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體育消息:按照克林斯曼的執教理論,他的奪冠方程式其實很簡單:樂觀的態度+充足的體能+主場的優勢+團隊的合作=世界盃冠軍。在已經結束的小組賽中,克林斯曼的程式在德國隊的比賽中得到了最好的詮釋。不過,很多迷信的人一直在滿世界尋找德國隊本土奪冠的"歷史預言",並且頗有收穫。有意思的是,他們發現,德國隊這個夏天想不拿冠軍都難!
德國隊三次奪冠的數學公式理論
德國隊歷史上三次世界盃奪冠的分別是在1954年,1974年和1990年。按照一個簡單的數學方程A x B - C = D,人們可以得出54 x 74 - 1990 = 2006。這是巧合麼?
貝肯鮑爾 - 克林斯曼 - 執教等於奪冠理論
在貝肯鮑爾作為隊員1974年首捧世界盃16年後,1990年他作為教練帶領德國隊再度稱雄。當時隊中的主力隊員克林斯曼時隔16年後,2006年也帶領德國隊征戰世界盃?這也是巧合麼?
熊帶給德國隊冠軍理論
這個理論怕是最"離譜"的一個:1954年德國隊首奪世界盃冠軍的時候,決賽場地是在瑞士的伯爾尼。伯爾尼的城徽上是一個熊的圖案;德國隊第二次奪冠是在1974年,決賽場地為慕尼黑。慕尼黑城一個名叫Freising的城區的區徽上也有一頭熊;1990年德國隊第3次奪冠是在哪?羅馬。羅馬最有名的人是誰?教皇。現在的教皇不但是個德國人,他的教皇徽標上也有一頭熊,因為他曾在1977年到1981年間任慕尼黑Freising的大主教;2006年世界盃的決賽將在柏林的舉行,柏林的城徽上是個什麼動物?那還用問,當然是頭熊!
布萊默-巴拉克-半決賽理論
1986年德國前國腳布萊默在世界盃半決賽中為德國隊打入第一球,可惜決賽負於阿根廷;四年後,布萊默在1990世界盃決賽中打入唯一一球,德國隊奪冠;2002年世界盃,德國隊憑藉巴拉克的進球躋身決賽,但負於巴西屈居亞軍;4年後的德國世界盃?當然是巴拉克打入決賽中的制勝一球。
平均年齡-奧東克爾-沃恩斯理論
以上的諸多理論雖然聽起來很可信,但大多不是克林斯曼可以左右的。為了保證萬無一失,克林斯曼當然自己也不能放過任何一個細節。經過細緻的鑽研,克林斯曼發現在過去10支奪得世界冠軍的球隊平均年齡竟然驚人的一致-都是26歲零11個月。基於此,已經34歲的沃恩斯被趕出國家隊,只有22歲的奧東克爾意外入選就不足為奇了。後者雖然跑得很快,但最大的作用還是可以降低球隊的平均年齡。雖然卡恩和克洛斯都在世界盃期間長了一歲,但是最終德國隊的平均年齡會是26歲零11個月。
還有人懷疑的德國隊鐵定奪冠麼?
責編:鞠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