,德國法院以“叛國”罪判處沃爾夫6年監禁後,沃爾夫開始了長達四年的上訴。

  在上訴中他堅持認為,自己沒有被判祖國,這是一場勝利者對失敗者的審判,是不公平的。因為在冷戰中,西德的情報機關跟他們一樣,也做著同樣的事情。

  戰後,德國的法律規定了東西德人應受同等對待,但事實卻不是這樣。原東德的情報人員受到了審查和監控,沒有受審判的也普遍比原西德情報人員的待遇差。東德外交官因“與前制度的瓜葛太深”而丟掉工作,而曾經與他們坐在一張談判桌上的西德外交官卻繼續官運亨通;東德間諜成了被告,而西德間諜卻成了證人。

  其實,沃爾夫有很多機會可以避免這場審判。東西德統一後,西德和美國情報機關人員都對沃爾夫提出用情報換自由,但沃爾夫拒絕了。退休後,沃爾夫一直在寫書。因為他認為,“真正的歷史不能只由勝利者撰寫。”

  馬庫斯沃爾夫其人——1923年1月,沃爾夫出生在德國巴-符州小鎮黑興根。 他的父親是一名猶太醫生兼作家,也是一位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母親也是一名共産黨員。
  1933年希特勒上臺後,他們一家人輾轉流亡到了蘇聯。在俄羅斯,馬庫斯沃爾夫讀完了中學,之後,他被送到“共産國際”一所學校接受政治和情報業務的訓練。1945年希特勒滅亡之後,沃爾夫回到德國。 1957年,不到30歲的沃爾夫當上了東德國家安全部對外情報總局局長,後來,又升任該部副部長。
  在回憶錄中,沃爾夫稱,小時候家庭和青年時期在蘇聯的經歷對他的一生影響很大。
  前東德共産黨員:他是個傳奇人物,很顯然他做了很多事情,比如收集情報或者間諜工作,不管你怎麼評價他(的一生),他的確是讓人刮目相看。
  編後語:在談到一些有爭議的事件時,沃爾夫這樣寫到:“我的思維方式是在反法西斯過程中形成的。我們當時認為,面對窮兇極惡的敵人,幾乎沒有什麼不能用的手段。這種態度也在日後決定了我們的思維方式。也就是説,每當聽到有人罵我們時,我們首先想到的不是“他們説的是否屬實?”而是他們攻擊我們是否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目的?”

  如今冷戰的鐵幕已經蕩然無存,然而沃爾夫的隱面人生留給我們思考卻是:類似的冷戰思維,真的徹底消失了嗎?

責編:武林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