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體育訊 除了球場上空悲愴的令人心中發酸的“雄起”之聲,中日女足之戰並非賽前人們所預料的“爭冠戰”,而是日本女足在教中國女足如何去踢球。時光如果倒流十年,亞洲賽場上中日女足之間完全是兩個層次球隊的交鋒:世界強隊與亞洲二流球隊的交手;而十年後,中日女足之間的交手變成了亞洲二流半球隊與亞洲一流球隊的交手。
謝謝中國足協,讓我們懂得了什麼滄海是如何變成桑田的。
在中國隊在本世紀初沒落之後,亞洲女足呈現在了群雄爭霸的局面,在2000年至2005年之間,朝鮮隊以頑強的鬥志、充沛的體能、永不停止的奔跑,以及中前場球員男性化的射門成為亞洲女足的霸主;馬良行時代的中國女足在2006年曾經短暫的重回亞洲之顛;但那時的亞洲女足已經成為數強爭霸的局面,朝鮮、澳大利亞、日本、中國、韓國。這五支球隊中,在2006年互有勝負,中國隊雖然在2006年奪得了亞洲盃,但在小組賽中曾經以0比1負於日本。
兩年以後,我們突然發現與日本女足的差距已經不是兩年時間可以形成的。日本球員在場上一腳穿透球能力已經完全達到了男性職業球員的水平,更為可怕是她們的意識和配合能力,她們在前場兩三個人之間的配合竟然可以輕鬆的撕開中國隊的防守。每一名日本女足球員在場上的跑動和傳球就如同被電腦設計出的程序一樣--這是經過無數次的配合才能成的意識和默契,這是無數的日本基層教練經過艱苦的對日本女子足球運動員的選撥和培養才獲得的成績。相比較之下,我們的足協管理者為女足發展做出些什麼事情。
在2006年亞洲盃前,中日女足交手22次,中國隊15勝6平1負佔絕對優勢,1997年麒麟杯上中國隊曾經以0比1負於日本,這是中國女足歷史上第一次負於日本,當時被中國體育媒體視為奇恥大辱。2006年亞洲盃,我們第二次負於日本。2008年東亞四強賽,日本女足教中國女足如何去踢球,我們已經感受不到恥辱,麻木了。
日本女足球員意識提高之快令人感到可怕,她們甚至是一年一個臺階。我們可以想象出來,日本的女足教練會象機器一樣翻看著所有歐洲聯賽的錄像和世界女足強隊比賽的錄像,從中得出無數的實戰經驗,並把它們使用到各級基層聯賽的賽場上;日本女足球員日復一日的進行相同動作的訓練--我們在做些什麼,在討論誰來擔任我們的主教練,基層女足的建設越來越萎縮,在別人向前跑的時候我們在後退,在浪費時。
很明顯,日本女足在整體上已經超越了朝鮮女足,舉國體制選撥出來的朝鮮女足球員在意識也比日本女足要遜色要多,僅僅依靠體能和拼搶的朝鮮女足已經不能代表亞洲女足的最高水平,她們只能成為亞洲二流女足,因為僅僅依靠體能和拼搶為基礎的球隊的發揮永遠是不穩定的。
同樣,韓國女足也只是亞洲二流半的水平,但是在訓練強度以及球員對比賽的渴望身上,至少現在的韓國女足球員要超過中國球員,再加上一個徘徊在亞洲二流水平邊緣的澳大利亞。亞洲女足格局應該是:日本、朝鮮、澳大利亞,韓國和中國。中國排在第五位。
我們該做些什麼,這個問題留給足協去解決吧,球迷的心快要死了。
責編:錢睿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