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消息:生活於世界杯的日子裏,一名記者每天都要接觸來自全世界不同角落的各色人等。“鐵腳、馬眼、神仙肚”固然是記者的3件“法寶”,語言上的溝通更是一個大問題。
本屆世界盃的32支參賽球隊一共“牽涉”到17種語言。在國際足聯,英語、西班牙語、德語和法語這4種語言都是官方用語。當然,任何一個記者都不可能認識全部的17種語言,但掌握其中3至4種語言、尤其是國際足聯4種官方語言的記者則大有人在。事實上,由於歐洲的地理環境和民族背景,在這裡生活和工作的人能同時掌握幾種外語是很正常的事情。記者在採訪期間曾在火車上邂逅一名伊朗籍男子,他在德國打工,文化程度只相當於高中,但他居然通曉英、德、法、西班牙、荷蘭、瑞典等6種語言。
幾乎所有來自中國的記者都只會説漢語和英語,這對“通讀”世界盃是遠遠不夠的。以記者連日採訪的經驗來看,每支球隊在自己訓練營地組織的發佈會都會採取自己的母語,不會帶有英語翻譯,只有在比賽結束之後的官方新聞發佈會上才配有英語同步翻譯。畢竟,英語只能在英格蘭、美國等球隊“暢通無阻”。法國人對英語的抵制自不用説,他們也影響了幾個以前是其殖民地的非洲國家;意大利人雖然語言天分高,但説出英語來幾乎沒有一句能讓人聽明白的;東歐的很多球員也不太會説英語;幾支亞洲球隊更不用説;而南美和加勒比地區的球隊則是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的天下。
對中國記者來説,每到一個陌生語種環境的球隊去採訪都是一件痛苦萬分的事情,你基本上只能去感受一下現場氣氛,至於別人的主教練和球員在新聞發佈會上説了什麼,你只能幹瞪眼,最後只好求教于一些能以英語交流的外國同行。但千萬別去參加巴西的新聞發佈會,因為如果你問巴西記者佩雷拉説了些什麼,他們十有八九都會説不知道,因為他們覺得佩雷拉根本不配當巴西隊主教練,所以他説的東西他們可以完全不記。
德國的電視臺儘管連篇累牘地播報世界盃消息,但全部用德語解説,沒有英文字幕(如果在中國辦世界盃,中國的電視臺會打英文嗎?),所以中國記者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來德國一段日子了,可能所有的中國記者最熟悉的德語單詞只有BAHNHOF(火車站),因為大家每天都不知道要趕多少趟火車。
不過,在世界盃期間,即使在語言上溝通不了,德國人也會很樂意幫助外國人。記者那天在奧芬巴赫採訪時,因為找不到體育場而向當地一戶上年紀的居民打聽。兩個老人家雖然不會説英語,但在弄明白了記者要去的地方後,竟然直接帶記者到了目的地。其實,你無論在德國哪,只要碰到球迷,就不需要以語言作表達,只需要一個表情,甚至一種衣服的顏色,你就可以迅速和他們打成一片。足球,其實就是一種跨越國家和民族界限的最佳語言。
責編:于忠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