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世界盃變歐洲盃 德國戰車能否打破宿命? 
移動用戶
聯通用戶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7月03日 15:08 來源:

  南方日報消息:隨著齊達內率領的法國隊將巴西隊踢出4強,德國世界盃已經徹頭徹尾地變成了一屆歐洲盃。

  算上這一次,歷史上世界盃變成歐洲盃已經出現了4次:1934年、1966年、1982年和2006年。值得一提的是,在前3次的世界盃賽中,德國隊都進入了最後的4強,其中在1966年和1982年都進入到最後的決賽,但卻未能奪冠。這一次德國隊能打破世界盃變歐洲盃之後必定拿不了冠軍的宿命嗎?

  德國、意大利、葡萄牙和法國,除了德國隊是傳統的力量型風格之外,本屆世界盃4強中剩下的3個名額都被歐洲拉丁風格的球隊所佔據。這不但再一次證明了世界足壇依舊是拉丁語系的天下,而且技戰術風格也是以技術+力量的拉丁風格為主流。

  而在進入8強的8支隊伍中,純力量型的球隊也只有德國隊和英格蘭隊,像第一次進入8強的烏克蘭隊都算是典型的東歐技術型球隊。這説明世界足球的總體趨勢是:在提高球員的力量和體能的同時,進一步追求提升整支球隊的技術含量。

  即便是英格蘭隊和德國隊,也都是在向技術型的方向發展:英格蘭隊之所以在點球大戰中輸給葡萄牙隊,一定程度上與其中場核心貝克漢姆的離場有很大關係,而小貝的離場也減少了英格蘭隊的技術含量;至於德國隊,克林斯曼上任後改變了球隊過於注重力量的打法,巴拉克的成熟和拉姆、弗林斯、施奈德的穩重,以及施魏因斯泰格、波多爾斯基的成長,都提升了德國隊的技術含量,主力中鋒克洛斯由4年前的只會頭球破門變化到今天多是靠腳下進球決非偶然。

  至於幾支技術型的球隊,在力量上也都有所增強,而且法國、葡萄牙和意大利隊也不像巴西、西班牙和阿根廷那些純技術型球隊,他們的技術型風格中還是有著一定的力量型成分,這主要體現這幾支球隊的防守和中場攔截上。技術型足球欺軟怕硬的毛病在他們身上並不多見,這也是法國、意大利和葡萄牙隊能夠進入4強的關鍵。

  從年齡結構上我們也不妨對4強進行一下分析。可以説,除了東道主德國平均年齡26.4歲顯得比較年輕之外,4強中的另3支球隊都是屬於年齡偏于老化的球隊。法國隊平均年齡28.4歲,意大利隊平均年齡28.3歲,葡萄牙隊平均年齡27.5歲,3支球隊的平均年齡都進入了32強中最老的前10名行列,這又不是偶然的。

  畢竟在世界盃這樣重要的比賽中,尤其是在淘汰賽這樣關鍵的比賽中,經驗有時候甚至比技術和體能更為重要。葡萄牙隊之所以能夠接連淘汰荷蘭隊和英格蘭隊,與他們隊中菲戈那一批10年前就成名的“黃金一代”有很大的關係;而意大利隊能夠擊敗澳大利亞隊和烏克蘭隊兩支第一次進入第2階段淘汰賽的球隊,也與意大利人豐富的大賽經驗分不開。

  而8強決戰中出局的4支球隊阿根廷、烏克蘭、英格蘭和巴西隊中,前3支球隊都是平均年齡在26.5歲以下的小字輩,其中英格蘭隊的平均年齡更是只有25.5歲。在接下來的半決賽中,經驗仍然是決定場上勝負的一個重要因素,尤其是意大利隊迎戰年輕但卻有主場之利的德國隊,經驗一定是擅長防守的意大利隊與對手週旋的法寶。

  今年的半決賽又成為了運動品牌阿迪達斯對另外兩個品牌的對抗:阿迪達斯贊助的德國隊對彪馬贊助的意大利隊,阿迪達斯的法國隊對耐克贊助的葡萄牙隊。會不會再次出現1990年意大利世界盃時阿迪達斯贊助球衣內戰的決賽,來自場外的因素我們一定得考慮進去。

  在1990年意大利世界盃中,兩支身著阿迪達斯球衣的球隊進入到最後的決賽,結果來自阿迪達斯故鄉的德國人擊敗了擁有馬拉多納的阿根廷隊;在1994年美國世界盃賽上,進入決賽的兩隊是恩寶贊助的巴西隊和迪阿多納贊助的意大利隊;而1998年和2002年的世界盃決賽,都是德國品牌阿迪達斯和美國品牌耐克之間的對抗,在法國是阿迪達斯贏了,在韓國是耐克贏了。這一次主場作戰的阿迪達斯應該不會讓冠軍逃脫自己的手心。

責編:賈亮

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