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體壇週報:格瓦拉式個人英雄主義-阿根廷隊 
移動用戶
聯通用戶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6月26日 17:21 來源:

  1[論壇]我愛世界盃1[論壇]我恨世界盃1[論壇]世界盃貼圖1[論壇]我來解説世界盃

  

  世界盃媒體集粹(6月26日)

  體壇週報消息:一場比賽造就出兩支英雄球隊,也映襯出兩種英雄主義。墨西哥隊讓媒體寫出了這樣的文章:“遭淘汰,但保留希望。”阿根廷媒體的主基調則是:“不屈不撓,向著更遠的目標。”

  墨西哥人迎來了自己球隊一場英雄式的表演,儘管以失敗而告終,悲壯和驕傲的情感佔據了主導。除此之外,墨西哥人也對技不如人有了清醒的認識,同時認為希望的火種保留了下來。與阿根廷隊一役中,墨西哥隊表現出的是典型“阿茲臺克”式的英勇,正像佩克爾曼賽前所説,墨西哥隊任何時候都不會投降。

  阿根廷以及拉丁美洲其他國家都沒有阿茲臺克式的團結奮戰精神。事實上,如果阿根廷擁有阿茲臺克式英雄主義精神的一半,就能在相當程度上保障球隊水平的正常發揮,就不會被對手衝得七零八落。但阿根廷有著自己的英雄主義方式,與墨西哥隊一役就是一次相當典型的體現。阿根廷式的英雄主義如何概括呢?有兩個具體而形象的代表人物:一個是切格瓦拉,另一個是馬拉多納。正是因為他們代表了阿根廷的民族精神,所以至今依然被全世界所推崇。

  從某種程度上來説,阿根廷式的英雄主義是個人式的英雄主義,與墨西哥的集體英雄主義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東西。格瓦拉是理想主義者,為了理想的實現不惜拋棄個人的榮譽、地位以及優裕的生活,但所欠缺的是戰術上的重視對手,或曰技術準備不足;而馬拉多納的技術準備相當充足,所以成就了1986年的世界盃冠軍。當時那支球隊沒有今日這樣多優秀的球員,老馬一手擎天。

  這就引出一個話題,沒有英雄的阿根廷英雄主義會成為什麼樣子?那就是勝利和失敗的交織,笑聲和哭泣的組合。什麼時候會有更多的笑聲?與墨西哥隊一役是個很好的例證:沒有馬拉多納,但有馬拉多納式的一腳。今天阿根廷隊有一批優秀球員,多名球員都會有靈光一現的可能,如果佩克爾曼調配合理,也是能夠創造奇跡的。但不管取得怎樣的成就,還是個人式英雄主義的組合。

  追蹤一下歷史,南美解放戰爭時期的聖馬丁、距今50多年前的庇隆將軍和庇隆夫人,都是阿根廷的重要人物,無不印證著個人式英雄主義的印記。再往前追溯,墨西哥阿茲臺克人是拉美最奮勇抵抗西班牙人入侵的民族,但卻沒能獲得勝利……

  還是回到世界盃上來吧。墨西哥人離去了,沒有能夠創造歷史,他們在期盼未來;阿根廷人還在奮鬥,用他們輪流發揮的個人式英雄主義能力,或許他們能夠組合出奪目的光彩。

責編:于忠寧

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