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7月15日電(記者王雪梅) 八國集團首腦會議是由西方七國首腦會議演變而來。1975年11月,法國、美國、德國、日本、英國和意大利六國領導人在法國的倡議下在巴黎郊外的朗布依埃舉行了首次最高級經濟會議,以協調各國政策,重振西方經濟。1976年六國領導人舉行第二次會議時,加拿大應邀與會,形成七國集團,也被稱為“西方七國首腦會議”。此後,西方七國首腦會議每年輪流在各成員國召開一次。從1977年起,歐洲共同體(後改名為歐洲聯盟)委員會主席亦應邀與會。
1991年7月,西方七國首腦會議在倫敦舉行。時任英國首相的梅傑作為東道主邀請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在峰會後同七國首腦舉行會談,即“7+1”會談。1992年7月,西方七國首腦會議在德國慕尼黑結束後,七國領導人與俄羅斯總統葉利欽舉行了會談。從此,每年的正式會議後,俄羅斯領導人都要參加“7+1”會談,且參與程度逐步提升,1994年俄羅斯獲准參加政治問題的討論。
1997年在美國丹佛舉行的西方七國首腦會議上,俄羅斯總統葉利欽應邀以正式與會者的身份“自始至終”參加會議,並首次與七國首腦以八國集團首腦會議的名義共同發表“最後公報”。自此,西方七國首腦會議演化為八國集團首腦會議,八國集團格局形成。
1998年5月,八國集團首腦會議在英國伯明翰舉行。這次會議完成了七國集團向八國集團的轉變。俄羅斯成為八國集團的完全成員國,參與八國集團的所有討論。但是,七國集團仍然客觀地存在著。
2002年6月,在加拿大舉行的八國集團首腦會議上,俄羅斯被接納為八國集團的正式成員。八國領導人在此次會議上就繼續打擊恐怖主義、中東局勢、世界經濟形勢、援助非洲等問題達成共識。
近兩年來,八國集團首腦會議除討論有關國際政治、經濟問題外,氣候、環境保護等也成為會議的議題。(完)
責編:孫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