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晚報消息:意大利隊球員法 格羅索(右)進球後和隊友吉 讚布羅塔一起慶祝。新華社記者劉大偉攝
當歐洲人把巴西、阿根廷送回老家,2006年世界盃過早喪失了歐洲、南美對決的懸念。或者説,當巔峰對決提前上演後,德國世界盃從某種意義上已經提前結束。在德國,上帝杜絕了冷門,也扼殺了經典。
豪強鎮壓黑馬
德國世界盃不相信冷門,賽前被寄予厚望的非洲球隊除加納晉級之外全軍覆沒,多哥和安哥拉隊更爆出罷賽等醜聞;上一屆書寫神話的韓國隊也被打回原形;兩支前南斯拉伕球隊塞黑隊與克羅地亞隊早早出局;北中美及加勒比地區的墨西哥隊止步16強。
本屆世界盃仿佛深受“德國理性”感染,趨於完美的嚴謹和秩序成為黑馬誕生的桎梏。於是,不再有2002年的塞內加爾、1998年的克羅地亞、1994年的保加利亞、1990年的喀麥隆……
宿命似乎無處不在。倒楣的英格蘭就是30年不勝瑞典;德國人只要罰點球永遠獨孤求敗,逢意大利也必敗;法國20年來必克巴西;葡萄牙30年來就是過不了法國這一關……德國世界盃太過中規中矩,太過屈從於命運。四強誕生之後,本屆世界盃徹底變成“歐錦賽”。
細細玩味,這是一屆只見進球難見經典的世界盃。多年以後,人們能夠記住的2006年德國之夏,或許只有意大利淘汰東道主進軍決賽的巔峰對話,然而最後兩分鐘的“天外飛仙”並不意味著整場比賽就能成為經典,雖然這是一場犯規較少、流暢高速的半決賽,但雙方在90分鐘內的顆粒無收與射門次數偏少(28次),已經與歷史上的經典悄悄拉開了距離。
功利扼殺經典
很難説清一屆世界盃誕生經典的必然因素,但我們必須承認:當世界盃趨於功利,當商業氣息無孔不入,為國家榮譽而戰的球星們多少顯得血性不足———本屆世界盃,巴西的麻木出局就是最好的反面教材,被商業活動搞得身心俱疲的巨星們即使面對宿敵法國也打不起精神。今天的世界盃已經遠非當年的純粹足球,球員在各種誘惑與重壓之下難免力不從心,他們需要的是勝利,但絕不奢求“經典”。
1990年是一個分水嶺,南美球隊開始拋棄藝術和唯美,向歐洲的實用和快速靠攏,當不同的足球派系日益趨同,誕生經典的可能性也大大下降。更重要的是,歐洲幾大聯賽將全球的足球精英幾乎一網打盡,各大洲的足球對手間根本沒有秘密可言,所謂的傳統豪門還能拿出什麼樣的殺手锏和秘密武器?當高科技手段成為足球戰爭最重要的偵察裝備,雙方都能在第一時間進行目標明確的遏制與反遏制———要指望兩支豪門踢出驚天動地的偉大足球漸漸變成奢望。
沒有冷門,缺少經典,這就是2006年的德國世界盃。2010年的南非世界盃或許會不一樣,畢竟,那是一屆在總有奇跡發生的非洲大地上舉辦的世界盃。
在4年後的非洲,讓我們期待驚喜。
責編:王姍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