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評論:偶然還是必然 中國女曲兵敗世界盃思考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0月09日 07:48 來源:

  新華網馬德里10月8日電(記者 馬邦傑)中國女子曲棍球隊在馬德里世界盃賽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慘敗,世界曲壇為之震驚。中國隊抵達馬德里時被視為奪冠熱門之一,但分組賽的四連敗吹破了這個泡沫;尤其是1:6負於荷蘭隊一戰,不僅讓在場的所有中國人坐立不安,更令到場觀戰的國際曲聯官員、外國教練、球員和記者感到困惑。中國隊最終在復賽中輸給老對手韓國隊,只獲得第十名。

  幾乎所有人都在問:中國隊怎麼了?

  中國女子曲棍球隊的失利或許有許多偶然因素,如賽前備戰不系統,一些球員受傷病的困擾,以及體能儲備不足等。但必須指出的是,一個影響中國競技體育的潛在因素已露端倪,那就是“舉國體制”下專業化的訓賽模式已不適應當前的形勢,越來越難與同世界上主流的俱樂部制職業化訓賽模式相抗衡。

  “舉國體制”曾有不可比擬的優越性,其培養出的專業選手訓練有素,令西方國家那些“散兵遊勇”式的業餘選手很難與之對抗。當年蘇聯、民主德國在奧運賽場上強盛一時,主要得益於此。但1988年之後,職業選手紛紛登場,迅速瓦解了專業選手在許多領域的統霸地位。

  職業選手是發達的競技體育與成熟的市場運作相結合的産物,其在賽訓環境、動機、自主性以及由此積累的技戰術素養讓專業選手望塵莫及。如今在奧運賽場上,足球、籃球、排球、自行車、網球、田徑等,都已成為職業選手的天下。

  世界曲棍球運動目前正處於從業餘向職業過渡的階段。本屆世界盃奪冠的荷蘭隊主教練馬克拉默爾斯在中荷之戰後透露,荷蘭的曲棍球運動之所以強大,主要得益於他們的“俱樂部文化”。目前荷蘭有250傢俱樂部,500塊標準球場,大約25萬名曲棍球球員,所有的荷蘭國家隊隊員都是半職業球員。拉默爾斯認為,荷蘭曲棍球運動職業化的市場條件日趨成熟,不久將擁有職業球員。

  相比之下,中國從事曲棍球運動的男、女選手加在一起不足兩千,且多數人是半路出家。全國標準球場只有十幾塊。外籍主教練金昶伯只能劍走偏鋒,通過強化中國球員的體能以彌補技戰術素養的不足。加上胡建國等一班體育主管官員兢兢業業地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使得中國女曲奇跡般成為一支世界強隊。不過,一旦荷蘭、德國、澳大利亞等曲棍球強國全面實現了職業化,先天不足的中國女曲勢必無法與之長久對抗,衰落將不可避免。而中國女足就是前車之鑒。

  被譽為“鏗鏘玫瑰”的中國女足在“舉國體制”保障下通過長期集訓,上世紀九十年代曾叱吒足壇。但在1999年美國女足職業聯賽啟動之後,美國、德國、巴西等地職業和半職業球員大量涌現。中國女足的專業球員雖仍有長期集訓等表象優勢,但在國外俱樂部培養出來的職業球員面前已無任何優勢可言,如今已被擠出世界一流強隊之列。

  歷史已經表明,在奧運會向職業選手敞開大門之前,“舉國體制”對爭奪奧運獎牌具有明顯的優勢。但在職業選手大規模進軍五環聖殿之後,這一體制越來越游離于歷史潮流之外,只能在職業選手尚未涉足的領域發揮余威。

  如今,國際體育職業化的潮流還在向更多的領域滲透,不僅中國女足和女曲無法回避,中國其他更多的社會基礎薄弱的奧運項目都將受到衝擊。

  面對國際體壇的這一發展趨勢,中國競技體育的“舉國體制”及受其佑護的諸多競技項目如何權衡利弊、適時而變,對其今後的發展將具有深遠的影響。

責編:陶柯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