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網突破啟示錄:從走彎路到認清“路標” |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7月19日 08:02 來源:
中國體育報消息:從2.5萬美元的“入門賽”到打WTA最低級別的巡迴賽,從奧運會女雙冠軍到登上澳網和溫網女雙頂峰!上周又首次打入世界最高級別聯合會杯八強!中國女網在三年多時間裏,一路凱歌,鋪就了一條“金光大道”。
走職業化道路,是中國競技網球多年來無爭的取向,但最初的“職業化”只是一種試探性的“半職業化”,即只是以提高競技水平為目的,以力爭在奧運、亞運會、亞錦賽等綜合運動會上取得好成績為最終目標的職業化。由於沒有現成的經驗,因而,運動員為此付出了艱辛而又沉重的代價。
起初的職業化就選一兩站能報上名的比賽去打,打完就回國。回國後根據比賽中存在的問題,再訓練一段時間,然後再出去打,一年打七八個比賽算多的。
當年的女網“湖南三姐妹”李芳、陳莉、唐敏和江蘇姑娘易景茜,男網“湖北兩兄弟”張九華、潘兵,以及上海的“小神仙”夏嘉平等就曾經歷的是這一模式。他們也曾創造過歷史,但最終留給他們的卻是深深的遺憾:中國選手的世界排名總是在“坐電梯”,今天上去了,明天又下來了。而斷斷續續地參賽,不但世界排名上不去,對選手衝擊強手的信心也是一種摧殘。
當網球人剛認識到職業比賽連續性以及積分的重要時,新的難題又出現了,即報名參加了一大堆自認為是很好的比賽,但一打總是在第一輪、第二輪就被淘汰了。沒有好成績,也就拿不到好的排名分,因而排名還是“原地踏步”。原因何在?不是訓練水平不夠,而是選擇比賽的經驗不足。職業網壇每週在世界各地均有不同類型和不同級別的比賽,長期參加職業賽的選手都知道自己適合參加哪一個級別的哪一個比賽,甚至有職業經紀人為其選賽。因為級別選高了,只能參加預選賽,從預賽打起,打到正選賽首輪(剛有積分)已是精疲力竭,選低了既“浪費火力”又拿不到理想的排名分。此外,不同地區的同一級比賽,因參賽選手的不同,也有難易之分,所以選賽也是一門學問。
然而,這一切都可以學,多動動腦筋就是了。可是對職業網球規律認識不足所帶來的結果,卻讓網球人心痛不已。那就是首位在世界女子世界排名中創下37號最好紀錄的李芳,正當其技術水平和世界排名蒸蒸日上之時,由於連續征戰所帶來的疲勞累加,致使她在比賽中受傷了!這一傷,使其世界排名大幅下降。儘管手術治療後又投入了戰鬥,但世界排名終未回到受傷前的紀錄。
直到2000年奧運會和2002年釜山亞運會之間,當李娜、李婷、鄭潔、晏紫、孫甜甜等一批年輕選手逐步替代了易景茜等老將時,中國網球對於職業賽事規律的認識和了解仍很有限,尤其是對年輕選手職業意識和職業素養的培養力度仍顯不足,因而導致主將李娜釜山戰前退兵,中國女隊戰績滑入低谷,連一塊銅牌都未拿到。
然而,無論是“坐電梯”、“原地踏步”,還是“傷在蒸蒸日上之時”……這一切的一切,均為中國選手日後真正走向職業化,奠定了成功的基礎,提供了難得的“路標”。
責編:葛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