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體育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超轉會越轉越怪:瞎標價 零內援 拉郎配

 

CCTV.com  2008年01月30日 15:13  來源:北京晚報  
[內容速覽]  2008賽季中超刮過第一陣寒流,本週一足協規定的內援第一次轉會大門到期關閉,461人的轉會名單中只有47名球員完成中超轉會。從目前的結果來看,16家中超俱樂部中有3傢俱樂部今年“零”內援,它們分別是陜西寶榮、天津泰達和北京國安。

  

  

  

  

  北京晚報消息:2008賽季中超刮過第一陣寒流,本週一足協規定的內援第一次轉會大門到期關閉,461人的轉會名單中只有47名球員完成中超轉會。中超轉會市場嚴重萎縮,甚至出現了國安、泰達、陜西三傢俱樂部“零內援”的現象。中超轉會約一成的成交量,創下了中國職業聯賽轉會的歷年之最。中超一方面是人才流動減少,另一方面卻是轉會市場越“轉”越怪。

  瞎標價

  今年足協轉會工作由聯賽部移交至青少部後,取消了轉會標價。足協解釋是,減少不必要的麻煩,讓雙方俱樂部可以更輕鬆地買賣。這種變動的直接結果是取消標價後,轉會透明度減低,暗箱操作增加,缺少了輿論監督,而足協則減少了標價的工作,落了個輕鬆。實際上,任何市場缺少透明度和監督的結果只能導致市場混亂,混亂的結果就是中超市場繼續萎縮。這引發的連鎖反應是:人才流動少了,球隊內部競爭下降,比賽質量下降,觀眾繼續減少,中超轉會市場進一步萎縮,形成惡性循環。不知道足協省了標價的“麻煩”,是真機靈,還是有成效。至少,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這樣的做法不經濟。一方面是足協不在轉會名單上公佈球員身價,另一方面俱樂部可以根據轉會公式“肆意”開價。今年被標高價的球員大有人在,國安俱樂部之所以未能引進內援,主要的原因是標價太高,價格背離了價值。比如,國安想引進武漢球員陸博飛、實德球員王鵬和申花球員王珂,但三人的標價分別是460萬元、400萬元和350萬元。雖然三人標價有起伏,但這個價格背離了三名球員具備的價值。國腳劉健雖然沒有上榜,但青島俱樂部此前給國安開價是800萬元。瞎標價的俱樂部也有自己的理由——“物以稀為貴”,今年上榜的優秀球員越來越少,自然水漲船高。實際情況是,中超各俱樂部緊縮銀根,市場萎縮。可以説,足協不標價的新方法在某種程度上為“瞎標價”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零內援

  由於各個俱樂部自身的特殊原因,球員的註冊工作也沒有完全結束,足協的轉會成交名單還沒有正式公佈。

  從目前的結果來看,16家中超俱樂部中有3傢俱樂部今年“零”內援,它們分別是陜西寶榮、天津泰達和北京國安。“零內援”反映了中超兩個負面效應:第一人才流動減少,中超競爭力下降;第二人才越來越少,中國足球後繼乏人。北京國安是2007賽季亞軍,今年球隊將面臨亞冠和聯賽,兩線作戰,2008賽季國安隊更需要引進年輕有為的球員。但實際情況是5個引援名額在第一次轉會大門關閉前,一個沒用,反而球隊賣出了後衛崔巍,將前鋒高大衛轉租一年。其原因是,沒有能力和價格都合適的球員。各個俱樂部都看準今年國安需要進人,給國安報價都偏高。國安原本盯上了幾個有“黃博文、閆相闖”

  這樣潛力的小球員,但各個俱樂部的後備人才越來越少,誰也不願意放人。國安轉會最新情況是,雖然中超轉會大門已經關閉,但國安與申花仍在就王珂轉會問題進行談判,國安今年是否零內援還是個問號。從已知成交的35人名單來看,前鋒成交只有3人,前衛球員9人,後衛19人,門將4人,老將佔了約80%。2008賽季優秀的年輕球員減少,這只是剛剛開始。未來5年到10年,中國足球將繼續自食苦果,為前13年職業足球所破壞的青少年培訓體系埋單。而足協的轉會規則也減少了青少年球員的流動,讓地方失去了培養球員的積極性。

  拉郎配

  “拉郎配”自甲A時代就開演的悲劇,到了中超第5個賽季仍在重演。這不得不説,中國足球職業化改革進程,遲鈍而滯後。今年,實德俱樂部宣佈,球員王聖以380萬元的價格轉會到武漢俱樂部,雙方俱樂部達成了協議。但王聖本人想去的是浙江綠城隊,投靠恩師林樂豐。王聖遲遲沒有前往武漢隊報到,他表示與武漢隊的談判沒有進展,“差距還很大”。武漢隊主教練陳方平表示:“我們已經承諾給他隊內第一檔次工資,但還是不能滿足他的胃口。”據分析,王聖是有意以高薪的方式要挾武漢隊,好成全他轉會綠城。這就是典型的拉郎配。王聖沒有轉會的選擇權,只有服從踢球的義務。這個服從“義務”是足協轉會規則所規定的。如果王聖不到武漢踢球,那麼他只有選擇退役一條道路可走。對於王聖來説,他失去了到哪工作的選擇權。根據足協轉會規定,俱樂部擁有球員的決定權,球員除了退役,只能選擇與俱樂部簽約。根據國際轉會規則,俱樂部要引進一名球員,是首先要得到球員的同意,其次再涉及到球員所效力的現俱樂部。在轉會規則中這定性的一條上,中國沒有與國際接軌。中國足協在平衡勞工與勞資的關係中,把天平傾向了“勞資”俱樂部,給予了俱樂部對球員的生殺大權,造成了13年來中國足球越“轉”越怪。

  怪象頻生的背後是足協一成不變的轉會規則,舊規則已經不適應聯賽的發展需要。如果足協為“照顧”俱樂部利益,維持現狀,中超只會活力漸失,難有長足進步。中國足球職業改革已經到了一個新門檻,足球的管理者們什麼時候拿出膽識和魄力,再開一次“紅山口”會議?

責編:劉鑫隆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