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國足球三問 世界盃為什麼沒變成"亞洲盃"? 
移動用戶
聯通用戶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7月06日 12:51 來源:

  新華網北京7月5日電 (曾志堅 周之江 李錚) 德國世界盃已近尾聲,當我們感慨亞洲球隊過早出局,世界盃最後階段成為歐錦賽時,也不妨問問它為什麼不是亞洲盃賽,為什麼連中國隊的影子也見不到。

  提出這樣的問題,可能會有人笑話,但突破熟視無睹正是進步源泉之一。

  足球是文化。亞洲文明源遠流長,中華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中唯一未曾中斷的,其覆蓋、影響也早已超出了960萬平方公里。“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等,更是以其與時俱進、創新性、先進性和睿智、果敢、堅毅、寬闊等成為世界財富。這精神資源是安身立命之本,成就了許多人物、事業、國度或地域之成功,可是,在它支撐下的中國足球為何如此軟弱?還是投身於中國足球的人群根本未以其為支撐?

  足球是經濟。中國經濟歷經20多年的飛速發展,已是世界第四大經濟體,世界經濟重心也得以真正開始了從大西洋沿岸到太平洋沿岸的轉變。可是,為什麼我們強大經濟支撐的竟是弱小的足球。我們少燒錢了嗎?看看中國足球聯賽,民企也好,國企也好,投入不可謂不多,我們至少像重視經濟發展一樣重視了足球發展,可為什麼我們的經濟發展與足球發展的反差如此巨大?

  足球是體育。闖蕩國際體壇數十年,世人早已忘記了“東亞病夫”曾經是中國人的一頂帽子。各單項錦標賽、綜合性運動會,我們披金戴銀,傳統的強項不斷鞏固,新興項目不斷令人刮目相看,還一不小心拿了個雅典奧運會金牌第二。同樣是體育項目的足球,至少花了我們與發展其他金牌項目一樣的精力的足球,為什麼總是傷我們的心?別説金牌成色,就是銅牌的成色,我們的足球離它還有多遙遠?

  目前,中國足球的成績可謂“一窮二白”,但支撐它發展的文化、經濟、體育等資源卻是豐富厚實、世界一流。也許我們還可以對中國足球的病弱千問萬問,可當下最值得追問的一點或許是:在講究有效管理、管理出效益的年代,中國足球管理者的管理是否得法,究竟是“兵熊熊一個,還是將熊熊一窩”?

  足球競賽項目在參與人數、使用場地面積等方面顯示了它的龐大性;在露天進行、幾乎不限天氣,對球員身高、體形、年齡、性格、外貌等要求的非一律化彰顯了它的包容性。這是它能成為世界第一運動的魅力所在,對我們在發展足球運動中追求協調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正如一場足球比賽的獲勝方通常是場上場下各位球員、各個位置、各位教練、各種技戰術與動作配合等更協調的一方一樣,走出低谷、創造中國足球輝煌也只能在一個更高水平的和諧環境中實現。這包括老生常談的天時、地利、人和三大要素。

  天時,主要指中國足球的管理制度。鄧小平同志説過,好的制度可以使壞人變好,壞的制度可以使好人變壞。中國足球持續了幾十年的疲軟直接與指導、規範、管理髮展它的制度有關。

  年年月月喊叫著與國際接軌,但在以足球要政績還是以足球要足球,在球員轉會制度,在引進外援制度,在球員薪水制度,在聯賽管理體制,甚至在是否由俱樂部自己決定訓練時間、方式、地點等細節方面,我們存在著太多的“非以球員球隊足球為本”的做法,而集中體現了官本位意志、個人意志、區位意志等不合時代要求的東西。

  中國足球職業聯賽搞了十幾年,究竟是按市場運作,還是按計劃推進,至今還是一頭霧水。至於管理者層面,包括各級足協、俱樂部等,到底是吃足球唐僧肉的多,還是真愛足球的多,相信大家心裏都有一本賬。如此局面下,中國足球究竟是要被管活了——被賦予活力和創造力,還是要被管弱了——缺乏生機與創新,實在值得深思。

  地利,主要指“中央與地方的關係、地方與地方的關係”。中國足球的現行發展大架構表現為中國足協領導下的各地方足協、各俱樂部的相互作用體系。這其中自然存在著利益博弈這條主線。它一直以來的基本格局是,中國足協大權在握,領導一切,它一方面既在有些方面力推市場化運作,另一方面又借市場化運作及其成果鞏固自己的“計劃權力”,或曰行政權力,包括經濟利益。難怪有人説“中國四大黑,最黑是足球”。

  這樣行事不僅必然與足球領域的市場經濟主體——各俱樂部發生直接利益衝突,同時也干擾了各俱樂部的企業化正常運行。從近些年有關俱樂部聯手對中國足協“逼宮”、有關企業憤然退出足球領域等大小事件中,我們可見兩者間幾近水火不容之勢。

  這般結果,看似一個俱樂部的衰退或易主,實質是直接危害了俱樂部領導下的球隊與球員的成長壯大。可以説,中國足球發展體制中,究竟是足協權力應當不斷弱化,擔當好服務角色,真正成為民間化社團組織,還是不斷強化其“政府”職能,永遠做俱樂部的主子,並在經濟利益分配上“不吃虧”,甚至要佔到大頭,直接決定了中國足球的主體——各俱樂部與球隊、球員的強弱興衰。

  人和,基本考慮因素是足協、俱樂部、球隊、球員如何贏得球迷。沒有球迷的足球,如同沒有觀眾的戲劇。上述與球迷相對應的中國足球各類表演者,不要以“假、黑、賭”等既在場內欺騙球迷的感情,又在門票、贊助、經營等場外活動中榨取他們的錢財。中國球迷還沒有幸福到可以“把自己當上帝看待”,但足球從業者至少要把前者當作“第12人”去爭取。在這方面,相關者有太多的事要做,有太遠的路要走。

  天時、地利、人和,若從進一步改革開放著手,中國足球實現此三者的高水平協調,穩步走向高水平應該不是難事。足球領域的改革開放不會傷及國家根本,我們有什麼必要使中國足球背著“官營”的罈罈罐罐踉蹌而行。退一萬步而言,即使足球領域改錯了,重來亦不難。(完)

  世界盃媒體集粹(7月6日)

責編:賈文國

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