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不承認"足球"是一個産業 看德國世界盃有感 
移動用戶
聯通用戶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7月10日 08:41 來源:

  成都商報消息:世界盃的錢從哪兒來

  國際足聯在本屆世界盃上賺得滿缽滿盆!分給每一支進32強的球隊最低相當於3600萬人民幣的獎金,這還不算每隊每天15萬人民幣的補助和每隊45人來回的商務艙免費機票,也不包括前四名高達6850萬瑞士法郎的獎金。國際足聯哪兒來的這麼多錢?是各國政府給的嗎?是各國足協上繳的會費嗎?不是!

  主辦國德國這次大約有110萬外國球迷涌入該國觀球,直接的消費超過了200億人民幣,而因為世界盃的主辦使德國增加的旅游收入,官方的統計是250億歐元! 300億人次的電視收視率在全世界絕對是無與倫比的!它帶動的博彩業、餐飲業、交通運輸業、廣告業、甚至家電、酒店、旅游商品的銷售都是驚人的!各個國家都挖空心思利用“足球”拉動消費,其實早在六年前,國際足聯公佈的數字上,全球的足球産業已經超越了汽車工業。

  然而在中國,媒體的絕大多數的報道、評述都是圍繞足球技戰術,足球的風格、流派,各隊的水平實力,裁判的標準,進球數的游戲等等進行的!而足球與市場、消費,足球與拉動經濟,足球到底能造就多少就業機會、給老百姓帶來多少實惠?這類東西很少見諸報道。這方面幾乎沒有哪個部門有多少實際的研究。

  中國足球,並未走向市場

  足球走向市場很簡單的標誌就是“公司化”,各球隊所屬俱樂部在當地工商局註冊,合法經營,照章納稅!就算背後有大老闆付款,俱樂部收支總是要平衡的。而政府面對這麼個大市場應當扮演裁判,既要促使這個市場在競爭中有序地發展,又要讓市場公平、公開、公正。

  目前國內雖然有28家中超、中甲俱樂部,但其中多數都是靠國家大企業或壟斷企業支撐的,説白了,也就是拿國家的錢來玩足球的,所以嚴格來説根本就不能稱其為職業足球俱樂部。如果不是“冠名”還有廣告效益的話,中國足球的市場只怕早就已經全線崩潰了。

  與此同時,在急功近利已經幾乎成為了一種潮流的時候,職業球員的數量沒上去,足球學校,業餘足球體校卻大大減少……在中國足球號稱邁上職業足球的背景下,有16個省不再擁有專業或者職業的足球隊!

  28支職業隊,扣除外援,真正能踢上職業聯賽的中國球員其實不超過500人。這個數字對應中國的13億人口,實在是少得可憐!如果轉換一下觀念,在普及的基礎上大力開展職業聯賽,中超、中甲、中乙、中丙齊上陣,年年排出中國足球50強乃至100強的俱樂部,讓職業球員的數量比現在高出10倍8倍!那還用擔心出不了10個、8個孫繼海、鄭智嗎?

  中國足彩,沒和國際接軌

  那麼,讓中國足彩競猜中國自己的職業聯賽,這又是否可行呢?也許會有人覺得這簡直就是“雪上加霜”,讓本來就已經假球傳聞多多的中國足球更加“一假到底”。而我的觀點卻相反:因為足球比賽成為事關切身利益的事情,球迷和彩迷便自然而然成為了足球比賽誠信度的最大監督者!其監督假球、黑哨的力度甚至可能還要高於警方和媒體。原因同樣簡單:一旦對某支球隊的比賽有懷疑,那麼彩票公司只需接下來將它的比賽排除在競猜範圍之外,應該也就“萬事大吉”了。因為“排除在競猜範圍之外”實際上不僅意味着俱樂部的關注度會大幅度下降,而且因為失去了“競猜分成”,也意味着俱樂部的收入大幅度下降。現實利益之下,相信沒有哪傢俱樂部敢拿自己的生存大計開玩笑的!

  據我了解,中國體彩中心也曾經擬定了“6+7”的競猜模式,即競猜6場中超和7場中甲比賽的彩票計劃,但最後是有關方面專程前往體彩中心,中止了這一襁褓中的足彩計劃。 其實彩票競猜本國聯賽不僅可以使足球市場騰飛,對於彩票業本身來講也是一個里程碑。這是足球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中國足球卻與之失之交臂!

  中國的足球市場是天然存在的,中國足球這個大蛋糕應該是完全可以做大的! 我們曾經測算過,目前足彩競猜英超意甲每年收入近70個億,如果加上競猜本國聯賽,將我們的地下賭球資金吸引上來哪怕只有15%,每年彩票收入則會激增到500個億,經濟學家認為這樣一來就不僅可以解決500萬人就業,還將帶動整整一條足球産業鏈。

  世界盃已經結束,但本屆世界盃帶給中國足球的啟示卻應該是才剛剛開始。

責編:張哲

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