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自掏腰包獎勵女足 屈居亞軍老帥黯然淚下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9月07日 18:50 來源:

  城市快報消息:

  前天晚上,記者約到了剛剛返回北京的中國國青女足主教練商瑞華,他正在家中休息。這位62歲的老人並沒有因為旅途的疲憊和事務的繁雜而拒絕採訪,只是由於連續指揮比賽,商指導的聲音有些沙啞了。不過,當記者開始發問、開始提及這支國青女足的時候,商瑞華馬上來了精神,滔滔不絕起來,對於與女足之間的點點滴滴,他總有説不完的話……

  [也許,這批征戰世青賽的孩子們是商瑞華最後一次以主教練身份帶隊征戰國際大賽的弟子了。未能奪取冠軍,老人黯然淚下,但他給中國女足帶來的不僅僅是一個亞軍的遺憾,還有希望。]

  點殺美國隊後,本屆世青賽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當時想想,我的心理壓力很大,不過看見姑娘們這樣努力,我心裏只有感謝兩個字。”商瑞華在回憶本次世青賽的時候心存感激,“最後一場雖然輸了5個球,但是隊員們表現出來的精神讓我看到了老女足的影子,這批孩子還不到20歲,能有這樣的勇氣面對強大的對手和壓力,我很欣慰!”即便與冠軍擦肩而過,商老也對這些隊員讚譽有加。

  説起這支組建不到一年的國青女足,商瑞華自籌備初期就下了大力氣。早在2004年年初,商瑞華就以“自由人”的身份,遊弋于中國女足各個級別的比賽場地,從13歲到20歲,商指導生怕漏下一個中國女足的好苗子。同年,在亞青賽即將開戰之際,商瑞華組建了一支40人的龐大國青集訓隊。“當時的想法只有一個,就是寧可多選人、多觀察,也不能漏下一個人才。”商瑞華的態度很堅定,但由於人數過多已經超編,商老又不想給足協增加太多的經濟負擔,因此,商老從自己每月為數不多的工資中拿出5000元,作為球隊的獎勵基金,此舉動也大大激勵了隊內競爭的良性循環。“女足隊員沒有豐厚工資,這些孩子對獎金其實沒有什麼概念,但是她們會把自己努力得到的肯定

  視為一種莫大的榮譽,而這正是中國女足最需要的。”

  在商瑞華眼裏,只要他能為女足姑娘們想到的,他都做了!這也讓姑娘們親切地稱他為“老父”,叫父親一點也不為過,年過六十的商瑞華,他自己的女兒也有30歲了。國青女足備戰亞青賽時,球隊幾乎都在香河訓練基地封訓,而來自全國各地的小隊員們也沒有了“自由”的時間,也不能回家,這讓商老尤為理解姑娘們的思鄉之情。為了排除姑娘們的“後顧之憂”,商瑞華每個週末都會安排隊員們到北京遊玩、吃海鮮,而這些費用也都出自商瑞華自己的腰包。對此,商瑞華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妥:“這些孩子想家是肯定的,就連我這麼大歲數的人,一個月不回家我還想我的女兒、我的老伴了,更何況是這些不到20歲的孩子。訓練我會嚴格要求她們甚至是苛刻,但生活中我

  只能用呵護兩個字形容我對她們的感情。”

  從組建到球隊成型再到世青賽亞軍,兩年的心血終於換來了成果,但隨之而來的“國青離別”讓老帥心裏一陣酸楚。“美好的回憶總是短暫的,多年的帶隊生活,讓我習慣了變化,但這批孩子卻在我心裏烙下了印記……雖然無緣冠軍是我終身的遺憾,但我看到了馬曉旭、訾晶晶、岳敏等一批隊員的成長,我欣慰多了……”商瑞華言談中略帶感傷。的確,商瑞華的國青經歷對於自身而言是短暫的,但這批隊員在他調教下的成長對於中國女足來説是永遠的收穫。

  [從1982年接觸女足至今,商瑞華總是在扮演“教父”的角色,孫雯就是商瑞華一手培養起來的隊員。而現在,商瑞華又用辛勤的耕耘栽培出了馬曉旭、訾晶晶、張衛雙等中國女足新的未來……]

  商瑞華最初接觸女足是1982年的全國中學生女足比賽,當時只有8支隊參賽,他帶領北京女足獲得了第四名。

  1984年11月,在鄭州召開了第六屆全運會競賽會議,決定六運會設女足項目。商瑞華又被召回重新組建北京女足,在1987年的六運會上,北京女足得到了冠軍。就這樣,商瑞華作為全國冠軍的教練入主國家隊,不過他一上任面臨的就是一場女足隊伍的大削減,由於當時女足不是奧運項目,許多省市削掉了女足項目,因此中國女足在首屆世界盃上的成績並不理想。1991年世界盃之後,商瑞華曾經到美國交流訪問了3個月,看到美國基層的女足開展情況商瑞華頗感震動:“人家的足協真是幹事兒,每到週末都有中學、大學的女足比賽,所有的足協工作人員都到賽場上做組織發動工作,所以美國有那麼多女孩子在踢球。再想想我們當時的困難,説句話我不怕你不相信,我帶隊

  的時候姑娘們成績打得好,我想給大家發點兒蘋果都沒有錢買,訓練結束了回到先農壇飯都沒得吃。那時候,我們隊伍的陪練都是伙食團廚師,為什麼?就是因為他們見姑娘們練得太累,常常給我們留飯留菜,感情就加強了,還額外陪我們訓練。”

  商瑞華時代儘管戰勝過不少世界強隊,但在世界盃賽上的成績卻不夠理想。不過後來被譽為“鏗鏘玫瑰”的那批隊員,絕大多數都是商瑞華挖掘並培養出來的,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劉愛玲和孫雯。“我認為,做教練第一位的就是要找人。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成為球星,只有那些有技術、有體能,同時也有頭腦的人才有可能成為明星,做教練就要找出那些有潛力的隊員。”商瑞華説,“孫雯剛進國家隊的時候不滿18歲,技術和身體也都不是最好的,但是她的頭腦非常清楚,意識很好,當時留她的時候,大家的意見並不一致。”商瑞華還説了一個小故事,由於孫雯的位置和當時的隊長李秀馥位置重疊,商瑞華跑去找時任足協主席年維泗,讓他幫忙為李秀馥另找出路,讓出

  位置以便給孫雯更多的鍛鍊機會。1990年北京亞運會,第一次參加大賽的孫雯表現並不理想,但隨後的歐洲拉練,商瑞華仍然將孫雯帶到歐洲,在與世界強隊的交鋒中磨煉這顆世界之星。1996年奧運會,到了成熟期的孫雯光芒四射,成為中國女足的象徵,這也使商瑞華的“發掘”得到了收穫。

  這次以女足國青主帥身份拿下亞青賽冠軍之後,商瑞華反復告訴記者:“我現在又發現了好多苗子,包括馬曉旭在內,她們的個人素質甚至已經超過孫雯她們那一批。只要再專注于訓練,我就可以保證她們會成為世界最棒的女足球員!”商瑞華和中國女足的情緣從開始的那天起就源源不斷,這種半路情緣居然成為了商瑞華後半輩子的主題,甚至連他自己的女兒都投身了女足。

  [“我算什麼名人,要説是名人,我家人才是處在我背後的名人。”對於商瑞華而言,女兒和妻子是最理解他的人,尤其是女兒商珊,可以説商珊是商瑞華的驕傲,也是商瑞華感覺一直愧對的人。]

  作為功勳教練,商瑞華的成績數不勝數,這與他的為人有很大的關係,為人正直爽快的他即使談到錢的問題時也一樣坦白:“我是國內掙錢比較早的教練,1992年我去台北工作的時候,月薪就已經是2萬元了。現在的生活比原來富裕了,原來騎自行車上班,現在開上了尼桑陽光,原來住的是60平方米的房子,現在住的是160平方米的房子。”商瑞華説這一輩子最後悔的事兒是沒有在年輕的時候多學點外語、多陪陪家人。“如果外語再好點兒,跟外國教練就可以直接交流,我就可能學到更多的東西。但是我感覺自己盡力了,我問心無愧。對於女兒和家庭我心存愧疚,但她們是最理解我的人,尤其是我的女兒。”

  談起生活,商瑞華最為驕傲的就是自己的女兒———商珊。如果説父親是商珊足球生涯的引路人,那麼商珊最近幾年的進步,則與她刻苦訓練分不開,正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30歲的商珊已經是北京城建女足的“老”隊員了,踢足球前,商珊在工體體校練習田徑,那時她的百米速度就達到12秒4。1992年,北京市東城體校和先農壇招收學員時,在商瑞華的動員之下,小商珊曾有意報考,但因超齡而被拒之門外。或許是受家庭影響,或許是她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犟脾氣,同年6月份,商珊便考入了蘆城體校。由於有田徑運動員的基礎,所以當時在隊員中她的身體素質顯得比較突出,恰恰是這個原因,3個月後,商珊便與夥伴們一道進了先農壇。對於那段往事,商

  珊回憶道:“其實剛開始時,我對足球並不十分感興趣,主要是受父親的影響,所以才選擇了踢足球。”當記者問到“參加足球隊母親是否反對”時,商珊則不假思索地回答:“沒有,雖然父母只有我這一個女兒,但從小對我沒有半點兒的嬌生慣養。相反,他們覺得我應該得到鍛鍊。尤其是爸爸,把他那點兒對足球的熱情也撒播在我身上了(笑)。”從那時候起,父女能在一起團圓的機會就更少了。“即便是這樣,只要父親在家時,我們一起談論最多的話題仍然是足球。從世界盃到意甲、英超,從國奧隊到女足聯賽,父親總是不停地向我講述更加先進的足球理念,同時結合比賽指出我身上存在的不足,而此時母親只能當聽眾了。”商珊向記者描述。用商瑞華的話説,“生活

  中的商珊興趣頗為廣泛,當然也有和其他女孩子一樣的愛好———逛商店。她比較喜歡花錢,和其他女孩子一樣覺得很多小玩意是‘必須’要買的!”

  俗話説“將門出虎子”,商珊作為家裏唯一的女兒,放棄了所有女孩子應該擁有的一切,接了父親的班,選擇了足球之路。也許她在事業上永遠不會像父親那樣輝煌,也許一生當中她只能是普通一兵,但是中國女足的脊梁畢竟由她們撐起,中國足球在世界賽場上的亮點也許就是因為有了她們,才能被點燃。

責編:賈文國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