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體育新聞 > 正文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武林大會》蔡李佛拳全國選拔 蔡李佛拳介紹片

 

CCTV.com  2007年09月21日 15:50  來源:  

     

  蔡李佛拳是南拳拳種之一, 雖然僅有一百多年曆史,但在閩粵港澳及東南亞地區的流行卻相當廣泛。該拳由廣東省新會縣京梅鄉拱北人陳享(1805/1814-1875)所創,“蔡李佛拳”是陳享融會貫通蔡、李、佛(陳)三家拳之長創造而形成了拳術流派之一花獨秀。據文獻記載,陳享年青時曾先後拜“獨杖禪師”陳遠護(佛家)、至善大師李友山(李家)和少林青草和尚蔡福(蔡家)為師,學成後返鄉。回家後,他將所學武功去蕪存精,獨創了一套武術體系,這套武功集多家拳法的掌法、腿技、拳術之長,拳路氣勢磅薄,套路多達193套,整個體系十分科學,有“南拳北派化”之稱。為報答三位師傅的培育之恩,陳享取三位師父的姓氏,將拳法命名為“蔡李佛”。

  此拳自陳享至今經過了140多年的流傳,枝繁葉茂,成為廣東嶺南拳術一大流派。流行于廣州、佛山、肇慶、番禺、南海、江門、新會、中山等地,廣西、台灣、香港、澳門等地頗有流傳在國外家也很有影響.

  一、 關於陳享

  陳享是清朝晚期嶺南武術界的傳奇人物,傑出的技擊名家。其幼年聰穎,愛好武術。陳享一生充滿傳奇色彩。 自小深受"反清復明"思想熏陶,只想為百姓除害,時刻牢記蔡福臨別囑咐"不便為仕"師訓。苦心鑽研武學。前後花了兩年時間,將歷年所學,去蕪存精,集多家掌法、腿技、拳術之長,于道光十六年(1836),獨創剛柔相濟、攻防兼備的武術訓練體系。

  1840年,林則徐"禁煙",陳享義不容辭,協助林則徐訓練義勇水師。鴉片戰爭爆發,他毅然率領眾弟子投入廣州虎門水師衙門麾下,英勇抗擊外來侵略。因清政府屈膝投降,林則徐被貶,香港被割讓。他看透了滿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帶眾弟子返回京梅,抱著"以武強族"的信念,積極宣揚"吾技進可禦外侮、退則強身健魄"的主張。一邊悉心傳授武技、一邊抓緊策劃"洪聖"武館的組織建設。由於組織得力,一時間蔡李佛洪聖館像天女散花,發展神速。至今洪勝武館的對聯仍是當年的舊跡:"蔡李佛門源自始,少林嫡派是真傳";

  1852年,適逢太平天國運動方興未艾,陳享赴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處當幕客,協助訓練起義軍將士。在任廣東會館及福建會館的武術教師時,"金山大埠"有位名叫基利士的俄國惡霸,自稱世界大力士,恃技橫行,每年都向華僑勒索所謂"年規"。華僑們忍無可忍,以中國會館的名義聘請陳享去主持公道。陳享懷著滿腔愛國熱忱,慷慨應聘前往。到達"金山大埠"後,基利士竟然提出先要立下"生死文書"比武。比武中,基利士用淩厲的拳腳猛攻要害,欲置人于死地。但享公身手靈活,擅走活步,忽前忽後,忽左忽右,恍如遊龍一般。基利士見自己拳拳落空,便暴跳如雷,猛地飛起右腳,使盡全身之力踢向陳享心窩。陳享避其鋒芒,隨即一招"騎龍扛掌",將之拋了一丈之外,基利士不甘敗陣,從地上爬起來再戰。陳享看準空隙用右肘撞其胸口,致其胸骨折斷,倒地不起。在場觀戰的華僑出於氣憤,一致要求將其斃命,以免後患。有良好武德的陳享沒有乘人之危,令人將基利士扶起。此後近一月,陳享施用少林跌打醫術給基利士治傷,直至其康復。基利士完全被陳享的技藝武德所折服,在當地登報公開向華僑致歉,並保證永遠不欺侮華僑。從此,陳享的威名不徑而走,名揚海外。

  1862年清同治年間,年近花甲的陳享應香港廣東會館之聘,任武術教頭。適逢港英政府興建跑馬場,為招攬生意,聘得一俄國大力士在灣仔設擂臺,公開挑戰中國武術。當時在港的十多名中國拳師與之打擂,均敗陣而歸。因而,大力士目空一切,登報宣稱:中國人無能,沒有一人能敵過他的一隻手臂。陳享在其眾徒的懇請下,前往應戰。因打擂是按"西洋拳"的規則,雙手戴上拳套,不許踢腳用肘,中國武術的手法受到掣肘。他沉著應戰,運用閃電般的步法左閃右突,避其銳氣,同時暗中摸清對方的拳路和破綻,來回數十回合,體壯如牛的大力士出拳的威力開始減弱。陳享見時機已到,看準對方破綻,故意讓開"雄門",躲過大力士的一記重拳,以泰山壓頂般使出"擂陰槌",直插大力士的脅部。俄國大力士慘叫一聲倒地,方欲起身又跌下,最後只能用擔架抬走。

  1868年,陳享落葉歸根,重返故里。期間仍孜孜不倦,系統輯編武學理論,專注著書立説,將少林內外功法、跌打醫術、佛家技擊心法,西洋搏擊技法等特點,結合自己平生所學和多年的實戰經驗、教學體會總結編成《蔡李佛技擊學》等書,以傳後代。

  陳享不愧為心存民族主義大義的英雄。他奮發進取、鍥而不捨、不畏強暴、不屈不撓的精神,值得我們敬仰學習;他尊師重道、飲水思源的民族優秀傳統美德,值得我們傳頌繼承。陳享的人生軌跡,給武術愛好者提供一定的研究空間。他研創的蔡李佛拳已成為中華武術運動的一部分,它不僅屬於中國,而且屬於世界。

  二、 傳説中的李小龍與蔡李佛拳

  談起李小龍對蔡李佛拳的學習,還須講一個故事。一次李小龍正赴一個朋友的約會,但他發現路邊的草坪上有一位老人在教三位年輕人練習拳法,此時小龍不僅手癢,且口也閒不住,便説他們的動作太大,太花俏,在真正的打鬥中不一定能用得上。以往從未嘗過敗跡的李小龍,當然瞧不起其他習武者。惟令小龍意想不到的是,三位年輕人沒出聲,那位老人倒先讓他過去試試,這正合李小龍的心意,但一交手李小龍便被震驚了,因為李小龍尚未反應過來即被擊中了,但他此時還以為是自己尚未準備好才被突然擊中的。於是雙方約定再戰,結果這一次李小龍輸得更慘,因為他差一點被那位老人擊倒,這下他不得不心服口服了。事實上李小龍的功夫雖勝過三位年輕人,卻遠非老人家的對手,因為老人家在來香港定居之前亦是內地一位久經戰陣的武壇名師,現在是來港安享晚年的,故並不打算開館授徒,但卻經不住小龍的再三懇求,只得答應收他為徒,但首先要李小龍答應他一個條件,即不得對外説出自己的姓名。見老人能答應收自己為徒,李小龍已是高興萬分,自然答應恩師的要求。當然老人家交給李小龍的著法便是蔡李佛拳其最典型的拳法動----“插槌”技術,可見蔡李佛拳對李小龍及其截拳道的影響。

  三、 蔡李佛拳法的特點:

  陳享創立的蔡李佛拳,拳路氣勢磅薄,別具一格,有"南拳北派化"之稱。它以橋法(手上功夫)為主,兼以腿法。其中以五輪槌等拳法為代表。插槌有五種手法,分別是正插、側插、陰插、陽插、彈插,無論那種插法都要求握“姜子槌”(蛇形拳),屈握四指的第二關節作拳鋒,亦拳亦掌,加上出招時要求偏身收腹、提氣松膊,其目的是增加出拳攻擊對方的長度和殺傷力,更便於連擊及隨機變招。招式多以握右拳前插,左手同時用柳葉掌防護或輔助,有道是:“防之必然防、攻之不意攻,後其所發、先其而至”,這是蔡李佛“插槌”拳理的精髓所在。

  蔡李佛拳以剛為主,剛柔相濟。出手直而非直,曲而非曲,萬般變化都在運轉之間,即一個“巧”字。也就是説與敵交手,借勢打勢,借力打力。身型端正,肩松腰活,動作舒展大方。“姜子錘”是此拳種的獨特手型,手法要求長、中、短結合、左右開弓,出手如輪轉,勢勢相連,變化莫測;腿法疾速而隱蔽,屈伸性腿法較多,手腳配合密切;勁力充沛,勢雄力猛,有推山移海之勢;吸氣蓄勁,吐氣發聲,常發“域(畫)、的、益”三音,故有“聽其三聲者可知其為蔡李佛派”之説。

  蔡李佛拳的主要拳術套路有38套,它們又分初,中,高三級。有平拳,梅花八卦,五形拳,虎形拳與白模拳等,而洪人八卦拳、金剛羅漢掌、白毛拳又是蔡李佛拳的主要代表。

  四、 蔡李佛拳的器械

  蔡李佛拳的器械套路也十分豐富。有單腰刀,小梅花雙刀,左右十三槍,鉤鐮槍,雙夾單棍,抽殺八卦棍,青龍劍,飛龍梅花雙劍,方天戟,小金剛鈀,銅錘,金龍軟鞭等。

  還有各種樁法。有馬樁,秤樁,三星樁,穿龍樁,大開門樁,練步樁,大八卦樁,大梅花拳樁,梅花刀樁,八卦棍樁,小竹林樁等。蔡李佛拳講求未練拳式之前,先習馬步。馬步有高低之分,初練馬步以低樁馬步為主大而開展,使勁能達下肢,要氣沉丹田,達于氣海。高樁馬,步小而靈活,利於搏擊,但未熟練低樁馬,而用高馬步,則步法輕浮而不穩。樁馬步即將來一切拳術、器械搏擊之基礎,等於建築樓宇時之樁木,樓愈高,樁木入地就愈深,地基穩固,如此高樓,雖處狂風暴雨之中,亦能屹立不動。

  總之,蔡李佛拳在練習拳式時,動作姿式,先求舒展,自然放鬆,不尚拙力。舉手、投足、呼吸、吐納均須純自然,動靜虛實,再加之腰部力量的主宰,根基在腿部力量的支撐,無論拳械搏擊,任使動作,必將上、下一致,步隨身換,力由脊發,自如機勢,一攻一化,均須用勁,如不能穩重靈活,何能應變制機,訣雲:“靜如山嶽,動若兔脫”蔡李佛拳是也。

責編:賈文國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