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國集團首腦會議17日降下了帷幕。此次會議通過的共同文件至少有11份。這些文件除能源安全、傳染病防治和教育這三個會前就已經確定的主題外,還涉及了打擊恐怖主義、反腐敗、國際貿易、保護知識産權和非洲經濟發展等國際問題。甚至連朝鮮試射導彈事件、伊朗核問題和黎以衝突等國際熱點,也被列入了會議討論的範疇,並分別通過了關於中東地區局勢和核不擴散問題的兩份聯合聲明。而在15日的美俄會晤中,美國總統布什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還通過了《反核恐怖全球倡議》等數份文件。
應該説,本屆八國峰會議題之廣是前所未有的,八國集團對國際事務的關注,正呈現越管越“寬”的趨勢。然而,攤子鋪得太大未必能保證內容足夠精彩。例如,在上述提到的種種文件和聲明中,對全球和平與發展有重要意義的、具備實質性作用的有多少?這點恐怕還有待觀察。
不過,中國前駐APEC高官王生認為,儘管一些話題只是泛泛而談,但本屆八國峰會還是有亮點可尋的。
第一,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16日在出席八國集團同發展中國家領導人對話會議時提出:努力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符合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福祉。這是中國獨立自主和平外交路線在新形勢下的適時反映,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針對性。
冷戰結束後,雖然大的戰事沒有發生,但地區性衝突依然不斷,恐怖襲擊更是頻頻發生,殘酷的現實令人不安和失望。因此,王?生認為,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存在著實現和諧的普遍需要和一定的客觀條件。“建設和諧世界”的理念,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這是中國新一代領導人最新的外交實踐,也是歷史的總結和對世界前景的展望和追求,並不是像某些人説的那樣,出於“浪漫情懷”,更不是像某些人説的那樣,目的在於對付某某國家。
第二,在本屆八國峰會中,中國、印度和俄羅斯三國舉行了首次正式會晤。這一會晤無論是對尋求戰略合作的中印俄,還是對全世界的戰略平衡而言,都具有重要意義。
早在2002年,美國的相關報告中就曾指出:俄羅斯、印度和中國是“世界上最難對付的”三個國家。而在今年布什總統的國情咨文中,上述三國又被列為處於“戰略十字路口”的國家。足可見美國政府對這三國的重視程度。在軍事及資源方面,俄羅斯繼承了前超級大國蘇聯的衣缽,依然算得上是超級大國。而且,在如今能源價格日益上漲的大環境下,俄羅斯曾經低迷的經濟也開始大步邁向復蘇;中國和印度則是全球最大的兩個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連續十幾年保持領先地位。因此,美國一直堅信,如果中印俄三國結成同盟,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美國本身的霸主地位。不過,王?生認為,這一觀點完全是美國用冷戰思維看待中印俄三國合作的後果,是完全錯誤的。實際上,恰恰是上述三國尋求合作、不搞對抗的方針樹立了一種全新的戰略合作模式,並且與美日同盟那種針對第三方的合作模式形成了鮮明對比。
八國峰會向來被看作是發達國家的舞臺,然而在發展中國家力量日益強大的今天,這個舞臺看來也要作些與時俱進的改進。因為如果缺了發展中國家這一角色,峰會的舞臺再大也只是一場獨角戲而已。 (記者 葛小瑜)
責編:常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