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體育消息:當來自日本的主裁判上川策吹響本場比賽結束的哨音時,德國隊本屆世界盃之旅也隨之走到了盡頭。雖然僅從名次上來看,本屆世界盃第三名的成績要略微低於上屆韓日世界盃賽場上的第二名一籌,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本屆世界盃上的德國隊是成功的。因為,他們已經不再是過去那支由卡恩一個人將德國隊帶入決賽的球隊了。現在的這支德國隊,在克林斯曼的調教下已經讓我們看到世界強隊的影子,同時,德國足球偉大復興計劃也已經提上了日程。當朱廣滬、李樹斌親臨德國,以求通過世界盃尋找中國足球探索的方向之時,到底德國人為他們以及中國足球帶來了什麼呢?
整體化是制勝命脈
事實上,現在的這支德國隊並沒有什麼真正意義上的超一流巨星。無論是施魏因斯泰格、克洛澤、波多爾斯基等都還尚處於過渡階段,隊中唯一一名能夠稱得上重量級的,恐怕就是巴拉克了。
不過,這名德國隊的精神領袖由於左腿的膝傷,並沒有在本屆世界盃賽場上表現出韓日世界盃時的那種舍我其誰的霸氣,他在球隊中實質性的作用已經被大大的分散開來。這比起擁有超級豪華陣容的巴西、阿根廷、意大利、法國諸強可以説是不在一個檔次上。不過,就是這樣的一支德國隊,卻能夠一路走到今天,將胸懷大志的葡萄牙以及不可一世的阿根廷摁倒在地。他們在進行的所有7場比賽中,攻入了14個球,失球數僅為8個。他們在比賽中表現出來的攻、守能力在世界盃參賽的32支隊伍中都是名列前茅的。其中的關鍵就是因為德國隊良好的整體進攻體系。雖然缺乏世界頂尖的球星,但是這幫德國人卻在這樣的大前提下團結協作,親力親為。德國隊的23人大名單中,除了第三門將希爾德布蘭未能獲得出場機會之外,其餘的22人均踏上過世界盃的舞台中。無論是博羅夫斯基、奧東科爾還是諾伊維爾,這些所謂的角色球員在主力狀態不佳或因傷無法出戰的時候,很好的挑起了球隊的重擔,為球隊晉級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德國隊的整體實力在本屆世界盃賽場上給了人們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這樣的情況同樣的適用於中國足球。中國足球與德國足球在本質上有著許多相似之處:缺乏球星、技術粗糙、體能良好、身體出眾。不同的是,德國隊的標準是世界級的,而我們的標準是亞洲級的。但是,德國的成功為我們指引了一條明路:雖然從單純的技術水平上來説,我們尚不能跟巴西、阿根廷,甚至是亞洲的日本隊相提並論,但是,中國完全可以從整體性上找到突破口。本屆世界盃賽場上,控球時間領先的球隊大多取得了比賽的勝利。通過積極的跑動、高速的傳切、充沛的體能以及壯實的身體以彌補技術層面上的劣勢,才是我們前進的方向以及目標。德國人通過這些得到了成功,他們成為了世界足壇的探花秀;作為探索階段的中國,也可以利用我們尚存的一些優勢,向著國人心中的夢想發起衝擊。
年輕化是復興根本
克林斯曼上任後的一大舉措就是大力的推行球隊的年輕化。出現在世界盃賽場上的德國隊,23人大名單中僅有4人年齡超過30歲。主力陣容中,更是只有萊曼跟施奈德上了30。施魏因斯泰格、拉姆、波多爾斯基等一幹小將引領著德國新式戰車持續性的挺進,一路殺到了半決賽,並且最終獲得了第三名的殊榮。僅他們三人,就為德國隊貢獻了6個進球。此外,波多爾斯基還摘下了最佳新秀的桂冠。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德國足球未來的希望,相信經過了本屆世界盃的歷練,這群“小鬼”在不久的將來勢必將成長為舉世矚目的王牌級球員,正是克林斯曼的睿智以及堅守著的信念,讓沉淪多年的德國足球再一次站到了世界足壇的風頭浪尖。這幫天才球員的橫空出世,讓德國人在懷念“90黃金一代”的同時,找到了新一代的追捧對象。或許,2010年的南非世界盃乃至是更遠的未來,將會是他們真正圓夢的舞臺。
由於體制以及訓練方式上的差別,中國運動員的壽命大多要比歐美球員短得多,作為對抗性超強的足球運動,這個現象在中國足壇更為顯著。當祁宏、范志毅、李宵鵬、楊晨等老資格國腳相繼淡出國家隊之後,我們看到了中國小將在世青賽上的表現。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將會是未來中國足球的希望,當我們看到克林斯曼瘋狂重用年輕球員從而獲得巨大成功的時候,重視後備力量的培養,完善年輕隊員的素質訓練將會是通往成功的基奠。或許,當這群年輕小將在大賽中得到歷練並且真正走向成熟的時候,中國足球的春天才能真正的到來。
精神力量是球隊靈魂
日爾曼民族是恐怖的,他們可以被打敗,但是永遠都不會被擊潰。先不説他們過去那些不堪回首的侵略史,就看看這支德國足球隊,順境中,他們從來沒有狂妄,在提前獲得小組出線名額之後,他們一直都在關注著其他球隊的情況,甚至沒有放過一天、半天的假。本場比賽,在3比0領先的情況下,我們還是感受到了德意志戰車頑強的鬥志,對每個球,他們都拼盡了全力去爭奪;逆境中,他們也從來沒有氣餒,小組賽面對波蘭、四分之一對陣阿根廷,他們的意志力得到了最好的詮釋。每到關鍵時刻,我們總能從他們身上找到一股精神上的震撼力量。這使得他們從來都不會放棄,從來都不會低下高昂的頭顱,自始至終的保持著旺盛的鬥志。這種力量正是支撐德國隊在本屆世界盃中一次又一次的向高峰攀登的靈魂。
事實上,中國足球從來都是缺少精神的。球員的享樂主義、球隊的小團體主義、地區的本位主義、高層的官僚主義,使得中國足球面臨的困難要遠比想象中大得多,缺乏我們自己的足球精神則是其中的重中之重。由於長期在亞洲中游徘徊,使得國人一次又一次的經歷著從希望到失望的劇痛。中華民族是偉大的,在5000年的歷史長河中,我們沉澱下來了許多值得炫耀的本錢。中國足球想要能夠做到真正的“衝出亞洲,走向世界”,在我們大力宣稱提升技戰術素養、教練員水平的同時,意志力的磨練是必不可少的。德國,乃至是亞洲的韓國,都為我們好好的上了一課。
儘管,中國足球還有很多不臻完善的地方,以至於許多人都對其産生了逆反甚至是抵觸的情緒,但是,平心而論,誰不想看到自己國家的球隊站在世界盃賽場上,為國人爭光呢?中國人都是恨鐵不成鋼的,愛之深,恨之切,當我們看到世界足壇越來越進步的同時,找到差距、迎頭趕上,才是根本。本屆世界盃已接近尾聲,2010年的南非已經在冥冥中向我們揮著手,究竟能否再次上演“米盧神話”,讓中國隊再次出現在世界盃賽場上,將會是中國足協的使命所在。
責編:樊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