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韓喬生:世界盃比賽中的"足球政治" 
移動用戶
聯通用戶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7月04日 16:48 來源:

  東方體育日報消息:歐洲足壇有個規律:一流強隊害怕二流球隊,所以才會有丹麥、希臘奪取歐洲盃的故事發生。但這次德國世界盃,國際足聯非常“講政治”,一直在幫著傳統強隊順利晉級,我還始終認為:1990年德國隊的奪標其實是國際足聯代表全世界人民向剛剛結束分裂的德國人民贈送的一份厚禮。

  不光國際足聯“講政治”,國際奧委會也“講政治”,所以早年曾經有人説:在國際足聯和國際奧委會總之在國際體育界最有權力的機構裏,有一個拉丁語系的強勢集團(薩馬蘭奇和阿維蘭熱就都是説拉丁語系的語言的),他們在掌控和操作體育這個世界。

  但是這個集團後來發生了變化,現在是比利時人羅格和瑞士人布拉特掌握世界體育的最高權力,所以我一直覺得今年的世界盃會是歐洲人奪杯。

  當年德國人是怎麼獲得的世界盃舉辦權?就是因為國際足聯內部政治鬥爭的結果——布拉特和歐洲足聯主席約翰遜爭當阿維蘭熱繼承人的時候,鄭夢準當主席的亞足聯支持布拉特是最後布大爺成為繼承人的關鍵,布大爺當了主席之後支持南非主辦2006年世界盃,本來栓在一起的亞足聯應該聽布大爺的話才對,但是當亞足聯“得寸進尺”地提出在2002年韓日世界盃上多給亞洲幾個出線名額的要求以後,布大爺卻不答應,於是亞足聯在決定2006年世界盃主辦權的關鍵時刻反戈一擊,把票投給了德國。

  國際足聯有23個執委,其中歐洲八個席位亞洲四個席位,本來只有歐洲的八票,德國根本不可能獲得主辦權,但是亞洲的四票投給了德國,正好構成了簡單多數——德國就是這樣贏得了他們本來不可能贏得的世界盃主辦權。

  所以,中國要想獲得世界盃的主辦權,也必須“講政治”,認清國際足壇複雜的政治環境。用基辛格的話説:國際足聯內部的政治鬥爭,就像複雜的中東形勢那樣。除了亞洲足聯以外,要做好歐洲、美洲、非洲的工作,例如説中國在2006年支持了歐洲,2010年支持了非洲,就都是爭取他們支持自己的理由——國際關係的基本原則就是“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世界盃媒體集粹(7月4日)

責編:賈文國

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