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館迎來貴賓 國際特奧主席期待相逢上海 |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01日 17:35 來源:
新民晚報消息:昨天中午,哈爾濱商業大學籃球館突然來了名“不速之客”——國際特奧會主席蒂 施萊佛在工作人員陪同下,饒有興致地來到比賽現場,觀看在此舉行的第四屆全國特奧運動會籃球個人技術比賽。參觀過程中,施萊佛欣然接受本報記者專訪,直言自己此次來華真正目的:“一切為了2007年上海國際特奧運動會”。
期待觀眾支持
滿臉堆著微笑,採訪中,施萊佛首先大大褒揚了一番腳下的這片黑土地,稱讚哈爾濱無論從“軟體”(賽程設置、管理)方面還是從“硬體”(場館條件)方面,都為特奧運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保證比賽的順利進行。
“在前面參觀的舉重及羽毛球比賽中,我們發現來自各地區的運動員在賽前都曾受到過相關訓練,這樣很好。”施萊弗還祝願黑龍江省在推動特奧事業的發展中取得更大成績。
他認為,儘管特奧會不像奧運會金牌那樣將給獲得者帶來許多物質上的利益,但對於智障人群來説,特奧金牌給他們帶來的精神上的收益,卻是難以用金錢來衡量的。金牌其實是一種鼓勵——“鼓勵所有的智障人士勇敢地去參與,去拼搏,去融入到這個和諧社會當中去。”
話鋒一轉,面對觀眾席空蕩蕩的體育館,施萊弗提出一種新的設想:“我們正考慮今後比賽將對公眾開放,甚至可以進行一定程度的售票和贈票觀摩。”
期待人人參與
施萊佛這念頭並非一時興起,其目的主要是讓更多人能參與到特奧事業中去。“國際特奧會面臨的挑戰就是如何邀請觀眾來觀看比賽,讓更多觀眾走近特奧運動,更多地理解、支持智障人士。”施萊佛説。
“其實,特奧運動沒有旁觀者,每個人都是參與者。”在施萊佛眼中“每個公民都可以參與到特奧運動中來,互相學習借鑒,同時享受特奧運動帶來的樂趣。”而作為健全人,觀眾本身更能通過比賽,學習到特奧運動員們的堅韌精神,受到心靈震撼!
他坦言,目前社會對特奧運動的認識依然存在不足,即使一些智障人的家屬也沒有認識到特奧運動給智障人及其家庭帶來的好處,所以特奧會比賽才會缺少觀眾。
期待更加精彩
2007年上海國際特奧會是國際夏季特奧會第一次走進亞洲,第一次走進發展中國家,也將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特奧會,“它將在世界特奧史上創造許多第一。”施萊佛充滿期待地用“里程碑”一詞來形容上海特奧會在世界特奧運動歷史上的角色。“巧合的是,在不少外界媒體觀點中,2008年北京奧運會也是奧林匹克運動發展的一個標誌,同樣是‘里程碑’!”
施萊佛認為,通過在北京舉辦奧運會,可以將奧林匹克運動的理想傳遞到亞洲,傳遞到中國。而同樣的,“特奧會在上海舉行,不僅會推動中國特奧運動,也將促進亞太地區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發展特奧運動。”施萊佛希望通過2007年上海特奧會,使中國更加關注智障人士的生活,使他們表現得更加積極,“中國為其他國家和地區做了好榜樣。”
期待社會關愛
上海一詞似乎已成為施萊佛如今使用頻率頗高的一詞,談起一年多以前的上海之行,他面露喜悅之情,“在上海的兩天令我非常激動,終身難忘!”
訪談間,施萊佛不斷提到14個月這個時間概念。提醒著自己也仿佛是提醒著世界——這正是距離2007年上海國際特奧運動會舉辦期限。“這期間我們將聯合上海市政府、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等部門,來進行一系列宣傳籌備工作,也希望能通過這樣的過程,讓所有上海市民都能融入特奧會的氛圍,改變對智障人士的偏見,認識、理解以及投入到這個活動中來。”
服務——接納——行動,這是施萊佛對上海人的期待。他表示,特奧運動是極其特殊的比賽,它既不強調運動器械的專業程度,也不注重運動場館的大小,“特奧會不僅僅是體育賽事,更是項關愛智障人士的長期活動,它是為了給予智障人士自立的勇氣,更為了呼喚社會對這個弱勢群體的關注與關愛。”在他看來,特奧會將給中國提供一個展現和諧社會、提倡“尊重共性、包容差異”價值的機會。
“我堅信明年的上海會是非常成功的東道主。”採訪結束時,施萊佛這樣斷言。轉身走了幾步,他卻突然回頭,一臉陽光燦爛地對記者補充道,“我們明年在上海見!”
責編:張青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