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早報消息:2004年止步歐洲盃小組賽,德國足球陷入谷底。一個年輕人回國接過了教鞭。一邊大刀闊斧,一邊備受質疑。時間過了兩年,他成了英雄,也改造了日耳曼戰車。
兩年,從否定到肯定
■原問題:一個很不德國的德國人
■改造方向:堅持自我,我行我素
■結果:通過成績征服德國上下
兩年前在沃勒爾辭去國家隊主教練後,德國足協原本第一選擇是希斯菲爾德。在賦閒在家的希帥拒絕接受後,克林斯曼才進入德國足協視線並最終成為國家隊主教練。克林斯曼是個德國人,卻又不像德國人。球員時代的克林斯曼就四處漂泊,此後克林斯曼更是長期居住在美國,如此背景讓德國上下一直沒有停息過對他的質疑。
“克林斯曼應該聽取別人的意見,他需要改正一些錯誤的部分。”恩師貝肯鮑爾不止一次批評過克林斯曼,熱身賽輸給斯洛伐克後,愷撒大帝對門將位置的輪換表達了不滿。隨後德國隊又在熱身賽中輸給土耳其,貝肯鮑爾又批評道:“克林斯曼應該花更多時間在德國,老是留在美國對世界盃備戰沒有好處。”
貝肯鮑爾的質疑只是一方面,以《圖片報》為代表的德國媒體也不曾間斷過對克林斯曼的非議。面對質疑,他的回答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説吧!”我行我素的克林斯曼依舊樂此不疲地穿梭于美國和德國之間,依舊不停地輪換卡恩和萊曼,依舊在瘋狂進球的同時瘋狂失球。“我會用成績證明自己。”克林斯曼的眼神中透露出一股堅毅,正是憑藉這種信念,克林斯曼帶領著德國隊在不被人看好的情況下進入半決賽。而貝肯鮑爾也很快跟著轉向,在德國戰勝瑞典他説:“德國隊的表演無懈可擊,克林斯曼的工作做得太棒了。”
另外,德國總理默克爾對世界盃的關注也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屆,她説:“克林斯曼工作很出色,尤其是在這屆世界盃上,我希望能夠結識他。”由此可以看出,不僅是球迷對現在的德國隊非常認同,就連德國高層對克林斯曼以及德國隊所表現出來的氣質都非常滿意。可以説,克林斯曼通過漫長的批評路,最終贏得了德國人的心。
■指向:層出不窮的質疑
從被公開質疑到贏得大眾認可,克林斯曼堅毅的性格是他獲得成功的關鍵。
責編: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