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論壇]我愛世界盃1[論壇]我恨世界盃1[論壇]世界盃貼圖1[論壇]我來解説世界盃
新京報消息:
◆訪談動機
今天不談球,只談世界盃———這場遠離中國本土的足球賽事正酣,國人中,狂歡者有之,不屑者有之,讚許足球精神者有之,痛斥賭球黑幕者有之……足球本身的規則也許一目了然,可似乎這看球人的表情無則可循,這就顯得異常有趣和可愛。於是,我們決定這一次遠遠的站在綠茵場之外,來弄明白兩個問題,即世界盃,它只是一場足球比賽嗎?在這場因世界盃而起的話題風暴中,我們收穫了什麼?
何家弘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證據學研究所所長、中國體育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
張閎 同濟大學文化批評研究所教授、文化批評家
本報時事訪談員趙繼成 北京報道
世界盃是一種文化現象
新京報:當有媒體以“世界盃的魅力正在於它能夠與日常生活、人類歷史、宇宙浩淼毫無關係”,所以號召國人什麼都別想,“好好享受世界盃”時,有關世界盃的各種引申解讀卻不絕於耳:比如世界盃是全民的狂歡、是政治家的童話、是賭徒們的樂園、是文化的侵蝕……你覺得,世界盃到底是什麼?只是一場足球比賽嗎?在今天,同樣的世界盃,為什麼會出現截然不同的影像?
何家弘:世界盃當然不僅是一場足球比賽,它是一種社會現象,一種文化現象,但本身是通過足球來承載的。
我一直在思考,足球為什麼會有這麼大影響力?這和足球比賽本身的性質有關,它滿足了人性中的一些東西,比如尋求對抗、一定程度的暴力、一種刺激等,在現代文明社會的日常生活中無法發泄這些東西。而足球首先就是對抗,而且是一個隊與另一個隊的對抗,還講究排兵布陣,從欣賞角度講,人們能夠享受到的美感就更多一些。
它還有力量,但不是絕對的、簡單的比力量,像舉重,足球有技術在裏面;但又不是純粹的技術,像體操,它體現出一定程度的暴力,而這個暴力又是人們欣賞限度之內的,不血腥。所以,它是力量、技術的結合。而且足球本身的觀看頻率也比較合適,不像乒乓球速度太快,觀看者容易疲勞,它是有張有弛的,不是總讓人神經高度緊張,所以適合人們休閒享受的時候觀看。另一個就是足球本身比較容易普及,很多人多少都會點,所以就容易著迷。這些正是足球魅力所在,也是世界盃能夠風靡的前提。
當然,正因為世界盃本身有文化內涵,所以從哪個角度看它都能找到依據,都能看到其中美的東西。人們做出不同的解讀,關鍵在於看球的人。
張閎:我覺得足球本來就是一場遊戲,如果稍加訓練的話,也許連大象也會玩。動物或少年玩這些遊戲,不過是對自身體力、智力、團隊合作能力,以及對規則的遵守等方面能力的訓練。但足球又是一種特殊的遊戲,它的驚險和多變,它的高強度的直接對抗,它的複雜的陣型和戰術,以及它在賽程上所呈現出來的力量對比和消長,等等,都可看作是對人類社會任何一種對抗性交往的遊戲化的模擬。
不同的人都會從中尋找到符合自身需要的意義解讀。一個月過去,“好好享受世界盃”而不理解其背後的複雜含義的人,無非是做了一場夢。而沒有“好好享受世界盃”卻熱衷於對足球的文化意義冥思苦索的人,連夢都沒有。
世界盃的最大啟示在於規則
新京報:圍繞此次世界盃報道,電視、報紙、寬頻、廣播充斥著競爭的火藥味,甚至有人認為此次世界盃報道將決定中國新興網絡媒體的死與生;世界盃期間的餐飲、影視諸多行業收穫頗豐,各種産品、服務都在大打世界盃牌;而相反,更有人因為賭球、因球迷擾民而痛斥世界盃。怎麼看世界盃帶來的眾生百相?世界盃對中國體育産業的發展有什麼啟示?
張閎:在現代社會,任何大規模的群體活動,都會有商業和傳播業的介入,這是不足為奇的。即使是遠離世界盃賽場的中國也不會例外。不過,中國對世界盃的熱情似乎有些誇張了。“我是球迷”似乎成了一種時尚,一種與國際接軌的姿態,一種自我炫耀的資本。在這種心理下,一些球迷和商家會肆無忌憚地擾民。
何家弘:談到世界盃的啟示,我覺得不管是世界盃還是NBA,咱們不要光看人家體育技術層面的東西,實際上作為産業,是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學習的,尤其是其中的規則。
一個是體育競賽本身的規則。其實每一場比賽的裁判都是綠茵場上的法官,力求公平競爭,否則魅力就沒了,這和我們日常生活中打官司是一樣的。當然,裁判也是人,錯判、漏判是難以避免的,前幾天瑞士對多哥的比賽,瑞士後衛隊員在禁區裏面對多哥前鋒伸腿使一絆,那個應該是罰點球的,但當時裁判沒有判,很可能因為角度的原因沒有看到;還有法國對韓國,一個球從後來回放看,應該是已經進了,過了球門線了,但裁判不能再改了。因為體育比賽裁判是需要權威的,不是説後面發現錯了裁判就要改,這樣會使體育比賽總是處於不確定狀態之中,這就是規則。
另一個規則,就是組織一個活動、做商業廣告的規則,這些規則對於整個運動作為事業發展是很重要的。為什麼我們國內足球比賽常見假球、罷賽,當然有人説主要是足球水平不高,其實關鍵在於國內組織者沒有樹立一個規則至上的理念。搞一個球賽,不是説誰有權力就誰説了算,也不能誰都想從裏面謀點利益。從發展事業考慮,規則還是越細、越明確越好,大家都要按規則做遊戲。
世界盃與中國傳統文化可兼容
新京報:精神層面的話題似乎永遠比賽球本身更有味道。對於世界盃賽場,目前人們大致抽象出了“規則之美、娛樂之美、公平之美、競技之美”等等概念。怎麼具體解讀這些抽象意義上的足球精神?這些精神與中國傳統的文化氣質、文化心理之間是否存在矛盾?是否有調和、融合的地方?
張閎:這些解讀都非常好。確實如此。制定合理的規則並實踐它和完善它,這是現代文明社會的標誌。無論是在遊戲、運動上,還是在商業、政治上,都是如此。體育寄託了人類社會世界形態的美好理想,並在以遊戲的方式實踐它。如果在遊戲的狀態下都不能實現,現實層面上就更渺茫了。
文化傳統與現代精神之間,不是是否有調和、融合的餘地的問題,而是必須融合。某個民族可以保有自身的民族特殊性,但是這不能成為跟國際社會隔絕的理由。你不可能自訂一套規則來玩。
何家弘:我具體談一下。首先是公平,中國文化對於公平、公正的理解往往是實體意義上的,比如你水平高就應該贏,水平弱就應該輸,如果本來強的人反而輸了,就認為不公平。但在體育競賽裏,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過程是不是公平的、公正的,因為足球比賽的一個魅力就是偶然性,一個弱隊沒準能贏,所以這就要求過程必須公正、正當。比如現在世界盃小組賽第三輪,因為是最後一輪比賽,所以同一組的兩場比賽要同時進行,這就是規則,是為了避免因為利益關係而踢一些假球。
還有快樂,中國人一向生活得比較嚴肅,比較沉重,總是有很多追求,有很沉重的負擔。而世界盃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理由來釋放一下自己。有些運動太高雅,像高爾夫,可能觀看者很難瘋狂起來,但看足球你喊喊跳跳,都是很正常的,哪怕你平時是一個文質彬彬的人。這就是足球的魅力。當然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很快樂,因為足球觀眾有很強的心理傾向,即喜歡的那個球隊贏了就很開心,輸了就很痛苦。所以媒體呼籲大家享受世界盃,初衷就非常好,我們看的時候要超脫一點,要享受過程,得到快樂。
關於競技,從中國傳統文化上看,琴棋書畫、太極、擊劍等等,很講究表演,還把哲學的東西像“和”包含在裏面,其對抗性不如西方足球那麼強烈。當然,中國武俠裏面也有一種對抗,像《三國》裏面的排兵布陣,也都能從中看出一種美感。所以中國文化是非常多元的,不能光看太極拳,也有一些文化因素與足球是相通的。再説古代勞動人民喜歡的東西可能也沒有記錄下來,也許他們喜歡的不是琴棋書畫。
足球必須純粹一些
新京報:中國隊沒能出現在世界盃的賽場上,讓很多國人倍感痛心。有人將此看作中國尚未完全融入世界、成為強國的一個符號;而另有人認為如此看重世界盃只會陷入“文化不自信”之中。如何看待中國人這種複雜的情緒?
張閎:由於歷史原因,中國與現代世界的隔膜已經太久了,強烈的民族自尊情緒,促使許多人希望抓住任何可能的機會,與世界接觸,融入全球化的潮流中。足球顯然是一個很好的結合點。於是,足球(有時還有其他方面)被賦予太多的民族主義意識形態內容。迫切地需要尋找某些事物來證明自己的強大,哪怕是那些實際上與強大無關的事物。眾所週知,超級強國美國,在足球方面幾乎不值一提,雖然本次世界盃他們也勉強進入了決賽圈。而人們企圖通過一場遊戲來證明自己的強大,實際上也是一種投機取巧的心理。
何家弘:雖然足球是一個文化現象,但給它附加上太多的東西,比如經濟上、政治上的,好像足球能踢過誰,就是強國了,這不對。儘管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人心,但把它作為一個指標來衡量的話,就是體育本身所難以承載之重,容易使體育變形,走彎路。印度人不喜歡足球,足球是很差的,但你不能説印度就很落後,所以體育運動不要總和政治、經濟拉到一起。
當然,這種心理可能也是一種需要,比如國外一些政治家需要通過某種形式來凝聚人心;而從民眾來講,是一種感性上的東西,人嘛,就總是很喜歡顯示自己的強大,以前通過戰爭體現,現在足球比賽變成了一種體現強大的方式。我認為足球還是要純粹一些。
理智追捧足球明星
新京報:面對中國足球,在中國球迷正怒其不爭之際,卻已經有人提出要警惕足球過於強大,説“足球明星正像娛樂界明星一樣,可以通吃一切。不管原來什麼文化程度,都可以進名校讀學位;足球明星可以做廣告致富,一夜暴富並非天方夜譚”。這種擔心是否多餘?
張閎:中國足球過於強大了嗎?這可算得上是真正的“天方夜譚”了。明星也有讀大學和致富的權利,如果這一切是合法的話。如果不合法,那就是制度問題,跟足球強大與否無關。
何家弘:你舉的那些例子是很不好的社會現象,説明中國社會某種程度上還不成熟。
當然,人們追捧球星也沒有錯,人在一定年齡的時候總是喜歡去追一些偶像,但在一個豐富的文化社會裏,追星應該是多樣化的,而且應該有一定的限制,不能“星”幹什麼事都是對的。
個人追星任何社會都會有,但現在一些大學的做法,就不是一個簡單的追星問題了。一些大學想借明星來獲取利益、知名度之類的,這是不合適的做法,説明這個大學本身不成熟,缺少自信。大學好不好關鍵看教師、教學環境、學術氛圍,而不是看有幾個明星。大學必須有自己的人才標準。
這些年中國足球發展這麼慢,我覺得一個原因就是把球星捧得太厲害了。本來水平就不高,被捧那麼高,名利來得太容易了,人的生活太安逸了,就不會太玩命去踢球了。
中國當走“法治足球”之路
新京報:更多的人在看了世界盃之後,反思中國足球不夠強大的原因。有人歸咎於“炫耀性足球”,即行政主導的政績工程,而不是真正的市場運作。你認為,形成今天中國足球的局面,究竟是欠缺在精神上,還是體制上?世界盃給中國足球下一步改革最大的啟示是什麼?
何家弘:主要欠缺完備的體制和規則。真要把中國足球搞好,不是説球員不行、教練不行,關鍵靠制度、規則。要考慮這些規則能不能在比賽中落實,不能説一套做一套。我歸結為中國足球要走“法治足球”之路。
張閎:一個真正強大的國家,不可能在任何方面都是強大的。一個想在任何方面都強大的人,恰恰是自身孱弱的,因為他沒有任何一個方面是強大的,才會對任何方面都關心。足球這種東西不是修馬路和蓋高樓,領導親自抓一年半載就弄好了。在我看來,中國足球目前的問題既是制度的也是精神的。
表面上看,國際足球運動的樣子我們都有了。有俱樂部,有聯賽,有轉會,有球迷,連黑哨和足球流氓都有了。球星們看上去也很像一名真正的球星似的:髮型炫,派頭酷,泡吧,緋聞……該有的都有了。惟獨缺足球精神。而且,不能融入國際足球市場中,只是在自家內部消耗並變得日漸沒落。現代足球發展到今天,一個民族對足球的真正的熱愛,才會持續不斷地涌出足球人才。靠政府花錢養幾個球員,那也是無源之水,難以為繼。在中國,懂足球的人越來越多,愛足球的人卻依然很少。
責編:高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