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體育日報消息:每屆世界盃,都是一次提高或者損害球員個人以及足球運動整體聲譽的機會。2006年世界盃,留給我們的又是什麼呢?回頭看看過去的幾個星期,我擔心這屆世界盃給足球和球員的聲譽造成的損害要比想象的大,而且,所産生的問題也遠比能解答的問題要多。最值得深思的地方,除了許多球員在技術能力上的表現讓人失望外,還有球場上各種花招與小動作的氾濫。體育道德被不計代價地犧牲,取而代之的是對比賽結果的功利追求。
假摔與假受傷已經成為了一種“瘟疫”,很多球員在對方沒有接觸到的情況下就表現出被侵犯的表情或動作,或者更常見的對對方無害的挑戰做出過度反應,球迷對此已經感到噁心。上述行為,只能讓耍花招者得到不公平的優勢,比如,贏得一個任意球、點球,或者讓對方球員受罰。
如果球員們繼續如此肆無忌憚地欺騙自己的同行、裁判和觀眾,那麼,賽後的錄像分析以及賽場邊的電視回放,將會不可避免地被規則所採用。任何球員如果依靠欺騙手段讓對手得紅牌或黃牌的,那這牌就應該轉移到欺騙者的頭上。如果有球員用假摔贏得了一個點球,那他就應該被禁賽三場。
球員之所以欺騙,是因為他們相信他們能很漂亮地欺騙。對裁判來説,要想判斷一位球員是不是假摔或者做出了誇張的受害反應是非常困難的,但如果球員們知道他們的行為賽後將會放到錄像上分析,那恐怕就不敢在球場上玩這套令人作嘔的東西。
體育道德淪喪的最典型象徵,是有球員受傷時將球踢出界的行為越來越像鬧劇。在最初階段,將球踢出界是純粹的體育風尚,但現在,卻有人將這一行為也納入了自己的戰術花招當中。比如,當對手發動進攻時,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球員會選擇“受傷”倒下,目的只是阻止對方的進攻。傳統上,當比賽重新開始時,皮球要送還給對方,但現在,很多球員卻只是讓對手獲得一個門球或者界外球。更有甚者,有些球隊不將皮球送還給對手,這讓比賽氛圍變得酸臭無比。足球應該拋棄這種敗壞的實踐。在有隊友受傷的情況下,一位球員要想停止比賽,就必須得考慮是隊友的傷勢重要還是球隊的進攻重要,因為他如果將球踢出界外,那接下來對手肯定會借機掌握控球權。
足球的聲譽因為以上種種的花招而導致損害,球員的身份因此而受損的也不少,足球對此有著各式各樣的記憶。比如,小小羅納爾多就很難擺脫因為耍花招而引來的批評,但魯尼很快就能得到人們的原諒,他不會像貝克漢姆在1998年世界盃後那樣長久遭受輿論攻擊。
國際足聯,出於讓世界盃最後階段的舞臺變得更“乾淨”的考慮,在最後四場比賽中都沒有安排歐洲籍裁判,阿根廷裁判埃裏松多因為先後執法揭幕戰和決賽而載入史冊。
對於球場“制假者”的反感,促使一位英國裁判寫下了五點阻止球員耍花招的建議,儘管這些建議幾乎不可能被國際足聯採用,但依舊可以拿來一讀,至少,這反映出一種願望,更多人,還是願意看到更乾淨、更精彩的比賽,這五點建議為:一,用欺騙手段讓對手得黃牌的,黃牌將轉移到欺騙者身上;二,用欺騙手段讓對手得紅牌的,紅牌將轉移到欺騙者身上;三,錄像查明有球員用欺騙方法贏得了一個點球的,那這麼球員將被禁賽三場;四,建議裁判給對手亮牌的球員,也應該被亮一張黃牌;五,A隊有球員受傷,B隊將球踢出界外,那A隊應該將界外球直接扔給B隊。(特約記者 沈慶豐)
責編:賈文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